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5-02-12 10:36:02
原標題:太陽照在深圳灣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太陽照在深圳灣
來源:中國環境報
◆胡笑蘭
去年立冬之后,深圳的氣溫低了下來,總在18攝氏度徘徊。但海邊的鳥已經很多了。
我一早趕往深圳灣。彼時,太陽剛剛跳出地平線,仿佛披著一層霧的薄紗,彌望的橘紅之下,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
站在深圳灣公園歡樂海岸,我面朝大海,左邊是福田紅樹林,右邊是蛇口,正面是深圳灣跨海大橋,香港元朗的遠山和高樓現出迷離的影子。退潮后的灘涂是鳥最多的地方。它們大大小小,羽色不一,身姿行藏風情萬種。真應了那句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鳥兒們比人都起得早。水聲,海風聲,鳥們的鳴叫聲,海岸上一派熱鬧景象。
灘涂順著海岸延展,起伏不平。朝陽升起,海浪細微,淡淡的暈紅鋪滿海岸和海面,灑在人和鳥身上。黑與白交織,媚紅與藍交織。陽光下的事物都在彼此追逐,探究。
自然少不了拍鳥人。海灘上已經豎起長槍短炮。這些拍鳥人一早便來守候。為了一個鏡頭,他們屏住呼吸,連拍百十來張。他們鏡頭里的鳥,是各種姿態的鳥,充滿動感,生命力昭然。自然的美才是真正觸動人心的美,野外觀鳥拍鳥,意義在于真實地記錄鳥的自然狀態,令人生愛。
鳥兒們喜歡集體活動。它們充滿好奇,它們搖頭擺尾,東張張,西望望。不單單只是為了吃食,而是尋找群聚的樂趣。其間,頭鳥飛身躍起,撲棱著翅膀,來回穿梭。很快有群體效應,許多只鳥跟著它,一忽兒往左,一忽兒往右。也有單只,也有成雙成對出入的。
我依次看見了黑翅長腳鷸,橘紅大長腿,纖細的嘴。反嘴鷸,黑頭,黑腿,翅膀白中著黑環羽。還有黑臉琵鷺、白鷺、鸕鶿、紅嘴鷗、野鴨、紅耳鵯、白鹡鸰等等。
白鷺總是最為吸引人。你看它潔白豐滿的身體,亭亭玉立在那里。它們擺弄兩條大長腿,一曲一鞠,好像是隨意,又好像是刻意而為??傊?,絕不呆板。一只白鷺單腿獨立,準備跳一曲芭蕾。它搖晃著身子,舒舒緩緩,優優雅雅。它如古畫中走出來的仙女,一抬頭,一扭身,舉止事事都有韻致,都有風度。一只雄性白鷺靠近了它。兩只鳥在耳鬢廝磨,在碎碎念。兩只談戀愛的鳥。同行友人霞姐的調皮勁又來了。她喊,什么時間結婚呀?通知我們,發個喜帖。動物也有自己的語言
和表情,它們雖然不會說話,絲毫也不影響它們之間的情感表達。這些鳥,細微之處讓人動情。
黑翅羽長腿鷸,陽光鋪展,兩只纖細的紅腿透明,它們是“紅腿娘子”。這種高蹺鸻高蹺腿子,姿態是優雅的,同樣是鳥中的芭蕾舞者。東方鸻、斑翅鷸的身姿,則是從拍鳥朋友的作品里一睹芳顏。
鸕鶿,它們是破曉中的閃電,讓人不禁駐足欣賞。海面正上演一場魚鷹和魚的搏戰。它逮住一條鱸魚,可魚掙扎又掉進了水里。它不想放棄,這是鸕鶿最為顯著的特質。它又一猛子扎進去,再次將魚叼出水面。它終于把魚的腦袋含在了嘴里,仰著脖子使勁兒吞咽。鱸魚身體一點點滑進鸕鶿咽喉,很快不見了。魚鷹的喉嚨深似海,人的喉嚨何嘗不是呢?
