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1-08 08:50:01
原標題:水潤良田保豐收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水潤良田保豐收
來源:經濟日報
要想來年收成好,農田冬水得灌飽。連日來,陜西省桃曲坡水庫灌區一派繁忙景象:渠道內,流水汩汩;田地間,村民扛著鐵锨引水灌溉?!艾F在渠道都是混凝土襯砌的,水不亂跑,澆地輕松方便。”正在澆灌麥田的渭南市富平縣齊村鎮方井村村民張立武說,冬灌后,地溫下降,能控制麥苗生長速度,讓根須扎得更深,麥苗長勢會更好。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413萬億斤,這是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后,首次突破1.4萬億斤大關。糧食豐收的背后,水利發揮了不可或缺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灌區建設改造穩步推進
水利部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農業灌溉事業快速發展,已建成大中型灌區7300多處,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輸水、排水工程網絡體系。
灌溉設施進一步完善,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也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我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16提高到0.576,耕地灌溉畝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單方灌溉水的糧食生產力從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在農業灌溉用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保障了灌溉面積和糧食產量穩步增加。
“這些成績,離不開大中型灌區建設改造穩步推進。”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司長于琪洋介紹,“十四五”時期以來,我國已累計實施1880多處大中型灌區改造項目和190多處新建灌區項目,完成后預計可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約2億畝。目前,耕地灌溉面積為10.75億畝,在占全國耕地面積56%的灌溉面積上,生產了全國77%的糧食和90%以上的經濟作物。
以內蒙古河套灌區復興灌域為例,2024年通過渠系改造,對渠道實施防滲襯砌和建筑物配套改造,不僅有效保障了用水需求,還加快了行水速度,灌溉時間縮短了7天至10天。同時,在保障灌溉用水的前提下,每年可實現節水量約1億立方米,進一步促進水資源節約利用。
大中型灌區旱能灌、澇能排,是保障國家糧食生產的主力軍。2024年,水利部聯合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堅持以水定地,科學布局新增灌溉水源和新發展灌溉面積。依照規劃,指導督促地方建立灌區項目庫并推進項目的實施落地。
“灌區的建設和改造,為增強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庇阽餮笳f,2024年,水利部門圍繞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新建江西峽江、湖南梅山等7處大中型灌區,對1300多個灌區實施現代化建設改造,完工后將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7000多萬畝,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基礎。
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
水旱災害,不僅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直接損害,更關乎農民生計和國家糧食安全。面對日益頻發的極端天氣事件,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風險持續增加。積極做好水旱災害防御,確保農業增產豐收,離不開水利防洪減災體系的強有力支撐。
“我國地域廣闊,每年都會在不同區域發生洪澇災害或干旱災害?!庇阽餮蠼榻B,2024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我國汛情全面刷新紀錄、局地季節性干旱伴發。2024年年初,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干旱洪澇災害,水利部組織制定了應對干旱洪澇災害的灌區灌溉排水保障部署,有效利用各種水源進行優化調度,加密災害監測預警,為保障農業生產大局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西南冬春連旱,華北、黃淮等北方地區嚴重夏旱的嚴峻形勢,2024年初,水利部門及時啟動干旱防御應急響應,派出多個工作組、專家組赴旱區指導,保障灌區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需求。在抗御西南冬春連旱期間,壓減牛欄江流域德澤水庫下泄流量,留足抗旱水量。在抗御華北、黃淮夏旱期間,黃河、淮河、海河流域控制性水庫和引調水工程全面進入抗旱調度模式;南水北調東中線、江水北調、引江濟淮等重大引調水工程加大供水力度,為河北、河南、山東等省提供抗旱用水。旱區500多處大中型灌區能引盡引、應灌盡灌,有力保障旱區5700多萬畝玉米、大豆等作物播種、出苗等關鍵時段的用水需求。
在2024年“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遼寧、湖南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為確保農田不受澇,水利部門及時組織灌區多措并舉進行排水,同時調度水庫攔蓄洪水。據統計,2024年,各級水利部門共下達調度指令3.01萬道,將6929座(次)大中型水庫投入調度運用、攔蓄洪水1471.26億立方米,減淹耕地1686.54萬畝。其中,湖南糧食總產達615億斤,其中大中型灌區糧食總產占到全省的75.6%,再獲豐收。
水利興,農業穩。于琪洋表示,2025年,水利部將持續做好防洪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水利改革,推動工程能夠長久穩定持續地發揮作用,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完善農業節水增效
農業灌溉是第一用水大戶,節水潛力最大。在保障灌溉、實現糧食豐產豐收的同時,水利部門堅持“節水優先”,結合大中型灌區現代化建設改造,在工程、管理、機制、技術等方面開展了大量農業節水探索,優化水資源調配,全力提升灌溉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作為智慧水利建設的重要一環,數字灌區在2024年春灌和抗旱保灌溉中成效初顯,總體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約為10%。
在陜西,東雷抽黃灌區通過數字孿生灌區建設實現泵站群統一調度,斗口單方水耗電量下降0.19千瓦時,年節水1500萬立方米,年節電2100萬千瓦時;在江西寧都縣的萬畝蔬菜大棚,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后,什么時候該澆水、施肥,都由數字化平臺自動完成;在山東位山灌區,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施科學灌溉、精準灌溉,不僅省水還可以有效提高灌區糧食的單產。據測算,位山灌區和同類型的灌區相比,畝產高出20%。
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副主任胡孟說,“十四五”期間,在贛撫平原等49個灌區推進數字孿生灌區先行先試。換句話說,就是把現實中的物理灌區搬到計算機中來,通過“數字孿生”讓農作物在最需要水的時候實現精準灌溉,在需要排澇的時候實行排澇,實現灌排自如。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供給保障能力。于琪洋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水利責任。一方面,加快完善農業節水增效的制度政策,建立健全科學灌溉制度體系、用水計量監測體系、農業水價政策體系、節水市場制度體系和節水技術及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節水增效;另一方面,結合國家水網工程建設,新建一批生態型、節水型灌區,提高灌溉面積和灌溉保障率。加快實施一批灌區的現代化改造,啟動一批重點區域排澇工程,持續補齊灌排工程基礎設施短板,優先把大中型灌區建設成高標準農田,為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作出新的更大的水利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