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08 08:50:01
原標題:技術賦能 培養師范生數字勝任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技術賦能 培養師范生數字勝任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以“技術賦能、場景驅動、多元協同”為核心理念,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師范教育。學院從師范生定位、數字勝任力結構出發,提取出實踐素養、研究素養、綜合素養3個關鍵維度,重構TPAC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理念下的師范生數字勝任力體系。基于師范生數字勝任力體系,將教學能力培養的支持資源數字化、系統化、案例化,以此整合多方資源形成協同效應,通過構建四大改革共同體驅動形成多元場景,進而支持師范生數字勝任力的培養,持續深化師范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升了師范生面向數字時代的實踐素養、研究素養和綜合素養。
理念驅動技術賦能
系統改革師范生培養模式
為進一步提升師范生數字化教學勝任力、為師范生提供更多的數字科研機會、推進數字素養培養成果轉化,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的融合,學院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的浪潮,將數字技術全方位、深層次地融入師范生培養全過程,以師范生數字勝任力提升為核心,面向師范生數字化教學實踐、科研創新、綜合素養發展,構建了以“數智、場景、協同”為三大驅動力的多維度共同體,包括“數智化資源共同體”“數字化課程共同體”“數字化研修共同體”“數字化實踐共同體”,并依托以上共同體所形成的“智能化課堂學習場景”“虛擬化技能訓練場景”“協同化一線實踐場景”“數據化教學研究場景”“創新化科學研究場景”“靶向化綜合競賽場景”,進一步豐富了師范生的數字化培養方式,打造師范生數字勝任力發展的創新性培養模式,推動基于混合式共同體的教育實習、實踐與研究,強化師范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成果轉化。
課程體系結構革新
構建數字化課程共同體
學院精準定位數字時代師范生的培養要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構建一套強化實踐教學、注重跨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推進課程設計數字化、內容開發系統化、教學技能實戰化、課程評估情境化。課程設計與內容開發依托“信息科學與智慧教育”山東省高等學校首批文科實驗室(A類)、“擴展現實與智能教育”山東省高等學校未來產業實驗室、山東省“互聯網+教育”應用研究基地等多個省級教學科研平臺,利用數字技術保證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前沿性,運用智能技術賦能師范生課堂學習,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支持師范生技能訓練。同時,學院定期組織教學團隊更新課程內容,優化模塊化和個性化課程,通過情境式、項目式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技能的訓練真正源于實際、面向實際,打造既具備堅實教育技術學科基礎,又鮮明展現教師教育特性的課程體系,有效促進數字時代教師的專業成長。
開發建設案例資源
構建數字化資源共同體
學院組織專業教師團隊,聯合中小學一線教師、教研員,建設雙維數字技術支持下“面向課堂教學”“面向教學研究”“面向技能形成”的資源庫,將教學能力培養的支持資源數字化、系統化、案例化。為確保資源庫的內容既具有前瞻性又貼合實際教學需求,資源庫開發遵循“技術支持—教學設計—教學說課—教學實戰—教學研究”的流程,系統開發建設數字化案例、資源,緊密圍繞教學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了面向課堂教學的案例庫、面向教育研究的案例庫、面向技能形成的資源庫,綜合形成了面向不同類型數字技術、解決不同教學問題、支持不同能力發展的系列資源庫。學院基于資源庫的構建,更進一步將VR(虛擬現實)技術巧妙地融入教師教學技能實訓,開創性地研發出了一款專為師范生量身定制的VR實訓系統。這一系統不僅豐富了師范生培養中的數字化資源體系,更使得數字勝任力的培養過程變得更加真實、生動且富有操作性。通過VR實訓系統,師范生能夠在虛擬的教學環境中進行實戰演練,從而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學流程、掌握教學技巧、提升教學效果。
融入教研科研元素
構建數字化研修共同體
學院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持續融入“研究”元素,旨在不斷更新師范生的專業發展觀念,推動其數字化研究素養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學院精心規劃并增設了一系列科學研究與教學研究的相關課程,為師范生搭建起一座通往數字化研究領域的堅實橋梁。一方面,在師范生培養的全過程中增加研究方法、文獻精讀、前沿講座的科研內容,加強師范生利用數字技術進行科學研究的知識基礎與創新思維,使師范生逐漸掌握如何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獻資料,如何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索教育領域的未知問題,以及如何以創新的視角審視和解決教育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另一方面,在師范生的教學實踐中增設教學研究環節,將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納入培養過程中,將中小學常見的聽評課、磨課、說課作為教學實踐成果的評價依據,依托智慧教育環境下海量多模態學習數據的生成,培養師范生的數字素養,提升師范生的數字化教學研究能力。此外,學院還組織各年級輔導員,提倡以賽促學,強化靶向作用,通過精準組織和支持師范生參加相關專業競賽,實現培養成果向競賽、論文等轉化,成功將所習得的數字工具和資源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實踐根植現實
構建數字化實踐共同體
為解決師范生缺失扎根現實情境的數字化教學實踐的問題,學院深入剖析了當前培養體系中的短板,并針對數字化教學實踐的關鍵培養路徑——“三習”(教育實習、教育見習、教學研習)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在教育實習中,學院與數十所中小學聯合完善師范生“線上+線下”數字化教學能力培訓體系,實施一線實習學校導師與校內專業導師的“雙軌”制實習指導,不斷強化師范生在實習環境下的規范性與發展性,同時學院還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加深對數字化教學的理解和應用;在教育見習中,學院充分挖掘校企合作資源,不斷在見習過程中加強有效指導,并將師范生的專業發展與數字化的需求相匹配,引導師范生在見習過程中開闊專業視野,規劃發展生涯;在教學研習中,學院充分加強教育實踐研究和數字化創新項目的指導,開展各類如案例征集、從業技能等相關的專業競賽,推動師范生實踐素養發展。在此基礎上,學院依托所建資源,構建B—PDS教師教育共同體,進行師范生培養的教學過程改革,將場景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微格教學中,實現數字技術支持師范生課堂教學、微格教學實戰情境化,培養師范生數字勝任力。
(本文系山東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智能環境下師范生教學執行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Z2022328]階段性成果)(趙可云 王煥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