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4-12-23 09:07:12
原標題:父母變“同學” 親子共成長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父母變“同學” 親子共成長
來源:中國婦女報
■ 朱曉宇 王潤潔 任金濤
“白天上班,晚上學藝。”去夜校上課的風潮,正在青年群體中流行開來。中國兒童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聯動各地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創新打造家長成長課堂,面向家長群體設計課程,通過在興趣小組課中融入科學育兒理念與指導方法,為家長提供學習和成長平臺,為家校社協同育人路徑提供了新思路。
立足“有趣”——開設符合家長“胃口”的課程
“我想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想給孩子樹立學習榜樣。”“很多藝術課自己小時候沒機會學,挺感興趣的。”中心在對2500余名家長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中發現,父母群體中“80后”占近八成,其次是“70后”和“90后”,九成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家長的職業以專業技術人員與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為主。這些年輕一代的高知家長對科學育兒及自我成長的要求與愿望也更高,有近七成家長表示愿意參與家長成長課堂;有65%的家長期望與孩子共同成長,增加親子互動與成就感;63%的家長希望培養個人興趣,掌握新的技能,豐富生活體驗。調研也發現,這些家長也存在害怕“養不好”“教育不好”子女的憂慮。
為此,中心在首批家長成長課堂中開設了舞蹈聲樂、視頻制作等二十余門課程,涵蓋傳統文化、藝術鑒賞、健康養生等多個領域,助力家長拓寬知識廣度、完善個人素養、提升審美志趣和生活質感,廣受好評。各地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也立足本地家長需求和資源,在晚間和周末開設了豐富多彩的家長夜校課程,如甘肅省婦女兒童服務中心開設古箏、油畫等十余門課程;廣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打造“幸福夜校”,開設詠春自衛術、中國香學基礎等特色課程。
聚焦“有用”——將家教指導融入教學
家長成長課堂以協同育人為出發點,強調以課程為載體,潛移默化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知識與技能。比如在國標舞課程中,教師有意識延伸講解了關于兒童體態發育與科學培養的知識;在古琴課中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等。一位媽媽表示:“以前看孩子學舞蹈,我覺得孩子學得慢。自己上課后發現,從聽懂到練會確實挺難的,現在我能感同身受地輔導她了,家里雞飛狗跳的場景變少了。”
山東省濱州市婦聯常態化開設涵蓋婚姻關系、心理健康、生涯規劃等課程的家長夜校,采用“小班制、多頻次”模式,實現“家長下班、夜校開門”,通過家長自身素養提升和學習型家庭建設,對孩子發揮正能量的激勵和榜樣作用。
家長成長課堂讓家長有機會關注自我、沉淀心情,以更好的狀態面對孩子。一位家長在結束“油畫棒”課程學習后表示:“畫畫的過程很治愈,讓我暫時忘掉一些煩心事兒。”這里還具備社交功能,家長在此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育兒中的焦慮和困惑,獲得理解與支持,實現精神層面的共鳴與成長。目前,各地婦聯系統開設的家長夜校多以小班制為主,浙江省臺州溫嶺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家長夜校開設了情緒管理和應對壓力方面的課程,為家長充電減壓。
堅持“共成長”——為親子互動提供更多機會
課程內容設置上,積極倡導親子陪伴,為家庭創設豐富的互動主題與契機,增強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一位爸爸參加視頻拍攝剪輯課后表示:“學習后,一家人出游時我拍的照片和剪輯的視頻受到愛人、孩子的熱捧,我感覺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提高了。”家長夜校助力家長營造家庭成員共生的美育環境,讓家長在陪孩子成長的同時自身也得到成長。
家長成長課堂在家長與孩子、家庭與家庭、家庭與社會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與支持的橋梁。
(作者工作單位:中國兒童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