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0日訊 12月29日,由國鐵集團主導、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制造的CR450AF動車組樣車在北京正式發布。CR450動車組投入運營后,時速將達400公里,成為全球跑最快的高鐵列車。今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央媒,紛紛為其打Call~
以下是報道全文↓
時速四百公里 CR450動車組樣車亮相
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12月29日,CR450動車組樣車在北京發布,這標志著“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將極大提升我國鐵路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國鐵集團科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國鐵集團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鐵路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牽頭組織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組成聯合創新團隊,開展協同攻關。
2018年開始在時速400公里商業運營技術“無人區”進行探索,研究時速400公里運行條件下的高鐵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做了大量技術積累和論證;2021年正式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開始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研發和高鐵基礎設施成套技術研究;2022年發布了CR450動車組總體技術條件,開展了CR450動車組研制技術條件參數試驗和大量仿真計算;2022年至2023年,分別在彌蒙、福廈高鐵開展了CR450動車組新技術部件換裝試驗,對關鍵新技術和部件性能進行了驗證;2024年正式啟動樣車生產,廣泛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強化質量管控,確保了CR450動車組樣車順利下線。
據介紹,CR450動車組樣車運營速度、運行能耗、車內噪聲、制動距離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一是更高速。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400公里,未來投入商業運營后可進一步壓縮時空距離,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更安全。制動距離更短、運行穩定性更優,在運營速度提升的情況下,制動距離基本相當。三是更節能。動車組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減重10%。四是更舒適。舒適度指標更優,車內噪聲降低2分貝,客室服務空間增加4%,可為旅客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乘坐體驗更好。五是更智能。行車與控制、司機智能交互、安全監控、旅客智能服務等領域均得到全面升級。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安排CR450動車組樣車開展一系列線路試驗和考核,進一步檢驗各項性能,不斷優化技術指標,爭取早日投入商業運營,服務人民群眾美好旅行生活。
運營時速可達400公里,運行能耗、車內噪聲、制動距離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
跑得最快的高鐵,CR450來了!(經濟新方位)
來了!全球跑得最快的高鐵。
12月29日,CR450動車組樣車在北京正式發布,該動車組試驗速度可達450公里/小時,運營速度可達400公里/小時。
CR450動車組,蘊含著哪些高科技?將帶來怎樣的新體驗?高鐵技術領跑全球,中國鐵路如何做到?
時速提高,但制動距離、能耗、噪聲不變
時速提升50公里,CR450動車組靠什么?
動力更強——
眾所周知,高鐵跑得快,靠的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為了提升能量轉換的效率,CR450動車組采用永磁牽引電機,轉換效率較CR400動車組異步牽引電機提升3%以上。
阻力更小——
高速飛馳的列車,氣動阻力隨速度的平方增長,提速至時速400公里,阻力會增加30%。可以說,牽引電機產生的能量大部分都消耗在與空氣的“對抗”中。通過優化設計,CR450動車組實現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
體重更輕——
高鐵行駛,輕裝上陣很關鍵。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鎂合金等新型材料,應用拓撲優化技術,CR450動車組整車較以往減重10%以上。
性能更優——
對動車組列車而言,跑得快,還得停得下。從時速400公里到速度為0,CR450動車組只需要6500米。這一數字,與CR400動車組制動距離一致,做到了運營速度提升,制動距離不變。
正是憑借這些優異的性能,CR450動車組可以做到時速提升50公里,能耗不變。8編組的CR450動車組列車,在時速400公里運行工況下每公里只耗電22至23千瓦時,保證了其投入商業運營的經濟性、綠色性。
CR450動車組還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
更智能。CR450動車組配有智能監測、智能診斷系統,全列4000多個監測點實時收集軸溫、壓力等數據,做到自感知、自診斷、自決策。
不僅如此,CR450動車組創新采用了時間敏感網傳輸信號,實時傳輸性能提升10倍。“時間敏感網的使用,讓動車組列車各系統間的信息交互更及時、控制精準度更高。”鐵科院集團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說。
更靜音。噪聲直接關乎乘坐舒適度。理論計算顯示,時速提升50公里,通常會給列車帶來2至3分貝的噪聲增量。但CR450動車組實現客室內噪聲降低2分貝,整體噪聲水平與既有動車組時速350公里運行時相當。
更舒適。仔細觀察CR450動車組,為了“瘦身”,它身高從4.05米下降到3.85米,但步入車廂內部,客室高度卻不變。通過集成化、小型化設計,CR450動車組旅客使用面積增加4%,大件行李存放區域增加一倍。
更多樣。燈光,可隨著室外環境自動調節亮度;無接觸式衛生間,可“空中按鍵”;新增加家庭包間、多功能間等多樣選擇……“我們致力于為旅客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讓乘坐體驗更好。”國鐵集團機輛部技術處副處長任廣強說。
首次建立運營時速400公里動車組列車標準體系
CR450動車組列車的研制,是一次實實在在的“無人區”探索。
——這考驗的是原始創新的能力。
CR450動車組列車應該是什么樣的?技術指標應該如何確定?各關鍵部件應該達到怎樣的水平?如何保障安全?
