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2-26 09:28:12
原標題:多維度推動土木工程專業內涵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多維度推動土木工程專業內涵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煙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秉承“新工科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原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OBE教育理念,并以“與時俱進、面向全球、適應變革、塑造未來”為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將專業思政與專業認證相結合,通過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的主要途徑,針對專業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及痛點問題,從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持續改進機制等多個維度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專業內涵建設成效顯著。
確立專業思政與專業認證“雙擎驅動”專業建設理念
學院將立德樹人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核心理念相融合,確立了專業思政與專業認證“雙擎驅動”專業建設理念,實現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理念的有機結合。學院借鑒國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模式,按照“反向設計、正向實施”的策略,圍繞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技術能力和非技術能力,著眼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專業思政的頂層設計、一體化推進,搭建專業范疇內的思政教育平臺,以此拓展專業建設內涵,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首先,學院對人才培養規格(包括專業能力和核心素養)進行了完整科學的表述,構建了專業認證和專業思政“雙矩陣”,即課程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對應關系矩陣、課程與專業思政目標的對應關系矩陣,并厘清指導專業內各門課程思政、各個教學環節的育人邏輯主線。其次,學院分解專業思政目標,以課程為載體,修訂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教學大綱,完善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將專業思政教育的要求細化和落實到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中。再其次,學院采用“面—線—點”的改革模式,從“課程群—課程—課堂”3個環節逐層遞進,綜合運用“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網絡教學平臺,拓展課程思政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建立“四主體四維度評價模型”,以教師、教學、教案、學生作為評價的4個主體,綜合評價教師完成度、教案融合度、教學達成度和學生參與度。
打造“12345”專業內涵建設模式
學院在新工科背景下,針對土木工程行業的變革及應用型高校本科教育的定位,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有效的“12345”專業內涵建設模式。“1”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2”即確立專業思政與專業認證“雙擎驅動”的育人理念,“3”即形成一種以價值塑造為核心的通識課程、以交叉融合為導向的大類課程和以職業能力為重點的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4”即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類、真題真做的課設類、實地實干的實習類和拔尖創新的科創類“四類混合”實踐體系,“5”即形成制度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條件建設和師資建設“五建”并舉的專業建設內涵。
學院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理念指引下的綜合改革思想與舉措融入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的實踐,實現了土木工程專業核心內容及其要素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接軌,以及與國家一流專業建設目標和任務的高度融合。
構建“323”人才培養質量循環提升機制
學院基于OBE教育理念,制定了“三級聯動、雙重循環和三層遞進”的“323”人才培養質量循環提升機制。包括“校—院—專業(系)”“三級”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反饋機制,內外“雙循環”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及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和課程目標“三層次”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進工作機制。各環節質量要求及責任人明確具體,基于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補充、修訂管理文件和機制文件。建立、修訂培養目標合理性評價機制、培養方案合理性評價機制、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機制、畢業要求達成情況評價機制、畢業生跟蹤反饋社會評價及培養目標達成情況評價機制、專業持續改進機制等一系列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在機制的指導下,學院定期開展課程質量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持續改進教學質量,促進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的達成。
截至目前,煙臺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與實踐滿足了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7年6月,該專業通過國家住建部門認證,是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締約國后,全國首批通過認證的土木工程專業。2023年通過復評,認證有效期為6年。
(本文系2023年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OBE理念下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升華的探索與實踐——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項目編號:Z2023071]和2023年山東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科思政視域下的工學研究生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與實踐——以土木工程學科為例”[項目編號:SDYJSJGC2023074]階段性成果)
(逯靜洲 劉人杰 于玲玲 馬立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