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1-12 13:27:01
原標題:以創作為核心探索畫院發展新路徑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以創作為核心探索畫院發展新路徑
來源:中國文化報
云上(國畫) 220×220厘米 2024年 茹峰 浙江畫院
本報記者 李百靈
畫院是我國美術創作研究的重要力量,對于推動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多年來,畫院藝術家不斷推出優秀美術作品,提出具有學術意義的課題,對當代美術創作研究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日前,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新時代畫院創作與人才培養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深入探討新時代畫院發展的成就與問題,聚焦當代畫院創作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創新路徑、深化管理機制等議題,為推動畫院系統的持續繁榮貢獻智慧與力量。
打造精品 推動創作
從1957年北京中國畫院成立至今,近70年的時間,全國畫院建設已經全面開花,從起初單一創作中國畫,延伸至書法、篆刻、油畫、版畫、雕塑及綜合材料等藝術門類,并向研究、教育、交流、展覽、傳播及社會公益等功能擴展,但“創作”的核心功能始終如一。
聚焦主題性創作、強化精品創作一直是中國國家畫院的工作重點。2024年,中國國家畫院繼續實施《2023—2025美術創作行動計劃》,重點圍繞大運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等主題進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此外,還實施了全國畫院建設提升計劃,籌備第九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引領畫院系統發展。在座談會上,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劉萬鳴表示,藝術家應把握時代脈搏,真情投入生活,改進藝術表達方式。他強調,藝術家須具備定力,處理好思想與藝術的關系,追求盡善盡美。
1月6日,“欣豫——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迎春畫展”在河南省文聯美術館開幕。展覽共展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近40位畫家的76幅佳作。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牛克誠表示,近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舉辦了第五屆院展、各種形式的寫生展及巡回交流展等,展出的作品體現出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在中國畫的學術研究與藝術創新方面的探索。牛克誠表示,創作是畫院的根本職能,創作的生產力決定了畫院的綜合實力,經典的創作是畫院對于時代的最好回饋。
廣東畫院第一黨支部書記、創作室副主任杜寧介紹,廣東畫院2005年在全國畫院系統首創“青年畫院”機制,通過項目參與、寫生采風、集中研學、以老帶新等多種培養形式選拔培養百余名青年人才。目前,大多青年人才已成為廣東美術界的骨干。2022年,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與廣東畫院共建并掛牌成立“廣東畫院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圍繞重要時間節點不斷推出具有中國精神、廣東特質、灣區特色的優秀主題性美術作品。
一直以來,湖南省畫院都把主題性創作作為重要的創作任務。湖南省畫院院長石綱說:“畫院開展了‘一人一題’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研工程,鼓勵專職畫家進行課題研究式的創作,并組織豐富的采風寫生活動。新時代的畫院創作和人才培養是我們要不斷深入思考和努力踐行的客觀命題。” 山東畫院院長常朝暉介紹,近年來,山東畫院在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全國美展等大型國家級展覽中也有突出表現。在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中,山東畫院共有17件作品入選,其中進京作品1件、獲銅獎作品1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依然存在部分藝術創作雷同、缺少理論建設等問題,未來要加強藝術家的理論修養,讓山東畫院的藝術家創作出更加有深度的作品。”常朝暉說。
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油畫) 239×239厘米 李卓 中國國家畫院
將主題性美術創作與在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在促進精品創作成果的同時,展現當地的歷史人文風貌,是很多地方畫院的共同選擇。例如西安中國畫院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深挖古城西安悠久的歷史文脈資源、紅色資源、自然生態資源和現代建設與文旅風貌,堅持主題性美術創作,近年來實施了“西安文脈”“百年歷程”“黃河長安”“古城菁英”和“新絲路雙百”五大工程,促進了主題性美術創作。此外,在第十四屆全國美展上,西安中國畫院有12件作品入選。“畫院系統要想形成良性循環,關鍵是要有責任心和擔當感,要有事前的全盤謀劃,眼光放高、身子放低,要緊盯和做好從學術策劃到項目申報,從人才激勵到創作實施,再到展覽交流與宣傳推廣,要確保各環節順暢對接,才能真正做到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西安中國畫院院長王犇分享。
2019年開始,成都畫院分三次組織藝術家在龐雜的歷史文脈和多彩的現代生活中梳理出成都的美學精神,開展了“新天府盛景圖”主題創作工程。該創作工程以傳統國畫手卷為載體,通過兼工帶寫的方式,展現出新天府的盛景風貌。
優化模式 培養人才
