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4-11-29 08:57:11
原標題:四方聯動 五鏈融合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四方聯動 五鏈融合 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利用全國百強縣的區位優勢,立足服務縣域經濟,深化政校行企聚力合作、產學研用融合創新、科產教城融合發展,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教育鏈“五鏈”融接,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依托產業 建設區域亟需新專業
學校以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不斷動態調整優化專業結構,緊密對接區域產業。積極適應山東省東營市傳統優勢產業,專業設置涵蓋區域經濟石油化工、機械加工制造等主導產業,形成了適應“黃藍”兩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格局。
聚焦產業鏈重點建設特色優勢專業、全力打造“金專”品牌和特色專業群。依托產業建設專業,把專業建在產業上,形成了以現代化工、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優勢特色,包括現代商貿服務、文化旅游、建筑和新能源汽車的7大專業集群。其中,現代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立項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現代化工專業群獲評省級品牌專業群,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現代學徒制試點通過省級評估。目前,專業總數調整至41個,對口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
五鏈融合 打造產教融合生態圈
學校堅持“依托企業,服務企業”,推動“五鏈”深度融接,構建“政府+學校+平臺”共建合作模式,打造產教融合、合作共贏的生態圈。
聚焦廣饒縣高端石化等主導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產業,聚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立項山東省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項目;牽頭成立山東省市域產教聯合體;牽頭成立全國大數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建成產教融合集成大平臺,協同推進人才培養、職業能力培訓、技術研發服務、成果轉化應用;牽頭成立廣饒縣產教融合促進會,吸納縣直部門16個、直屬商會7家、地方骨干企業40余家,共建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6個、專業26個、實訓基地118個,開展學徒制、訂單培養86家,帶動4000余萬元社會資本參與職業教育;轉化落地雙動力智能硫化機、基于大數據的電廠節能優化系統等一批成果,企業技術服務、培訓及專利轉化到賬5000余萬元;入選省級職業教育一流核心課程2門、入選省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1個;助力3家企業獲批山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被評為“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和市級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全國高職院校發明專利授權排行榜進入前100強;科研與社會服務競爭力進入全國前30%,為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方聯動 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
學校貫徹《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堅持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持續推進三教改革。建立校企高效協同、專業產業深度對接、教學生產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探索形成校企聯盟、一體育人、學訓交替、崗位成才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模式,全面實施學校與企業、教師與師傅、學生與學徒、課堂與崗位“四個一體”人才培養新模式。
先后分階段啟動項目化教學改革、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推動課堂革新、百門課程質量提升工程,全面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課堂教學質量提質增效。瞄準行業領先水平,聘請全國行業企業知名技師、省級技術能手、勞動模范等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面對面傳授實踐技能,形成“學校教師+企業師傅”“課堂理論+實踐經驗”的特色教學模式,實現企業崗位與學生就業無縫銜接。聚焦專業建設、教學成果、教學能力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尋求突破。現有省級教學成果2項、省級精品課程16門,教師在山東省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獲獎15項、學生在重大賽事獲獎154項。建設了教學資源庫和信息安全資源庫,獲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團隊3個、市級教學創新團隊5個;獲批省級教科研課題26項、教改項目11項、教學成果7項,標志性成果實現新突破。
學校還與政府、企業合作,設立產業學院或工作室教學點,建立“三進、三轉、六共”育人機制,打造“一學院多平臺”培訓格局。先后建成巾幗學院、農民合作社學院、樂安工匠學院等職業培訓特色學院。電商培訓學院探索“學校+基地+企業+農特”電商支農幫扶發展模式,吸引本地農業龍頭企業入駐,實現銷售收入2100余萬元,間接帶動600多名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樂安工匠學院“生產—研發—管理”全流程教育要素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3年累計完成各類培訓5萬余人次,技術服務、培訓及專利轉化到賬6000余萬元,助力培養齊魯大工匠1名、齊魯工匠1名、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5名、省新時代崗位建功勞動競賽標兵9名。
(李冬立 劉乃瑞 成曉琦)
·廣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