2018年國鐵集團啟動了運營時速400公里高鐵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2021年正式開始研發;2022年發布總體技術條件,開展大量仿真計算和地面臺架試驗,在鄭萬、濟鄭高鐵開展技術條件參數試驗,在彌蒙、福廈高鐵開展新技術部件換裝試驗;2024年正式啟動樣車生產……
“在此過程中,我們建立和完善了試驗探索與迭代研發相結合的攻關機制。”國鐵集團科技和信息化部裝備技術處處長李永恒介紹,20余萬公里的線路試驗積累了大量數據,再加上千余項仿真計算、千余項地面臺架試驗,共同支撐CR450動車組設計方案的完成。
——這考驗的是對邊界極限的探索。
“CR450動車組項目在世界上首次通過實際線路試驗來確定邊界條件并驗證頂層指標,從需求出發制定項目的技術條件。”鐵科院集團公司機輛所所長張波介紹。
研發團隊先后完成100多項試驗,探知列車速度提升相關參數變化規律,獲取了不同速度條件及橋梁、隧道、曲線等不同工況環境下的數據特征,為CR450動車組研制打下堅實基礎。
——這考驗的是多學科、多領域的協同能力。
在CR450動車組的研制過程中,技術指標間存在著許多約束,例如跑得快與停得住。多重技術指標約束,每一個細節方案的確定都必須優中選優。
以減重為例,速度更快,動車組的“筋骨”就必須更強壯,才能保證安全。但為了降低能耗、減少制動距離,動車組又必須盡量瘦身?
怎么辦?承力部位,加強;不承力部位,減重。“為了減重,小到電纜線,大到車體、轉向架,所有的部件都要稱重,達標才能組裝。”中車四方副總工程師陶桂東說。
牽引系統,在保證功率提升的基礎上,減重15%;制動系統,在滿足更高制動要求基礎上,減重10%;車體減重10%……最終,CR450實現了整體減重10%、“瘦身”50噸的目標。
首次使用轉向架包覆結構、首次使用時間敏感網、首次使用永磁牽引電機……通過CR450動車組樣車的研制,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建立起商業運營時速400公里動車組的標準體系。
橫跨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創新
一列高速動車組列車,零部件超4萬個。
“CR450動車組是我國科技創新和高端裝備制造實力的綜合展現。”李永恒說。
這是新型舉國體制強大優勢的最佳體現。
CR450動車組的研發團隊是一個橫跨產學研的創新聯合體。
國鐵集團牽頭,中國中車、中國通號等眾多企業,鐵科院、中國科學院等研究機構,北京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各機構深度融合、協同創新。
就拿降噪的研發來說,中國科學院聲學所研究員隋富生分析,噪聲既有氣動噪聲,也有輪軌振動噪聲,頻率范圍廣,速度的提升和輕量化的設計給噪聲控制帶來很大挑戰。
不同的噪聲,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中車四方聯合船舶研究所,解決低頻振動噪聲問題;中車長客聯合西南交大,在整車級聲學實驗室開展了10余次試驗……
最終,花了1年半時間進行新材料新結構噪聲試驗,測試了300余種降噪方案,研發團隊通過分車、分區、分頻的降噪方案,讓CR450動車組客室內噪聲降低2分貝。
這是產業體系配套完整供給優勢的最好例證。
一列動車組列車,從研發、制造到運維服務,設計生產動車組零部件的主要企業超100家、參與企業超2100家。“僅僅是牽引系統,就有近40家配套企業參與研發,涉及材料、制造、試驗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馮江華說。
減重,用到了碳纖維復合材料、鎂合金等新型材料;降噪,用到了地板減振器、聲學超材料共振單元、聲學超構吸聲間壁、高阻尼內飾板等新材料新結構;牽引電機,使用了高水平國產化絕緣材料……
這是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者人才優勢的最好證明。
研發過程中,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矢志創新,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全身降阻,深入挖潛。到底哪里最能降低空氣阻力?研發人員通過大量仿真和試驗,分析車輛不同部位受到的空氣阻力,探索各個部位減阻的理論極限值。
“最終,我們發現轉向架區域還有很大的減阻潛力。”中車長客副總工程師朱彥介紹,可是轉向架是動車組列車的腿,承擔著負重、牽引、制動、減振等任務,減阻如何進行?