畫院的核心工作在于推出作品與培養人才。積蓄優秀人才是重中之重,人才是出好作品的基礎。為更好地吸納和培養人才,不少畫院摸索出了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浙江畫院黨支部書記茹峰介紹,為引進優秀青年人才,浙江畫院成立了青年創作中心,組織優秀青年畫家進行專題輔導、集中培訓。“經過培養,這些青年藝術家在全國美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將在此基礎上成立浙江青年畫院,進一步推動浙江畫院的建設。”茹峰說。
廣州畫院院長宋陸京作為“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的執行召集人,多年來致力于推動“青苗計劃”的實施,以此為著力點關注青年藝術家、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并構建美育體系。他介紹,廣州畫院目前在職藝術家有一位“60后”、15位“70后”、8位“80后”。“未來,廣州畫院將繼續推進‘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的深入實踐,以扎實培養青年藝術人才來推動廣東乃至全國藝術文化的薪火相傳,探索具有廣州畫院自身特色的青年藝術人才培養新路徑。”宋陸京說。
湖北省美術院副院長謝曉虹認為,畫院人才隊伍建設一定要以平臺為依托。“主題性美術創作不是孤立的,我們把人才培養重點項目的扶持和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相結合,持續開辦美術創作培訓班,形成以項目促創作、以培訓出人才、以展覽樹品牌的機制,為主題性美術創作持續發展提供動力。”謝曉虹說。
鄭州畫院院長、鄭州美術館館長羅鳴表示,新時代,做好畫院創作與人才培養工作,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作品描繪時代與個人情感表達的關系;二是堅守優秀傳統與銳意創新創造的關系;三是開展主題創作與滿足公眾欣賞需求的關系。
江山若錦(油畫) 204×160厘米 黃潤生 成都畫院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院長張見表示,在美術創作人才培養的廣闊領域中,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各自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畫院在選拔人才時,應當秉持開放包容的精神,不拘一格吸納各類優秀人才。無論是擁有高學歷的專業人才,還是從非學歷教育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和公正的評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張見說。
共謀發展 搭建平臺
在中國美術發展繁榮的進程中,全國各級畫院培養和凝聚著重要的學術創作力量。在人才培養方面,美術學院、畫院等不同的機構則各有使命和優長。如何讓這些不同的機構優勢互補,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是不同的機構共同思考的問題。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屈健表示,中國美術家協會希望與各級畫院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協會將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在藝術展覽與交流、人才培養與培訓、文化交流與推廣等領域與全國畫院設計策劃工作項目,團結引領廣大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堅持將藝術理想與黨和人民事業緊密相連,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
2024年,上海中國畫院與北京畫院合作,拓寬畫師學術成果展示平臺,建立了“京滬畫院畫師交流展”機制,該系列首展“韓碩水墨人物畫展”于2024年6月在北京畫院舉辦,開啟兩家畫院的深度合作;上海中國畫院還攜手山西省書畫院舉辦“山海之約”作品聯展,推動“海派”“晉派”藝術交流互鑒。“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一機制更好地凝聚專業力量,發揮體制優勢,進一步提升優勢資源整合配置能力,實現‘出人才、出作品、出影響’的目標,推動新時代畫院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海中國畫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江鵬表示。
高原花季Ⅱ(版畫) 160×120厘米 2024年 裴天林 裴嶠 重慶畫院
安徽省書畫院積極開展合作,搭建展覽交流平臺。組織“暢和新安——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5周年美術作品展”晉京展、“詩畫江南——2024滬蘇浙皖中國畫作品展”長三角聯展等。安徽省書畫院副院長范春曉介紹,2025年,安徽省書畫院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組織好《科技·美好生活——新時代安徽主題性美術創作》和百米巨幅中國畫《煙雨大黃山》的創作工作。學術交流上,加強與其他畫院合作交流,開展學術活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在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處長于洋看來,畫院與高校在科研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空間廣闊。“畫院通過高研班、訪學班等形式,可為畫家提供專業和精準的教學。作為國家級美術創作和人才培養高地,中國國家畫院應整合資源、引領方向,打造全國畫院系統創作、研究、傳播的平臺,為新時代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于洋說。
中國美術學院科研創作處處長劉海勇也認為,畫院和美院都是國家美術人才培養和創作的重要平臺,畫院和美院要打破“圍墻”,培養具有全面技藝和理論素養的高水平創作型人才,教育應超越知識傳授,成為智慧的交匯點。可以通過戰略合作,畫院和美院共享資源,聯合培養青年人才,共同申報國家科研課題,拓展藝術傳播新視野,共同推進畫院與美院的高質量發展。
共享和美(綜合材料) 240×240厘米 王玉華 山東畫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