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1-17 09:42:01
原標題:服務“沉下去” 幸福感“提上來”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服務“沉下去” 幸福感“提上來”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孫叢叢
群眾歌會、非遺晚會、百姓“村晚”……新年伊始,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各類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通過演出小戲、歌舞、曲藝等節目,讓老百姓登臺唱主角,營造了新春的熱鬧氛圍。
近幾年,蘭山區搭建社區大舞臺,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下沉機制,通過暢通渠道、培育人才、夯實創作等途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文化服務“沉下去”,把群眾幸福“提上來”。
搭建群眾文化交流平臺
“媳婦,扶貧可不是給點錢、給點物就可以,咱們得想辦法讓老百姓心里有盼頭……”近日,蘭山區小戲小劇巡演走進多個鄉村,以說地方話、演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展現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推出《事情就得這么辦》《即日啟程》等多部作品,受到百姓喜愛。“不用出村子,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精彩的生活故事,特別暖心。”蘭山區半程鎮新程村村民劉國華說。
為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資源觸達不精準、群眾參與度低等問題,蘭山區利用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和文體廣場等文化陣地搭建社區大舞臺311處,以陣地為依托、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常態化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等活動。與此同時,鼓勵群眾創作、群眾參與,從鎮(街道)、村(社區)選拔一批具有地域特色、貼近大眾生活的節目,由區文化館牽頭打磨提升,再納入社區大舞臺展演,或推送參加省、市級活動。
“社區大舞臺不僅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陣地,還是推動更多鄉村居民、基層文藝愛好者被看見的交流展示平臺。”蘭山區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服務科科長孫貴珍介紹,2024年,全區結合小戲小劇巡演、社區文化節等惠民活動,開展各類社區大舞臺演出600多場,實現了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特色。
推動文藝活動從“有”到“好”
“我們把動作再走一遍!”1月9日,在蘭山街道第二屆百姓“村晚”開場前,文化輔導員梁楓然緊張有序地指導著演員排練。
“這個節目融合了廣場舞元素,很有韻律感和欣賞性,但演員基礎稍顯薄弱,在舞臺節奏和動作細節方面就要花更多功夫打磨。”梁楓然說,作為蘭山區文化館下沉到鎮、村的工作人員,她每周都會花幾天時間到基層輔導。
讓群眾文化活動從“有”到“好”,派駐文化輔導員是蘭山區走出的重要一步。30多名文化骨干下沉到鎮、村,根據全區社區大舞臺的整體活動構思和效果預期,由文化輔導員對群眾創作的節目進行篩選、評定、提質,真正夯實節目把關人的職責。
想看精彩演出,也希望有展示的舞臺,渴望得到社會力量的支持……在基層,文化輔導員也是傾聽群眾文化心聲的聯絡員,如實了解群眾的興趣喜好、培訓需求,以實地走訪、發放問卷等形式建立反饋渠道,區文化館既挖掘到一批有靈氣、冒熱氣的草根節目,又能按需優化服務,把更多優秀節目送進百姓心坎里。
鄉土人才脫穎而出
弦子戲是蘭山區廣泛流傳的地方戲曲劇種。近幾年,蘭山區弦子戲劇團借助社區大舞臺等展示平臺,推動這一劇種走進大眾、煥發光彩。該團挖掘整理的《鞭打蘆花》被納入全區文藝作品精品庫,團長劉妮也成為當地活躍的文藝骨干人才。
在剛結束的山東省2025“非遺賀新春——我的家鄉年”視頻直播啟動儀式上,開場舞《巳巳如意福臨門》、傳統武術《瑯琊武魂》等節目中的多位表演者就來自蘭山區,他們通過基層選拔被發現、經文化輔導員培訓后走上省級大舞臺。
孫貴珍告訴記者,在搭建社區大舞臺、構建文化活動載體的同時,蘭山區以此推動基層文化隊伍建設、文藝人才培養和文藝精品創作,打造的琴書《玉齊買梨》、歌曲《我的家我的曹家王莊》等作品充實了演出節目庫,并多次獲得省、市級獎項。
音樂響起來、舞步扭起來……在蘭山街道曹家王莊社區,同心藝術團正精心準備著春節期間的秧歌會演。“我們打造了舞龍、腰鼓、秧歌等12支文藝隊伍,每個季度都會組織社區大舞臺展演,已帶動600多名居民參與。”曹家王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曹祥思說。
截至目前,蘭山區共組建舞蹈隊、秧歌隊、柳琴劇社等基層文藝隊伍405支,每年舉辦“文化有約”公益培訓390余場,培訓基層創演人才3000余人次。
蘭山區群眾文藝活動精彩紛呈 蘭山區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