通過無數個日夜的仿真試驗,研發人員終于逐步掌握轉向架區域復雜流場的運行規律,創新提出包覆結構。“包覆結構相當于給轉向架穿上了‘褲子’,既要考慮減阻效果,又要兼顧散熱、強度和剛度等多重目標,設計上是個很大挑戰。”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文靜介紹。
制造過程中,大國工匠們精益求精,匠心筑夢。
“CR450樣車車體采用了更輕量化的長大薄壁鋁合金型材,車身更輕,強度要求更高,對車體的焊接制造提出了極大挑戰。”中車四方首席工藝師韓曉輝說,為此,產線首次引入激光電弧復合焊接技術,使車體連接強度提高20%,平面度提高3到5倍。
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安排CR450動車組樣車開展一系列線路試驗和考核,進一步檢驗各項性能指標,爭取早日投入商業運營。
自主研發高速動車組列車又添新成員(新時代畫卷)
數據來源:國鐵集團
中國火車,刷新的不只是速度
“火車幾點到呀?家里等你開飯!”曾經,電話那頭的等待,飽含著中國人對火車速度的樸實期待。
2007年,“和諧號”動車組運營時速超200公里;2017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全世界率先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今天,CR450動車組“橫空出世”,將我國高鐵試驗時速提升至450公里,運營時速提升至400公里,這將是全世界商業運營的最快速度。
中國火車的速度,從落后到跟跑,再到新時代的領跑,一路飛奔。今天,高鐵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的一張亮麗的名片”,“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
快速向前的不只是動車組。
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6.2萬公里,其中高鐵達4.7萬公里,鐵路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鋪展:2012年以來,累計建成投產鐵路6.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16.2萬公里的鐵路,覆蓋了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覆蓋96%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在東部,新通道穿江越海;在西部,處處美景串珠成鏈。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流動的中國更具發展活力。
“祝您旅途愉快!”列車廣播的祝福語,更好地變為了現實。仔細聽,列車行駛時傳來的“哐當”聲變小了;拿起手機,即使列車正穿過隧道,信號也不受太大影響;彎下腰,座椅下方的電源插座緩解“電量焦慮”;肚子餓了,就輕觸屏幕網上訂餐……
列車速度、鐵路網覆蓋廣度、乘坐舒適度提升的背后,是日新月異的創新。時速更高,源自牽引功率與車身自重的“一升一降”;覆蓋更廣,得益于屢屢突破極限的基建技術和列車在嚴苛自然環境運行能力的增強;乘坐舒適,離不開智能制造、通信、互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升級。
中國火車,刷新的不只是速度,更快、覆蓋更廣、更舒適,讓我們為這片土地上迸發出的創造偉力喝彩。
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樣車在京發布
12月29日拍攝的CR450AF動車組樣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29日,CR450動車組樣車在北京發布,這標志著“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將極大提升我國鐵路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國鐵集團科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國鐵集團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鐵路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作用,牽頭組織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組成聯合創新團隊,開展協同攻關。
2018年開始在時速400公里商業運營技術“無人區”進行探索,研究時速400公里運行條件下的高鐵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做了大量技術積累和論證;2021年正式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開始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研發和高鐵基礎設施成套技術研究;2022年發布了CR450動車組總體技術條件,開展了CR450動車組研制技術條件參數試驗和大量仿真計算;2022年至2023年,分別在彌蒙、福廈高鐵開展了CR450動車組新技術部件換裝試驗,對關鍵新技術和部件性能進行了驗證;2024年正式啟動樣車生產,廣泛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強化質量管控,確保了CR450動車組樣車順利下線。
據介紹,CR450動車組樣車運營速度、運行能耗、車內噪聲、制動距離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一是更高速。試驗速度時速450公里,運營速度時速400公里,未來投入商業運營后可進一步壓縮時空距離,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更安全。制動距離更短、運行穩定性更優,在運營速度提升的情況下,制動距離基本相當。三是更節能。動車組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減重10%。四是更舒適。舒適度指標更優,車內噪聲降低2分貝,客室服務空間增加4%,可為旅客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乘坐體驗更好。五是更智能。行車與控制、司機智能交互、安全監控、旅客智能服務等領域均得到全面升級。
