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1-23 09:19:01
原標題: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王樹花的“小歡喜”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高密撲灰年畫傳承人王樹花的“小歡喜”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姜莊鎮的李家長村西頭路北,有一處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庭院。院子臨街有一排長長的建筑,門口掛著“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的牌子。院子的主人叫王樹花,她是山東省級非遺項目高密撲灰年畫的代表性傳承人。
進入臘月,農家辦喜事的多了起來。站在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門口,常能聽到遠處傳來的鞭炮聲。村街上的轎車,有的是去接親,有的則是專為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而來。
王樹花說,博物館于2016年建成,起初是為了展示自家收藏的年畫作品,想不到近10年過去,成了高密市有名的民俗景點。
早上8點半開門,下午5點半閉館,掛滿撲灰年畫的博物館一天能接待十幾撥客人。王樹花不善言辭,方言口音重,游客聽到講解時的反應常常是“一知半解”。但是到了示范環節,王樹花會迅速進入狀態。一旁幫忙的侄女處于學藝初期,王樹花要求嚴格,一筆一畫不能有絲毫差錯,這讓侄女有時候感到“高度緊張”。
之前,有人給王樹花出點子,說博物館能掙錢,無論是收門票還是賣點文創。王樹花沒理會,她說,從動了建設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念頭的那一刻起,就沒打算用它掙錢。人們喜歡撲灰年畫,想找一個能看到撲灰年畫的地方,她作為傳承人就有開辦博物館的義務。
用燒得炭化的柳枝打草稿,毛筆描、白紙拓,一稿能拓好幾張,“撲灰年畫”的名字由此而來。
王樹花的娘家在李家長村六里外的甄家屯村,她的撲灰年畫手藝是跟著爺爺王錫山學的。王樹花回憶,爺爺十幾歲就到青島替人畫畫、賣畫,雖然不識字,但是畫上的字全能照著寫下來。
王樹花從小在爺爺身邊玩,繪制撲灰年畫也就這樣早早入了門。2006年,高密撲灰年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年后,王樹花將門前的灣子填平,修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把自家收藏的清代至今的撲灰年畫以及自己畫的部分作品放在博物館展陳,總計超過1000件。
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的東屋是王樹花的創作室,也是平時她教學生畫畫的地方。一張大長桌被擦拭得干干凈凈,靠南墻擺放著幾扇帶門軸的門板。因為有門軸,門板能左右活動,像一本書。一些大的作品,王樹花就鋪在門板上完成。
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樹花撲灰年畫博物館就成了熱鬧的傳習課堂。起初是村里的鄉親帶孩子過來,跟著王樹花學一個假期的撲灰年畫。后來,傳習課堂的名聲大了,周邊村子的家長也把想學畫的孩子送過來。
王樹花不收學費,教得認真,孩子們上大學之后將撲灰年畫帶到了全國各地,成了高密民俗的“蒲公英”。
王樹花性子慢、話不多,別人訂一張作品,她一畫就是3個月。她說,一筆筆的工夫確實累人,但是在紙上顯示的效果不一樣,沒有白下的力氣。
王樹花(右)教授侄女撲灰年畫技藝 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