來源:科技日報
2025-01-17 09:35:01
原標題:優化創新生態,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優化創新生態,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
【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孫久文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支持經濟大省挑大梁,鼓勵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各展所長”。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創新的速度和效率直接關系到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科技創新不僅能帶來新技術、新產品,還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增長。產業創新通過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實現產業鏈延伸和附加值提升,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大省則在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些地區由于經濟基礎雄厚、科技創新資源豐富,不僅在經濟總量上保持領先,還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上發揮著示范作用,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而帶動全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大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一是科技投入大、產出高。根據國家統計局《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3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到33357.1億元,比上年增長8.4%,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65%。而經濟大省普遍重視科技投入,科研經費投入持續增長,R&D經費研發投入強度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例如,北京市R&D經費投入達2947.1億元,投入強度達到6.73%,居全國第一;上海市R&D經費投入為2049.6億元,投入強度達到4.34%;廣東省R&D經費投入達到4802.6億元,投入規模全國第一,投入強度達到3.54%。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地方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也顯示了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在科技產出方面,經濟大省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國前列。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高技術產業領域,這些省份的表現尤為突出。例如,2023年,廣東省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的40%以上,江蘇省和山東省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分別超過了1萬家。這些數據表明,經濟大省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是創新平臺與人才集聚數量大。經濟大省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這些省份擁有眾多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例如,廣東省深圳高新區和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科技創新高地。這些創新平臺不僅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還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業和投資資金。在人才集聚方面,經濟大省通過實施一系列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高端人才。例如福建省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劃,旨在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團隊來閩創新創業。這類人才政策不僅提高了省份的科技創新能力,還為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強。對于經濟大省來說,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過政策支持、研發投入等,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消費擴大。(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的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國的14.1%,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4年居全國第一。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廣東省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廣東省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推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
依托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經濟大省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技術短板和人才流失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還需進一步突破;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深度和廣度還不夠,融合生態不完善等。為了應對上述挑戰,經濟大省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同時,應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提高科技金融服務水平。
第一,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政策。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結合經濟大省的產業優勢和科技基礎,制定長遠的科技創新規劃,明確科技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方向,在政策上給予企業更多支持和激勵。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吸引、培養和留住人才??萍紕撔碌淖罱K目的是要實現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支持,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提供技術轉移、交易、孵化等服務,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
第二,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經濟大省應加強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通過共同研發項目、技術轉讓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實現科技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途徑是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生產線的快速轉化,增強經濟大省的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與國內外的科技交流合作,借鑒先進經驗,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
第三,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為了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經濟大省需要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政府和企業需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科技創新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因此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如國家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可以有效匯聚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提高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聯合攻關效率。
第四,優化產業創新環境。經濟大省要強化科技金融服務,鼓勵銀行、風險投資等金融機構支持產業創新。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基金、提供科技和產業發展貸款等方式,幫助科技企業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總之,通過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經濟大省將能夠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發展,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樹立新的標桿。經濟大省本身也應加強責任擔當,積極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調科技創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