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25-02-20 10:32:02
原標題:央地加力穩樓市鞏固止跌回穩勢頭
來源:中國商報
原標題:央地加力穩樓市鞏固止跌回穩勢頭
來源:中國商報
本報記者 王彤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從近期地方兩會傳遞的信息來看,在2025年的房地產工作中,各地將著力鞏固市場止跌回穩的勢頭,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此外,各地仍將繼續推進城市更新,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做好房地產領域風險防范,系統推進“好房子”建設等工作。
優化公積金政策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成都、大連等多地密集宣布優化公積金政策,通過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貸款額度、放寬提取限制、落實代際互助等舉措,旨在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購房支持作用,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從整體來看,多地提高了住房公積金貸款可貸額度。比如,濟南將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由賬戶余額15倍提高至25倍,借款人按貸款額度計算方法計算的可貸款額度不足20萬元的,可貸款20萬元;大連將提高碩士研究生、多子女家庭最高貸款額度。
具體來看,各地貸款最高額度提高了幾十萬元不等,對高學歷人才、多子女家庭和綠色建筑的最高貸款額度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比如,廈門提出優化公積金貸款家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調整首付款比例。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5%下調至20%;使用住房公積金貸款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最低首付款比例為15%。
值得關注的是,廈門新政還支持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自2025年2月1日起,廈門市民在福建省內異地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取消提供戶籍或工作證明的要求。政策調整后,廈門繳存職工在2025年2月1日后在福建省內其他地市購置自住住房的,不再受限于戶籍地或工作地限制,實現全省范圍內無障礙提取。
不僅是廈門,福建莆田、南平等地也優化了住房公積金省內代際互助政策。代際互助,即在區域內購買自住住房且符合購房提取條件的,購房人的父母、子女可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支持購房。
各地還針對特定群體,對住房公積金政策進行細化調整。天津、宜昌、蘭州等地明確將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繳存范圍,原則上也可享受“商轉公”“多孩家庭公積金貸款支持政策”等多重權益。
“將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納入繳存范圍,使其享受公積金貸款等權益,能夠增強保障、促進社會公平。提高多孩家庭的公積金貸款額度,能夠減輕其購房壓力,促進鼓勵生育政策落地。”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提出了創新舉措,比如,成都響應國家延遲退休的政策,延長住房公積金貸款到期日,旨在降低居民還貸壓力:男性不超過68周歲,女性不超過63周歲,還貸期限多延長了3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柏文喜表示,公積金政策的優化能夠有效激活存量資金,為購房者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從而促進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活躍度,這對于穩定房地產市場、推動市場止跌回穩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保障房供應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要以需定購、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幫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等實現安居。進入2025年,保障性住房供應仍是年度工作重點,多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各自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籌集計劃。
上海表示,堅持租購并舉,建設籌措7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實現“十四五”末總量達到60萬套(間)。北京明確,完善“保障+市場”住房供應體系,優先向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和就業密集地區供應住宅用地,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房8萬套。廣東指出,加快“三大工程”建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推進“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
此外,河北強調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江蘇計劃2025年全省將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5萬套;浙江推動房地產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四川將開工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7.3萬套……
業內人士表示,各地進一步增強保障房供給,有助于緩解供需矛盾,促進市場與保障的平衡。但在保障房建設、運營等方面,目前仍需平衡好政府與市場、增量開發與存量盤活等關系。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為,地方政府在推進保障房工作時應考慮“煙火氣”和需求的差異性,以需定供,同時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金融政策,加快政策落地見效。
太平洋證券研報稱,目前來看,對于政府收儲存量房而言,資金收益成本平衡存在一定難度。政府收購房源要求較為嚴格,符合條件的存量房源較少,存量商品房供應和保障性住房需求可能存在錯位等問題。建議推動供給端庫存去化、優化保障房供給、化解市場風險、降低居民購房負擔或成為未來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推動“好房子”建設
建設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重要內容。對于當下“好房子”應具備的特征,住建部給出了標準答案:綠色、低碳、智能、安全。
2025年,推動“好房子”建設成為樓市的重要發力方向,多地政府工作報告均對“好房子”建設進行部署。
北京和天津均提出,要建設適應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好房子”。廣東明確,要發展綠色建筑,推廣智能建造、模塊化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引導企業提高住房建設標準、優化物業服務,建設更多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浙江也表態,要穩妥推進現房銷售試點和“好房子”建設試點。與此同時,重慶、四川、福建、山西、云南、青海等地均表示要推進“好房子”建設工作。
此外,吉林更是定下具體目標,明確今年大力推動10個以上“好房子”示范項目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2月13日,北京市“好房子”的新標準《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出臺。具體來看,技術要點涉及陽臺、架空層、風雨連廊、共享公共空間、跨城市支路空間利用、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品質等,適用范圍為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平原多點地區。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上述內容均與“好房子”建設關系密切,也涉及多方面的土地規劃和建筑設計標準。從購房者角度來說,這就是房源戶型等關注度最多的設計。因此,此類“好房子”的規劃建設內容是購房者后續會實實在在受益的,同時也是售樓處后續銷售中的賣點所在。
“在2025年各地積極推進好房子建設的過程中,自然需要對既有的工作路線進行規范和統一。此次北京出臺標準,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效應。”在嚴躍進看來,“好房子”政策通過提升住房品質,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居住生活需求,自然會激發購房者的購房熱情。尤其對于那些注重居住體驗和舒適度的改善型購房者來說,“好房子”政策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隨著住房品質的提升及積極宣傳,購房者的入市節奏會加快,他們更愿意為高品質住宅支付更高的價格,反過來也增大了房企的盈利空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