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2-15 14:45:02
原標題:保護“綠色國寶” 開啟法治新篇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保護“綠色國寶” 開啟法治新篇
來源:光明日報
北京密云“九摟十八杈”傳頌著“為一棵樹,挪一條路”的故事;廣東新會天馬村村民世代守護“小鳥天堂”,成為我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動范例;陜西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見證了華夏大地5000年文明史;山東曲阜孔廟“先師手植檜”見證了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古樹名木是重要的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承載著傳統文化,記載著歷史變遷,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
今年1月2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自3月15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次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填補了古樹名木保護領域國家層面的法規空白。
在2月14日國家林草局召開的發布會上,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司長張利明表示,《條例》的出臺,對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將探索建立古樹名木保險制度
張利明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可喜成績,保護管理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重點區域和具有重要價值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但是,違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的行為仍時有發生;少數地方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保護管理要求不統一……亟須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專門行政法規,建立健全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
張利明介紹,《條例》強化保護第一,突出科學保護、原地保護,全鏈條、全方位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生長環境;將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非法采伐、移植、損害古樹名木等違法行為,規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同時,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統籌協調古樹名木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將人工培育、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商品林中的樹木排除在適用范圍之外,充分發揮這些人工商品林的經濟效益。合理發揮古樹名木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促進古樹名木資源與生態旅游融合發展。
“下一步,將強化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應用,實現‘一樹一檔’精細化管理。積極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優化完善中央資金投入政策,探索建立古樹名木保險制度。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搭建專家咨詢交流平臺,提高古樹名木科學保護水平。”張利明說。
第三次全國資源普查計劃今年啟動
近年來,我國古樹名木保護的關注度、可見度明顯提升。
張利明介紹,我國搭建了全面系統的保護制度框架,《條例》從國家層面對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統一規范,17個省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或規章。構建了智慧精準的保護管理模式,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初步摸清資源底數;開發上線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初步將每一株古樹名木都落到圖上;針對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協調落實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地方實施搶救復壯項目。
2015至202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并于2022年發布了普查結果。國家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劉麗莉表示,今年計劃啟動開展第三次全國資源普查。
劉麗莉介紹,《條例》要求強化分級管理,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這對資源底數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過第三次普查完善資源數據庫,便于精細化管理。第二次普查未覆蓋國有林區原始林分和自然保護區,實際上這些區域大量的林木都是古樹名木,應該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手段,掌握這些區域的資源狀況,以古樹群形式分類加以整體保護。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訂完善普查鑒定技術規范,爭取用3年時間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時向社會發布普查結果。”劉麗莉說。
將建立全國城市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
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全國普查范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分布在城市的有24.66萬株。據不完全統計,城市古樹后備資源(樹齡大于50年、小于100年)148萬株。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處長宋濤介紹,在城市古樹名木保護方面,地方各級城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積極采取措施,對古樹名木調查、鑒定、定級、登記、編號、建立檔案、設立標志,搶救性地保護了許多珍貴的城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規范城市古樹名木養護復壯,不斷提高保護管理水平。
北京市對每株古樹名木實現GPS定位全覆蓋,生成與之對應的二維碼,完成所有在冊古樹名木的掛牌工作。上海市積極開展古樹健康評估,運用樹木雷達探根儀和樹體腐爛探測儀等儀器,對古樹名木樹身空洞、根系分布等進行探測分析。重慶市制定了《城市古樹名木及古樹后備資源信息分類及建庫數據標準》《第五次古樹名木和古樹后備資源普查工作手冊》,推動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科學有序開展。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古樹名木信息維護、現場巡護全數字化管理。
宋濤表示,《條例》頒布實施后,住建部將加大對城市古樹名木保護投入,建立全國城市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和古樹后備資源數據庫;大力開展城市古樹名木保護和復壯技術研究與推廣,引導各地積極探索嘗試新技術新工藝。
(本報記者 姚亞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