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1-22 17:18:01
原標題:聚焦開門紅多地列出“新年計劃”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聚焦開門紅多地列出“新年計劃”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王彤旭
近期,各地陸續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指導下,研究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其中,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大省都在經濟工作部署中特別強調了“開門紅”,聚焦擴內需、穩外貿、擴投資、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力爭實現2025年一季度良好開局。
“這些舉措有助于為全年經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實施積極的經濟政策、推動重點項目實施,以及強化消費、投資等領域的刺激,可以在年度開始之際就形成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為全年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各地擴內需舉措頻頻
2024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九大重點任務之首。新年伊始,多地對擴內需工作展開謀劃。
一方面,多地出臺新政激發消費活力。比如,江蘇省近日出臺《江蘇省繁榮夜經濟激發消費活力若干措施》,圍繞夜間商業消費提出15條具體措施,這是江蘇省首次出臺關于繁榮夜經濟的系統性政策文件;1月18日,河南省發放新春消費券,圍繞零售、餐飲、文旅、住宿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助推新春消費市場升溫。
另一方面,多地將舉辦各種促消費活動。比如,上海市明確,要辦好上海旅游節、國際光影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大力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直播經濟,推進新型消費、汽車消費、綠色消費,加快打造以國貨潮牌為引領的消費自主品牌。加快發展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房車露營等新業態,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發展。
在擴內需思路方面,各地根據地方實際條件,因地制宜,擴內需舉措各具特色。比如,江蘇省把消費能力作為重點切入點,指出要統籌推進促消費、增收入、惠民生,更加注重以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居民增收,用心用情做好教育、醫療、生育、養老以及困難群體保障等工作,在改善民生中釋放消費潛力。云南省突出消費場景,提出以旅游升級為牽引,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從消費端推動云南旅游由觀光游向深度游升級,深化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全域旅游。
值得關注的是,“兩新”“兩重”成為各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抓手。比如,福建省發展改革委近日提出,全方位擴大內需、加力推進“兩重”“兩新”工作。河南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撬動更多大宗消費。更高質量推進“兩重”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益。此外,廣東、廣西、重慶、寧夏等多地陸續部署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銜接工作。
“我國人口基數比較大,落實‘兩新’政策還有較大空間。”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兩新”政策實施以來取得非常明顯的效果,2025年政策還將加力擴圍,成為各地經濟工作的主要抓手。
推動重大改革落地見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推動重大改革落地見效,成為各地發力2025年經濟的重要方向。
浙江省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同時,加快推動重大改革落地見效,不斷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浙江省將高標準建設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深化新一輪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推進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等爭先進位,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集聚全球高端資源要素。
廣東省明確,要狠抓標志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廣東省還要求緊扣做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深化實施“灣區通”工程,扎實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高水平建設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臺。
上海市提出,要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一批標志性改革舉措、推動制定一批重大改革政策、復制推廣一批制度創新成果。重慶市提出,進一步細化年度改革目標任務,優化改革項目生成機制,總結提煉固化改革成果、完善制度機制,抓好牽一發動全身的重大改革,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建設取得更大進展。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國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進入2025年,“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重點工作。為此,多地列出“新年計劃”,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力爭下好“先手棋”。
浙江省提出,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省表示,要聚力推進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企業體系。海南省明確,將依托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啟動實施一批種業科技攻關項目,發布可共享利用的農作物種質資源1000份以上,大力培育發展生物制造產業,謀劃一批重點項目,推動生物制造中試平臺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此外,多地提出大力推進產業煥新,推動經濟增長向“新”而行。
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圍繞細胞基因治療、腦機接口、6G、量子計算、聚變能源等戰略前沿領域,強化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帶動性研究布局。深化張江高新區、“大零號灣”等創新載體建設,發展高質量孵化器,著力培育硬科技企業。
北京市也在積極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北京計劃在2025年積極布局未來產業,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加快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等項目建設,完善首批10個育新基地功能,支持一批種子項目落地轉化,梯度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強化應用場景牽引,加快商業星座組網等試點示范,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蘇州市強調,要搶先布局未來產業,謀劃發展低空經濟、具身智能、元宇宙、量子科技、未來顯示、生物制造等前沿領域,爭創全國、省級未來產業試點示范。2025年,要持續推進“103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到2026年,打造四大萬億級產業,培育15個超千億級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5萬億元。
“各地在部署中提到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這表明政府不僅關注短期經濟增長,更重視長期結構轉型和發展質量提升。比如,蘇州市提出將打造四大萬億級產業,培育15個超千億級產業,此類規劃有利于地方經濟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記者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