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6日訊 今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在第6版刊文《山東微山:發展綠色種養產業,唱響生態致富歌》。文中稱,山東濟寧微山縣的南四湖(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和南陽湖)地區,當地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各種綠色種養產業讓群眾唱響新的致富歌謠。
以下為報道全文:
生態漁業讓綠色增效益
“一直保持游泳的運動狀態,魚的肉質會更緊實。”在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的微山湖濱田園現代農業園,10條25米長、3米寬、3.5米深的流水養殖槽一字排開,兩頭裝有攔魚網。基地負責人杜偉說,這里就是魚生活的“跑道”,一頭安裝了增氧設備和推流器,水流不止。
“跑道養魚”由散養變圈養,利于投苗、捕撈。杜偉說,每條“跑道”可以養殖1萬尾魚,產量是傳統養殖的3倍。“跑道”的另一頭,吸污器將水中的殘餌、糞便等收集起來,用作果樹肥料。養殖尾水進入三級沉淀池處理后,進入藕塘凈化,再回到養殖水槽循環利用。
2018年,山東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開始實行漁業退養,當地傳統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為實現生態保護和漁業發展雙贏目標,從2020年起,微山縣探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通過發展設施漁業等示范引領漁業轉型。
在微山湖現代漁業產業園的智慧漁業車間,幾十個大圓筒狀的養殖池里,鰻魚、加州鱸等游來游去。
微山縣南四湖綜合管委會黨委書記邵長嶺說,車間有兩臺機器人,一臺負責24小時自動監測養殖池內水質;另一臺負責自動上料,因為魚類不同、餌料不一樣,他們正在升級改造機器人。
科技創新帶來豐厚收益。邵長嶺指著一個大圓筒說:“即將上市銷售的這個品種是日本鰻鱺,這一個圓筒就能養10000條,價值60多萬元。”
據微山縣南四湖綜合管委會介紹,2024年,微山縣漁業產值預計92.7億元。
水生中藥材成致富新門路
在微山湖,讓許多人留下“童年陰影”的水蛭(也稱螞蟥)正變得“金貴”起來。
從小在微山湖畔長大的山東優仁中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孟慶龍告訴記者,人們印象中水蛭吸附人的身體導致流血不止,但他養的水蛭是實實在在的水中“軟黃金”。現代中醫學研究表明,水蛭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廣闊的市場前景,微山湖寬體金線蛭已作為微山縣特色中藥材,被山東省中藥材行業協會認證為省道地藥材。
記者在養殖基地看到,水桶內壁上爬滿了水蛭,底下有許多田螺。孟慶龍抓起一把水蛭說,這個品種不吸血,以田螺為食。一桶能養600斤,制藥廠收購價格干品120萬元一噸。公司正集中精力養殖培育寬體金線蛭、日本醫蛭等優勢品種,在水蛭特色中藥材產業鏈上游做優做強。目前,公司每年銷售干品水蛭100噸左右,與上百家中藥飲片生產加工企業合作。
依托龍頭企業,與山東中醫藥大學等合作,微山縣積極推進水蛭規范化養殖,創建水蛭中藥材產品全過程溯源管理體系,圍繞水蛭養殖、水蛭原料制定行業標準,實現了閉環式生態養殖。
在微山湖,癩蛤蟆也成了“寶貝”。不久前,微山湖現代漁業產業園的蟾蜍剛剛賣完。邵長嶺介紹說,一畝水面能養2萬只蟾蜍,可以提取1公斤中藥材蟾酥,價值10萬元。
微山縣水域環境得天獨厚,水蛭、蟾蜍、芡實、蓮子等水生中藥材資源豐富。如今,水生中藥材成為湖區群眾致富新門路。
業態融合助力全域旅游發展
湖水清澈見底,一葉小舟漂浮于水面,湖底水草宛如水下森林……一則網友分享的短視頻讓獨山島“火”了。
借助“到獨山島來看海”的流量,微山縣乘勢而上,做好“生態+旅游”融合文章,完善服務配套設施,推動多業態融合,創新特色產品供給,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
中國風的油紙傘披上西式白紗,濃香的摩卡配上地道的荷葉茶……蒙蒙細雨中,獨山島半山坡上一家民宿小院內,幾名游客正生火做飯,鐵鍋旁邊堆放著木柴。
獨山島精品民宿、卓暉文旅公司民宿店長張秋月介紹:“獨山島水下森林火爆‘出圈’后,公司搶抓機遇,建設4套民宿8間房,今年國慶假期期間一房難求。”
微山縣持續提升全域旅游景區品質,培育打造文旅康養產業集群,策劃包裝了微山湖漁家里綜合開發項目,不斷放大5A級景區品牌效應。今年以來,當地還舉辦了微山湖荷花節明星演唱會、環島馬拉松等文旅體活動。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一曲富民新歌正在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