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08 08:50:01
原標題:健全監控與保障體制機制提升教學質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健全監控與保障體制機制提升教學質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質量保障機制是高等院校開展教育教學質量控制工作、確保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前提和基礎。為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制機制,解決以往教學質量評價重“施教”輕“受教”、評價體系與建設體系相脫節、質量評價與質量改進無法形成閉環等問題,臨沂大學在長期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中探索出適應應用型高校發展需要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制機制。
以學習成果為依據,構建“施教”與“受教”雙向互動的質量評價體系
學校堅持“正向”評價和“靜態”評價、“反向”評價和“動態”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機制,探索出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施教”評價與“受教”之間耦合的方法和路徑,形成了“產出”評價全鏈條融入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一是完善“成果導向”評價制度。臨沂大學制定了《人才培養質量達成情況評價管理與實施辦法》等制度文件,按照OBE理念,實施了考試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考核制度,學業評價實現從“知識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轉變。圍繞人才培養關鍵節點,健全了課程目標、畢業要求、培養目標3個層級的“達成情況”評價制度;在課程考核的基礎上,圍繞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強化表現性評價,實施了大學生綜合評價改革;圍繞學生個性化發展,通過信息化平臺和大數據技術為每名學生的學習成果“畫像”,探索實施了增值評價。
二是構建“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制度。臨沂大學創新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實施“雙向綜合”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改革,建立以學生學習成果為依據的教學質量反向評價制度,教學質量評價從以“教”為主的單向評價轉向“教”與“學”并重的雙向評價。通過信息化手段,健全了督導、同行專家、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實施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一票否決制”,提高了課堂教學在質量評價中的“硬度”。
三是構建“全方位”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通過教學督導、教學檢查、專項評估、學生信息員等措施,健全覆蓋教學全過程的“教、管、學”一體化質量監督評價機制。在此基礎上,臨沂大學創新實施了“備聽評審”制度,將教學質量監控的把關前置,通過備課、聽課、評課、審課4個環節,形成涵蓋教師、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諸要素的教學實施前的課程質量把關與準入制度。
以教學需要為根本,形成“評價”與“建設”雙向互動的質量建設機制
學校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從組織架構、評價制度、教學資源配置、管理服務等方面創新基于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質量建設方法路徑,實現教學“評價”與“建設”之間的銜接互動,構建了基于評價結果的教學質量建設與資源配置體制機制。
一是創新成果導向評價應用制度。成果是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目標。臨沂大學在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建設中,將“學習成果”評價作為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起點,將“產出導向”原則全方位融入教學建設與管理服務制度,通過教學管理文件的“廢、改、立”等具體措施,重塑了資源配置機制,重構了教學管理服務、學生管理服務體系,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產出”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應用機制。例如,對教學條件的評價,在配置結果評價的基礎上,增加了圍繞學生學習的“配置過程”和資源條件的“使用效益”兩項評價指標,有效解決了“產出導向”不精準及不系統問題。
二是優化教學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學校以往的教學資源配置存在思維定式與路徑依賴問題,資源配置主要依據教師、學生、學科專業等要素的靜態數據進行測算,資源配置與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求之間匹配不夠精準乃至脫鉤斷鏈。臨沂大學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考試考核方式、教學管理服務等“軟件”要素的基礎上,把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學術支撐等“硬件”指標納入課程要素體系,以課程為基本建設單位、以專業為基本建設平臺、以學生學習需求為基本依據,教學團隊與學術團隊一體化建設,形成“全要素”教學資源監測與配置機制,教學資源配置從以“教”為中心的“自上而下”模式轉變為以“學”為中心的“自下而上”模式。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健全“內部”與“外部”雙向互動的質量改進機制
堅持以專業為單位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健全了以“三個達成”(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目標)和“兩個合理性”(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評價為基礎的校內外“雙循環”教學工作改進機制。
一是實現內部外部評價銜接互動。臨沂大學破除質量評價“內部”與“外部”之間的壁壘,通過完善培養目標達成、課程體系合理性等評價制度及畢業生跟蹤機制和社會評價機制,健全了涵蓋畢業生、用人單位、政府部門、行業專家等多元主體的評價制度;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協同育人平臺,將“外部”評價因素融入辦學治校及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學校“內部”評價與社會“外部”評價之間的無縫銜接,為質量改進提供完整依據。
二是暢通質量評價改進循環機制。以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為基本依據,健全了以“三個達成”和“兩個合理性”評價為基礎的校內外“雙循環”教學工作改進機制;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地方發展需求、行業發展態勢等情況,主動對接社會人才需求,精準設定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定期開展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合理性評價。學校將評價結果作為提高學校專業課程質量、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強化資源配置、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依據和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城校融通“三融育人”的指導原則,助推教學質量改進“內部循環”與“外部循環”的銜接互動,健全了“評價—改進—再評價—再改進”的教學質量持續改進閉環機制。
臨沂大學始終秉持OBE理念,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健全了契合應用型高校教育教學需要的“全過程、全鏈條”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成果,形成了教學質量監控與質量建設一體化的保障機制,在推動專業課程建設、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在山東省產生廣泛影響,“臨沂大學:基于OBE理念的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入選山東省教育綜合改革和制度創新十大典型案例。
(本文系2022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基于產出導向的地方高校‘全過程、全鏈條’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Z2022133]階段性成果)
(趙光懷 李道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