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3-03-10 16:23:03
原標題:發揮核電基礎支撐作用 高度關注核安全
來源:中國證券報
原標題:發揮核電基礎支撐作用 高度關注核安全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本報記者 劉麗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楊長利日前表示,為充分發揮核電戰略價值和積極作用,建議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進一步加大核電發展力度,未來十年保持每年核準開工10臺以上機組的穩定節奏;拓展核能應用的空間布局,在清潔基荷電力供應保障能力不足、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強度過大的內陸地區,盡早啟動核電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力爭“十四五”實現核準開工;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經驗總結,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
核電是增強能源安全重要選項
據介紹,在“雙碳”目標下,按照2030年、2050年核發電量占比分別達10%和18%測算,核電在運裝機至少需要分別達到1.5億千瓦和3.8億千瓦。“根據這樣的測算,我們未來十年必須保持每年核準10臺以上核電機組的發展力度。”楊長利說。
“在踐行‘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我國無法再大規模新增化石燃料進行發電,在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占比日益提高的電力系統中,需要核電作為‘穩定電源’,與新能源形成互補,發揮基礎支撐作用。”楊長利表示。
拓展核能應用空間布局
“大力發展核能,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落實‘雙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楊長利表示,目前我國核電發展空間布局尚不平衡,全部集中在沿海區域。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的新形勢下,拓展核能應用的空間布局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
核電建在內陸是普遍現象。據統計,全球內陸在運、在建核電機組比例高達64%、44%,美、法、俄等核電大國超半數機組在內陸。
楊長利表示,全世界核電在內陸和沿海采用相同的安全標準,我國高度關注核安全問題,采用的“華龍一號”等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是全球最先進、成熟、安全的技術,滿足內陸建設核電要求。
針對內陸核電的安全問題,楊長利表示,我國規劃的內陸核電廠址具有足夠抗震裕量、抵御洪水和干旱的能力。“近年來,針對主要關注的水資源保障、低放廢液排放、嚴重事故對流域影響、應急預案可行性等問題,核電界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論證,結論表明在內陸建設核電技術上完全可行。”楊長利說。
非電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除了提供電力外,核能在清潔供暖供熱、海水淡化、制氫等非電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22年11月1日,中廣核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核能供暖示范項目正式投運供熱,該項目惠及當地近兩萬居民。”楊長利介紹,此外,山東海陽核電站和浙江秦山核電站在保障安全發電的同時,也開展了核能供暖示范。三個項目累計供暖面積590萬平方米,每年減少標煤消耗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8萬噸。
楊長利表示,下一步,中廣核將做好核能供暖示范項目經驗總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擴大供暖規模,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中廣核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