有人在礁石上尋找什么。四散的礁石上有許多海蠣子,石頭是它們的土地,殼是它們的房子。這些人在敲海蠣子。海蠣子,青島人這樣說,上海人也這樣說。深圳人叫蠔。
我們沒有工具,用石頭。一個豐大的蠔,長在石頭縫隙里,用不上力,又舍不得放棄。拿石頭敲,敲,終于到手。在海灘上,握一只蠔,你就知道蠔殼的堅硬,凌厲的角能穿透你的皮膚。我在沙井見過蠔殼墻,嶺南建筑的灰塑。它們千年如昨。沙井江氏大宗祠自墻基至墻頂,兩側全墻為蠔殼鑲嵌砌造。外露的蠔殼如魚的鱗片附著墻體,尖利的角是無數個瓦當,凹凸不平的無數個點折射太陽的光。蠔殼墻隔濕氣,防雨,防曬。還有美,你會折服于粗糲豪放之美。蠔殼墻與灰塑,正是祖輩靠海吃海吃出來的智慧。
太陽升上半空,海灣的一切閃閃發亮。彈涂魚出來曬太陽了,平滑的泥土表面,到處是小泡泡,下面一定有一條彈涂魚。它們慢慢地拖著身體出來了。它們擁有發達的胸鰭,伸長肌柄匍匐于灘涂,跳躍于泥灘。這就是傳說中的泥猴、跳跳魚了。它個頭雖小,卻十分神奇。第一背鰭較高,淺褐色,展開呈扇形,那是它們的翅膀,能帶它們飛。鰭就是它們的臂膀或者雙腳。每一寸進,灘上留下腳印,梅花,竹子,都出來了。
我們討論,忍不住發出贊嘆,我還激動地揮了一下手。低頭一看,彈涂魚呢?怎么滿灘的彈涂魚不見了。這同樣是耐人尋味的事情。它們的眼睛鼓得像雷達。它們的皮膚每一個細胞都警醒,都在感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正行間,鳥浪來了。背景是深圳灣大橋,一條由群鳥、無數的鳥編織的線,黑色的線貼近海平面,越來越逼近,以飛的速度朝我們逼近。嘩啦啦,嗶嗶噗噗,上空布滿翅膀撲動空氣的雜沓聲。鳥在出征。大沙河口在向它們發出邀請。豐美的食物則是請帖。無需矯情,無需三請四接。
霞姐喊,你們快來呀,鳥出征了,快過來看。她又甩出阿慶嫂的一句唱腔:“聽得一聲集合令,浩浩蕩蕩他們登路程?!背~未落,呼啦啦,鳥兒們一下子就飛走了。就這么一錯眼的功夫,因為隔了一個小小的灣,后邊的人還是沒緣看見這驚心動魄的畫面。我們真是有眼福了,這是最為難得捕獲的畫面。
大沙河入海口,我們發現有很多的鳥。這里就是海鳥們沖線的終點。野鴨,紅嘴鷗居多。鴨子以頭搶水,尾翼露在外面,遠遠望去,海面漂著一片黑色的大寫字母H。它們找食,偏薄的嘴有技巧,雜物泥沙順著水流出去,美食留下來。
紅樹高大茂密起來。樹下是箭鏃叢生的附著物,灰白色看不出生命跡象,殊不知那真是樹的根芽。根上抽干,變粗,變高,將分蘗一片新的林。樹叢就是這樣從一棵樹開始,手牽手形成的。樹根錯接,枝條挨擠,枝葉密集,織成巨大的宮殿。大雨來臨,臺風肆意,霸蠻會被一種濃密削弱。晴天,叢林幽靜處,樹林很神秘。兩只體型很小、紅嘴白羽的鳥兒飛到我身邊的樹枝上,看著流水叫著“唧唧,阿阿,鷗鷗……”叫聲有單聲和多聲,聲音如水滴落在水面上的漣漪。枝杈上,一只不知名字的大鳥安靜地蹲著,它潔白羽毛,扁嘴與額際丹紅一點。它打量著來來往往的人。有那么一剎那,甚至與我的眼神相遇,我看見了篤定和信任。
光灑海面,紅樹和木麻黃放出清甜。鳥們發現了這里的美。紅樹林是它們的家,以枯草筑巢。海面供它們翱翔,供它們浮游。它們口銜菁藻,唼喋不休。隨著潮水飛翔,在浪尖起飛。鳴聲嗜喈優優,細膩又悅耳。
陽光照在深圳灣,照在我們身上。
作者簡介
胡笑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協會員。文字散見于《人民日報》《北京文學》等。作品入選《2022年中國精短美文精選》《皖西南文學作品精選》等多種選本。散文集《拾花記》獲方苞文學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