此次發布的CR450動車組樣車包括CR450AF和CR450BF兩列樣車。其中,CR450BF動車組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生產。“CR450BF動車組樣車試驗速度時速為450公里,運營速度時速為400公里,采用8節編組、4動4拖。”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副總經理李宏偉介紹,CR450BF動車組車頭造型基于仿生學設計,寓意“鷹擊長空”,展現中國高鐵的速度與力量;外觀方案采用東方美學極簡風格,主題為“科技之光”,象征中國高鐵勇擔科技創新使命。輪廓以棱為脊、鼻錐以峰為鋒、腰線以旗為帶,車端琴鍵相連,寓意中國高鐵勇擔時代先鋒,挺立民族脊梁,奏響時代最強音。
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安排CR450動車組樣車開展一系列線路試驗和考核,進一步檢驗各項性能,不斷優化技術指標,爭取早日投入商業運營,服務人民群眾美好旅行生活。
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樣車發布
進一步鞏固擴大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12月29日拍攝的CR450AF動車組樣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CR450動車組樣車29日在北京發布,這標志著“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將極大提升我國鐵路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
國鐵集團科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鐵路自主研發了以復興號動車組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構建了涵蓋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三大領域的成套高鐵技術體系,中國高鐵實現了從追趕到領跑的歷史性進步,高鐵技術樹起國際標桿。為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更好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國鐵集團牽頭組織國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組成聯合創新團隊,開展協同攻關。
2018年,開始在時速400公里商業運營技術“無人區”展開探索,研究時速400公里運行條件下的高鐵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做了大量技術積累和論證;2021年,正式實施“CR450科技創新工程”,開啟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研發和高鐵基礎設施成套技術研究;2022年,發布CR450動車組總體技術條件,開展了CR450動車組研制技術條件參數試驗和大量仿真計算;2022年至2023年,分別在彌蒙、福廈高鐵開展了CR450動車組新技術部件換裝試驗,對關鍵新技術和部件性能進行了驗證;2024年,正式啟動樣車生產,廣泛應用智能制造技術,強化質量管控,確保了CR450動車組樣車順利下線。
據了解,CR450動車組樣車運營速度、運行能耗、車內噪聲、制動距離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一是更高速。試驗速度時速450公里,運營速度時速400公里,未來投入商業運營后可進一步壓縮時空距離,讓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更安全。制動距離更短、運行穩定性更優,在運營速度提升的情況下,制動距離基本相當。三是更節能。動車組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減重10%。四是更舒適。舒適度指標更優,車內噪聲降低2分貝,客室服務空間增加4%,可為旅客提供多樣化、便利化、個性化服務,乘坐體驗更好。五是更智能。行車與控制、司機智能交互、安全監控、旅客智能服務等領域均得到全面升級。
此次發布的CR450動車組樣車包括兩列,其中CR450AF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公司副總工程師陶桂東介紹,CR450AF的車頭造型靈感來源于“飛箭”,兩翼銳利的棱線仿自中國古代的“箭鏃”,極具速度沖擊力。車身飄帶色調采用“國旗紅”“琉璃黃”,形狀脫胎于中國書法中的“筆鋒”,凸顯“中國風”。整車造型設計充分彰顯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文化。
國鐵集團科信部有關負責人介紹,CR450動車組是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生動實踐,是我國科技創新和高端裝備制造實力的綜合展現,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對推動我國鐵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引領鐵路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鐵路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國鐵集團將安排CR450動車組樣車開展一系列線路試驗和考核,進一步檢驗各項性能,不斷優化技術指標,爭取早日投入商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