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25-01-13 09:25:01
原標題:創新的中國大步向前(創新談)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創新的中國大步向前(創新談)
來源:人民日報
展望未來,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有底氣、有信心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科技創新為奮進中國留下一個個難忘的瞬間。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中國探月工程書寫新的里程碑;全球最快高鐵列車亮相,高鐵技術領跑優勢進一步鞏固;“夢想”號鉆探船入列,大洋探秘向地球深部進發……過去一年,逐夢星辰大海的豪情壯志催人奮進,帶給人們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勇氣。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剛剛過去的一年,放眼神州大地,我們分明感受到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澎湃動能。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2024年,我國5G技術創新和應用持續深化,全球首發的5G—A加快商用部署。從自動化的生產線,到自動駕駛的汽車,從跨越山河的無人機,到遠程聯動的手術室,5G正全面融入各行各業,帶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陜西榆林,煤制烯烴等技術讓“烏金”物盡其用,資源產品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轉變;在山東青島,工業互聯網牽手智慧制造,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整體效率提升2倍……因“新”而強,傳統產業升級步履鏗鏘。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千帆星座”首批18星成功入軌,我國巨型低軌星座邁出了大規模組網建設的第一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首次任務圓滿成功,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初步形成。2024年,蓄勢待發的商業航天,為航天產業發展打開新空間。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接連突破,碰撞出光伏、物聯網等產業新火花;人工智能革新藥物發現和開發流程,催生智慧制藥新賽道……向“新”而行,新興產業生態逐步壯大。
布局建設未來產業。2024年初,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并向全球用戶開放使用。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吸引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1800萬人次訪問,共完成超過30萬個量子運算任務。量子計算機持續“進化”,為商業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異體通用型CAR—T治療自身免疫疾病實現突破,我國在革新自身免疫疾病治療上先行一步;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虛擬現實等前沿領域創新不斷涌現……從“新”出發,未來產業發展優勢正加速構筑。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展望未來,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有底氣、有信心。
底氣源自不斷積累的創新勢能。2023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突破3.3萬億元,持續提升的投入為創新提供了堅實保障。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國際競爭格局,把握機遇,在生命科學、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領域,我們將產出更多原創性成果。
底氣源自豐富的應用場景優勢。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支撐起規模龐大、層次多樣、潛力巨大的國內市場。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創造了良好條件。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在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我們將見證更多應用與技術的雙向奔赴。
底氣源自持續壯大的科技人才隊伍。2023年,我國按折合全時工作量計算的研發人員達到724萬人年,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破立并舉優化科技評價體系,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我國首次評選表彰了“國家工程師獎”,地方、高校發力選拔、培育卓越工程師,工程科技人才隊伍日漸壯大。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我們將不懼“卡脖子”的挑戰。
歲月不居,時序流轉,創新的中國大步向前。向“新”而行,提“質”而上,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