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23-02-10 10:21:02
原標題: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學科建設為發力點 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健康報
原標題: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學科建設為發力點 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健康報
趙沁平院士(團隊)工作室揭牌儀式現場
醫院各科專家深入基層為群眾服務
醫院推出“一次性全程診療便民服務”
作為山東省區域醫療中心、心血管專科區域醫療中心、神經專科區域醫療中心,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服務范圍輻射山東、江蘇、安徽、河南4個省的30個縣、市、區。
近年來,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濟寧市委市政府和市衛生健康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深化內部運行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精細化管理,推動醫院健康、高質量發展。醫院秉承“誠信、厚德、至善、求精”的院訓,堅持“一院三區”同質化管理,努力抓重點、補短板、抓優勢、補弱項,打造環境優美、服務優良、技術精湛、高水平的研究型醫院,不斷提高醫院核心競爭力。
激發技術創新驅動力 推進醫療質量穩步提升
在全國地市級醫院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擁有廣泛影響力,呼吸內科、血液內科等學科具有良好聲譽。
強化學科建設頂層設計,助推學科“登峰”。醫院成立學科建設委員會,印發《學科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扶持學科,實施學科建設分層級目標管理,引導科室圍繞專業、人才梯隊、設備設施、先進技術等方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醫院發揮國內先進學科“領頭羊”作用,以推動急診醫學科創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為契機,促進學科集群發展。急診醫學科建立“六縱五橫”亞專科體系,在加強人才配備和設備投入的基礎上,重點提升高精尖技術運用和科研轉化能力,推進亞專科向縱深發展。醫院還發揮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優勢,依托空中救援、移動重癥單元、5G信息平臺、ECMO(體外膜肺氧合)轉運技術,構建急危重癥救治網絡,建設突發事件醫療救治中心。
醫院深度挖掘省內一流學科發展潛力,積極爭取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實施學科建設“登峰計劃”。在發揮心血管專業、神經專業作為山東省專科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引領作用的基礎上,醫院穩步推進專業細化發展,通過建設院士工作站和名醫工作室,對接國內外知名醫學中心,開展科研“啟航計劃”“杰青計劃”等,逐步提升高層次人才占比,形成包括頂尖人才、技術骨干、中堅力量與青年醫師等不同層級的專科人才梯隊。
醫院重點扶持省內領先學科,找優勢、補短板,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對學術水平處于省內領先地位的學科,醫院積極完善科室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推進科研和技術創新,全面提升科室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落實科室目標定位。
創新引領,持續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D打印技術的應用,開啟了個體化醫療新時代。2021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3D打印創新研究中心分中心”落戶醫院,通過3D打印、3D影像、5G、AI數字技術等,實現智慧醫療服務,標志著醫院邁入人工智能化替代與重建的醫學前沿領域。醫院采用3D打印技術,先后為患者實施下頜骨腫瘤切除及重建手術、脊柱腫瘤整塊全切﹢3D打印人工椎體重建、3D打印拇指掌指關節置換術、個性化設計3D打印假體植入重建術等。3D打印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了醫院個體化治療水平提升,同時提升了與3D打印技術相關學科的臨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使用開啟外科微創新時代。2021年,醫院引進了當時全球先進的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建立了人工智能腔鏡手術平臺系統。為此,醫院制定了《機器人手術治療激勵方案》,并加強推廣應用,通過外出培訓、專家指導等,提高自身技術水平。截至目前,醫院已開展“達芬奇”機器人手術100余臺。
持續推進“名醫工作室”建設。醫院積極探索“名醫帶名科、名科創名院”發展思路,聘請一批高水平醫療團隊和人才,培育一批具備沖擊國家級重點專科潛質的品牌專科,借力建設院士工作站、名醫工作室,搭建學術交流、課題攻關、技術創新等合作平臺,讓高水平診療技術進入醫院,補齊學科建設短板,提高疑難重癥救治能力,為提升醫院區域競爭力提供強大智力支撐。當前,醫院已創建名醫工作室16個,持續完善常態化坐診機制,確保實體化運作,并建立考核和動態調整機制,對運行滿1年的名醫工作室開展考核評分,強化日常監管,切實發揮名醫專家的傳幫帶作用。
