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8日訊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報》第4版刊文《山東嘉祥:千年古城面貌新》,點贊嘉祥縣近年來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汲取力量,做強主導產業、推進“三化”協同、加強隊伍建設,千年古城面貌一新。
以下是報道全文:
在孔孟之鄉的山東濟寧,有一塊儒家文化的寶地——宗圣曾子故里嘉祥。曾子寫《大學》、著《孝經》,其思想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嘉祥人民。近年來,嘉祥縣從深厚的文化底蘊中汲取力量,做強主導產業、推進“三化”協同、加強隊伍建設,千年古城面貌一新。
夯實縣域高質量發展基石
近日,走進嘉祥縣大張樓鎮嘉北木材產業園,總投資10.3億元的康貝德木業項目進入最后調試階段,春節后將正式投產?!斑@個新建項目廣泛應用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是智能制造的執行系統,采用的生產設備也是全球最先進的自動平壓系統,可以減少用工70%以上,生產面積減少50%,生產效率比傳統工藝提高10倍,同空間產值提高了3倍。”大張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田昂說。
通過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實施“百企優質提升行動”,嘉祥縣著力推動科技創新,構建了多個科創平臺。截至目前,全縣已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8家、創新型中小企業31家,其中世紀陽光獲評省“十強”產業領軍企業及制造業單項冠軍,晨光膠帶參與制定了2項國際標準,36個項目成功入選工信部《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專項再貸款項目清單》。
筑建安居樂業之城
近年來,嘉祥縣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同,抓好工業園區、中心城區、文旅景區“三區”建設,新時代“強富和美”新嘉祥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現在我們開始開會,在座的都是我們的股東……”近日,一場特殊的股東大會在嘉祥縣萬張街道召開。據了解,為實現企業減負、村民就業、村集體增收,嘉祥縣在全縣推廣共富工坊模式,以農村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載體,實行“村集體入股+共富合伙人運營”的發展模式,把工坊建在村民家門口,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就業方面,嘉祥縣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農民工穩定就業。截至目前,嘉祥縣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520萬元,推動創業392人,帶動就業1800余人。其中為個體經營發放7410萬元,推動創業384人,為8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110萬元。共建成“創貸之家”服務驛站16家,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00余萬元,推動創業50余人,帶動就業180余人。
鍛造為民服務的干部隊伍
“這幅圖叫作伏羲女媧圖,咱們看到圖中女媧手持規,伏羲手持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東漢時期借助始祖身份,來體現出規矩的重要性。”濟寧政德教育干部學院現場導學高天正在給來武氏祠參加政德教育的學員進行講解。
“我們將傳統文化中所展現的規矩意識、大仁大孝等,作為我們的教學內容來展開講解,這是我們提升干部為政之德、提升文化自信的好教材?!奔蜗榭h干部政德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何倩介紹。
在干部隊伍建設中,嘉祥縣成立干部隊伍建設指揮部,研究制定《關于進一步抓班子帶隊伍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意見》,建立干部和鎮街部門對全縣的貢獻賬、負面清單賬,大抓干部作風、基層基礎和工作落實。嘉祥縣大力倡導勇爭一流、攻堅克難、撲下身子抓落實三種精神,樹立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導向,激發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