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25-01-13 09:23:01
原標題:“大氣十條”“水十條”助推環境成本下降
來源:中國環境報
原標題:“大氣十條”“水十條”助推環境成本下降
來源:中國環境報
◆本報記者 趙娜
隨著環境質量的逐步改善,我國環境退化成本由2004年5118億元,增長到2017年22256億元,達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22年環境退化成本為16999.8億元,比2017年下降23.6%。這是記者在近日發布的《中國生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2004—2022)》(以下簡稱《報告》)中了解到的對于我國環境退化成本的趨勢分析。
近20年的綠色GDP核算結果如何?生態產品總值(GEP)和經濟生態生產總值(GEEP)情況如何?本報記者采訪了編寫《報告》的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與經濟核算中心研究團隊。
大氣、水環境退化成本先增加后降低
環境退化成本指在當前治理水平下,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對環境功能、人體健康、作物產量等造成的損害,并以貨幣化表現的成本。
分析《報告》得知,2004年至2022年,我國大氣、水環境退化成本都經歷了先增加后降低的過程。PM2.5濃度從2012年的67μg/m3降低到2022年29μg/m3,下降57%,暴露于PM2.5大于35μg/m3的城鎮人口從2015年的53278.1萬人下降到2022年的22475.9萬人,我國城鎮大氣環境退化成本由2004年的2198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0011.9億元后,2022年下降為8077.8億元。
而水環境退化成本則是從2017年開始呈下降趨勢。2004年—2017年,水環境退化成本呈增加趨勢,由2860.8億元增長到9128.4億元,2017年水環境退化成本約是2004年3.2倍。2017年—2022年,水環境退化成本呈下降趨勢,由9128.4億元下降到2637.8億元,下降 71%。
“在‘大氣十條’‘水十條’等多項政策措施的共同發力作用下,我國大氣環境和水環境退化成本也進入下降趨勢。”生態環境與經濟核算中心副主任馬國霞介紹。
從地域來看,東部地區環境退化成本較高,西部地區環境退化成本增速較快。2004年—2022年,我國東部地區環境退化成本占全國環境退化成本的比重在52%以上,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環境退化成本年均增速分別為5.9%、6.3%和7.2%,西部地區相對增速較快。
“東部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也是我國環境污染相對嚴重的區域,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環境成本也不容忽視。”馬國霞說。
值得一提的是,近20年間全國大多數省份環境退化指數出現下降。
環境退化指數是環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重,指數越低說明經濟發展產生的環境退化成本越低。全國環境退化指數由2004年的3.05%下降到2022年的0.96%,2022年環境退化指數較高的 3 個省份分別是天津市、河南省、吉林省,分別為2.6%、2.1%和2.0%。
核算體系從1.0邁向3.0版本
從綠色GDP到GEP再到GEEP,實現了生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從1.0 版本向3.0版本的升級優化。
“這期間,生態環境經濟核算框架不斷擴展,內容不斷豐富,包含環境退化、生態破壞等多個核算指標。同時,空間和區域也不斷細化,空間精度從以前的31個省份延伸到2852個縣級行政區開展GEP和GEEP核算。”環境規劃院首席科學家於方介紹道。
GEEP是一個有增有減、有經濟有生態的綜合指標。於方表示,這一指標把“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納入統一框架體系中,是“兩山論”的集成。與GDP 相比,GEEP 更有利于推動地區可持續發展,是相對更為科學的地區績效考核指標。
從《報告》可以看出,我國 GEEP 呈現持續增加趨勢。2015年—2022年,GEEP由119.3萬億元增加到189.7萬億元,增加了58.9%。在這期間,綠色GDP增加了 78.8%,GEP增加了26.1%。
由此在一定層面證明,我國實現了“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價值的同步增加。
從區域來看,西部地區生態優勢明顯,對全國GEEP貢獻明顯高于其GDP貢獻。
“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不僅是大江大河的源頭,更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主要分區區域。因此,西部地區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大,環境退化成本相對較低。”馬國霞說,我國環境退化成本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占比46.8%,西部地區占比21.7%。在一正一負的拉鋸下,東、西部地區的GEEP占比差距進一步縮小。
從各省來看,廣東省、江蘇省、西藏自治區、黑龍江省、青海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和浙江省位于GEEP排名前列。
讓生態環境經濟核算從理論走向應用
“每個地方進行生態環境經濟核算,不能只是停留在知道自己的生態家底。更重要的是知道家底后,到底要怎么干?能干什么?”於方說,目前核算結果的政策應用還在探索階段,沒有形成真正的硬約束。
以生態補償為例,理論上,GEP核算結果應該是生態補償標準制定的重要依據,但目前,GEP核算結果在我國區域生態補償標準制定中的應用還較為有限,生態補償標準制定的科學性還有待提高。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經濟核算應用已經取得很大進步,在大氣環境政策費效評估、區域生態修復費效評估、資源開發生態環境成本核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法體系構建等方面均有所應用。
於方表示,一方面,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促進了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執政理念發生很大轉變,從最初反對公布綠色GDP數據,到如今主動聯系并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
比如,江蘇等地積極主動咨詢環境退化成本高的原因,想搞清楚為什么會造成這種情況,以便后期在制定政策等過程中加以改進。
“我們希望《報告》可以為地方的規劃和發展提供更多指導和幫助。”於方表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