優化診療環境 著力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進一步優化門診服務流程。醫院持續開展“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活動;開展“一次性全程診療便民服務”,累積為6.5萬余人次提供服務;在門診大廳成立“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整合便民服務、志愿者服務、導醫服務等各項業務,為患者提供門診就醫的全流程服務引導,積極給予咨詢、疏導、協調、管理服務,確保患者就醫流程通暢。醫院客服中心服務人員24小時在線,累計為患者提供門診預約服務13.5萬人次、咨詢解答服務6.4萬人次。此外,醫院還開展住院患者溫馨服務“三卡、三送”活動。其中,“三卡”為入院提示卡、征求意見卡、出院祝福卡;“三送”為入院送至床前、檢查全程陪送、出院送至電梯。
進一步優化醫患溝通服務方式。熱線電話是為患者提供便利服務的有效手段。醫院加大“12345”熱線、院長熱線服務落實力度,實行“首接負責制、接訴即辦”,對所有來電逐一記錄、逐一核實、逐一處理、逐一反饋、銷號管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同時,醫院還開展“掃碼‘吐槽’”活動,在醫院顯著位置張貼“‘碼’上提意見”二維碼。患者有意見和建議可以“碼”上提,醫院調查研究后馬上辦,及時解決患者難題,緩解醫患矛盾,增進醫患溝通。
科教協同發展 全力建設研究型醫院
籌建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醫學實驗中心。醫院的臨床醫學實驗中心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入駐九大實驗室、十大研究所,以及生物樣本存放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開放33個公共科研平臺。隨著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醫學真菌分中心、山東省醫學會臨床藥學研究轉化中心、山東省醫務系統勞模(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及4個山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5個濟寧市重點實驗室落戶臨床醫學實驗中心,醫院建立了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科研體系,以助力提升科研質量,促進成果轉化,推進醫學技術創新。繼2018年獲批首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來,2022年,醫院再次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獲批1個山東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崗位,并順利完成入站工作。
成立科研專家庫,實行“科研專家包保制度”。醫院在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及科研骨干中遴選學術造詣高、技術洞察力強、學術判斷力敏銳的專家,將其納入科研專家庫,并從專家庫中遴選11位專家作為科室的科研包保人。包保人深入了解包保科室的科研工作情況,協助科室進行戰略決策,并在研究設計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2022年,醫院完成結題科研項目14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重點研發項目3項、省醫藥衛生科技計劃項目2項、省中醫藥衛生項目1項。
積極開展藥物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研究。臨床試驗研究是提高醫院科研水平、規范臨床倫理工作、培養循證醫學思維的重要手段。醫院是國家藥物及器械臨床試驗機構,2021年完成Ⅰ期臨床研究中心資質備案。截至目前,醫院作為國家藥物及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承接臨床試驗項目118項,其中包括藥物臨床試驗項目96項、醫療器械臨床試驗項目22項,涉及研究經費3500余萬元。
教學相長,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目前,醫院承擔濟寧醫學院、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10余所醫學院校的臨床教學任務。2022年9月,醫院成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標志著醫院將在更高平臺開展教學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科建設、醫療技術與科研水平提升。醫院積極創建省級示范住培基地,新增3人成為國家級住培評估專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業考核首次通過率達96.48%,居全省前列。醫院還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成立虛擬仿真訓練中心,投資設備300余萬元,并成立外科技能培訓學院,進一步充實了教學培訓的設施設備。
新時代的偉大事業召喚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全體干部職工團結奮斗。醫院將圍繞山東省、濟寧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決策部署,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為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省醫療高地不懈奮斗。
(胡安國 周靜)
圖片由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提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