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12-28 15:20:12
原標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服務需求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服務需求
來源: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趙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化律師制度、公證體制、仲裁制度、調解制度、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
今年以來,司法部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各項改革,不斷健全管理制度機制,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采取務實舉措持續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質量和公信力,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深化,法律援助、公證、司法鑒定、仲裁等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更加彰顯,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成效更加可感可觸。
統籌協調深入推進體系建設
2024年3月27日,北京。
司法部召開全國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會上正式宣布:我國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這意味著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步入新階段。
樹立“公共法律服務一盤棋”理念,全領域、全鏈條統籌推進。
司法部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牽頭作用,加強統籌協調、頂層設計,圍繞進一步加強行業黨的建設、進一步做強基本公共法律服務、進一步做精專業法律服務、進一步做優高品質法律服務、進一步做大公益法律服務五個方面,部署新征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重點任務,提出明確要求;印發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報告,系統梳理總結規劃實施成效、存在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舉措,指導、推動各地認真落實、按期完成規劃任務,為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打好基礎;研究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指標體系,推動用可量化指標持續鞏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成果。
如何解決公共法律服務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
北京市司法局給出的答卷是,印發《北京市司法局關于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的若干措施》通知,重點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統籌協調能力,持續加強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底線保障。
江蘇省司法廳在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改革創新項目,推動實現資源配置從分散式向聚合式轉變,讓群眾“進一扇門,暢享司法行政一攬子服務”。
今年以來,各地司法行政系統多措并舉,不斷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的布局規劃,推進服務資源有序流動,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
法律援助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保障困難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法律服務需求,最考驗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兜底功能。
司法部以落實法律援助法為抓手,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援助服務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推進均等化、標準化、便利化建設。
今年以來,司法部聚焦農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退役軍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重點對象法律服務需求,加大重點群體法律援助力度。創新開展“一群體一品牌”建設,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專門文件,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法援護苗”“法律服務 助老護老”“法在身邊 助殘護殘”等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品牌活動,加強對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開展法律服務工作的指導,分類提供精準法律服務,重點群體法治獲得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如同陽光普照大地,每一個有法律服務需求的公民都應被覆蓋到。
司法部不斷擴大法律援助供給,深入開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務,建立健全資源跨區域流動機制,推動法律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扎實解決基層特別是西部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問題。
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司法部研究制定法律援助投訴處理辦法,進一步明確投訴主體,規范投訴受理程序,暢通法律援助受援人和利害關系人權利救濟渠道。圍繞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建設,更好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訴訟權利。
穩妥推進公證體制改革創新
“我們全區有31家公證處已經落實事業體制公證機構核定績效分配激勵、企業化財務管理等機制,這是我們推進公證機構分類改革的成果。”內蒙古自治區司法廳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廣東省廣州市司法局一名干部說:“通過改革釋放出了巨大活力,使公證質量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以來,司法部以深化公證體制改革、優化公證服務為著力點,完善發展路徑,提升服務質效,促進公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預防矛盾糾紛化解的能力不斷增強。
“減證便民提速”是公證服務的一道必答題。每減少一份證明材料,就是為群眾卸下一份負擔;每縮短一天辦證時間,就是為群眾增添一份便利。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部署,司法部積極開展“公證減證便民提速”活動,提出7項便民提速措施,范圍擴充至31類84項,清單內出具公證書的期限由15個工作日分別縮短至5個或者10個工作日,占公證業務總項的66%,公證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今年,司法部圍繞深化公證體制改革,派員赴北京、河北、黑龍江、安徽、湖南、浙江等地調研,充分聽取有關部門、專家意見建議。
甘肅省司法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省甘南州印發了關于公證機構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緊盯制約全州公證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編制管理、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機制等方面明確了改革目標,最大限度激發全州公證事業發展和公證改革的動力。”
積極破解司法鑒定改革難題
“我們兩家司法鑒定機構合并后,內部管理得到進一步改善,質量管理、風險管控不斷加強,鑒定質量穩步提升。總的來看,1+1>2的整合增效效應初步顯現。”江西省南昌市某司法鑒定機構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不僅在南昌,各地圍繞健全完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因地制宜優化機構布局,支持高資質高水平的司法鑒定機構通過業務增項、吸收合并等實現規模化發展。
今年以來,司法部堅持深化改革,強化監管,不斷健全完善司法鑒定準入登記管理制度,著力加強機構建設、隊伍建設,持續提高司法鑒定質量和公信力。
——創新推動機構建設。司法部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開展國家司法鑒定中心建設試點。指導遼寧、山東、四川、重慶等地推進區域司法鑒定中心建設。目前,各地建成高資質高水平司法鑒定機構207家。
——持續加強行業管理。不斷健全完善準入登記管理制度,推進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鑒定人準入聯考,進一步提高鑒定人準入門檻。做好偵查機關所屬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統一編入名冊并公告工作。完善生態環境檢察公益訴訟中不預先收取鑒定費用制度,確定141家不預先收取鑒定費用的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編寫發布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白皮書。
——不斷強化質量建設。司法部審核推薦15家司法鑒定機構申請國家級資質認定。指導各地組織2593家機構報名參加14891項(次)能力驗證。就21項司法鑒定行業標準研提修改意見,推進開展5項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行業標準制定。
推動仲裁工作高質量發展
2024年,司法部大力推進仲裁法修訂,圍繞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加強仲裁監督管理等工作,著力健全完善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通行規則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目前,仲裁法修訂草案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初次審議。
為建立國際一流仲裁人才隊伍,認真落實司法部會同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養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司法部組建涉外仲裁人才培養專家委員會,舉辦首期全國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從大型國企、民企、國際貿易企業法務部門、涉外律所等單位的法律實務人才中遴選了260名仲裁員在北京、香港兩地開展培訓。繼續落實好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國際仲裁)研究生培養項目,累計招收研究生800余名,夯實青年仲裁人才基礎。
為努力提升我國仲裁公信力和國際競爭力,司法部召開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會,研究制定試點工作評估標準體系,對試點地區組織開展中期評估。指導試點地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加強仲裁機構國際化專業化建設、強化法律政策保障、全方位推進仲裁國際交流合作,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承擔試點任務的北京市,積極落實國際商事仲裁中心建設要求,堅持以“世界標準、中國特色、北京方案”推進實施,各項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同樣承擔試點任務的海南省,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與國際規則相融通的仲裁制度,并開展深入研究和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
……
2025年腳步聲漸近。
司法部將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覆蓋面更廣、內容更豐富、質量更高、獲得感更強的公共法律服務。
漫畫/高岳
記者手記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是民生福祉的法律護盾,為群眾提供觸手可及的法律守護,讓他們在面對法律難題時不再無助。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宛如一座堅實的橋梁,連接在民生需求與法治保障之間,在我國法治建設進程中有著重要地位。
記者在基層采訪中切身感受到,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在滿足人民群眾法律服務需求、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期待未來,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讓每個人都能沐浴到法治的陽光,感受到法治帶來的公平正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