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5-01-21 08:45:01
原標題:貫通推進“三個管理”的核心要義與機制完善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貫通推進“三個管理”的核心要義與機制完善
來源:檢察日報
編者按
在1月13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強調,要持續優化檢察管理,推動構建檢察“大管理”格局,貫通推進“三個管理”,統籌建立健全宏觀業務質效分析、共性業務指導、案件流程監控和案件質量檢查評查等制度機制,更好保障高質效辦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全面深化檢察改革、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意見》提出,健全檢察業務管理、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機制。圍繞如何一體抓實“三個管理”,《人民檢察》雜志邀請專家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敬請關注。
陳鳳超
顧雪飛
申國軍
“三人談”特邀嘉賓:
◇陳鳳超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顧雪飛 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申國軍 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
主持人:
◇《人民檢察》執行主編 張輝
文稿統籌:
◇《人民檢察》編輯 鄭志恒
問題一:
一體抓實“三個管理”對檢察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目標和要求?
陳鳳超:檢察管理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既包括對人、財、物、案等全要素的管理,也包括對檢察決策實施狀況和監督辦案情況的管理。“三個管理”抓住檢察履職的關鍵,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對檢察管理系統把握、一體謀劃,將管理的價值聚焦到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和案件的每一個環節上,推動檢察工作回歸高質效履職辦案本職本源。一體抓實“三個管理”,首先要以正確的政績觀為引領,推動管理理念更新變革,以科學的理念指導檢察管理方式創新。近年來,天津市檢察機關堅持以理念變革推動檢察管理創新,提出將管理模式由“診病式”向“治病式”轉變,2024年進一步深化對檢察管理的規律性認識,提出“效能管理”,有效提升了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形成了有益經驗。其次,更加注重系統管理,發揮檢察一體化優勢,在管理全局中明確各級檢察院管理職責,省級檢察院重在抓好檢察管理思想、觀念、原理上的制度體系設計,基層檢察院注重發揮基層創新,加強對科學管理的探索實踐。此外,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找準檢察長、分管副檢察長、部門負責人以及案件管理部門等各主體在“三個管理”中的職責定位,建立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
顧雪飛: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深化“三個管理”,首先要從理念上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管理導向從依賴數據考核向推動依法全面充分履職轉變。改變以往“盯著數據干”“圍著排名轉”的慣性思維,轉向更加注重推動履職的全面性、充分性和規范性,引導檢察官在依法規范辦案的基礎上,主動擔當作為,充分履行各項法定檢察職責,更好促進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有機統一于公平正義。二是管理維度從宏觀態勢為主向宏觀與微觀并重轉變。堅持把宏觀案件質效分析與微觀案件質量評查有機結合,審查發現個案辦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問題,強化類案問題系統治理,推動業務管理高質效開展。三是管理重心從簡單關注數據升降向全面推動質效提升轉變。“三個管理”對業務數據的精準分析、深層分析和動態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將從政治上著眼、從法治上著力落得更細更準更實,將會商研判的重點從數據分析轉到對重點案件類型、重點辦案領域、重要業務態勢的質效分析研判上來,深挖數據變化背后的根源,為高質效履職辦案提供更加科學全面的參考和依據。
申國軍:“三個管理”的提出,進一步要求檢察管理從簡單的數據管理轉向更加注重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轉到對重點案件類型、重點辦案領域、重要業務態勢的分析研判上來,把宏觀案件質效分析與微觀案件質量評查有機結合起來。這種轉變的要求不僅僅是簡單的管理方式方法的轉變,更是管理理念觀念的轉變。“三個管理”的提出,是檢察工作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對檢察管理工作新的更高要求。首先,從管理體系來說,要分層分類推動建立檢察業務全院、全員“大管理”格局。著力建構以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的宏觀管理為統領、辦案部門的自我管理為基礎、案件管理部門的專門管理為樞紐、相關部門的協同管理為保障的全方位、立體化檢察業務管理組織體系,這是推動檢察權公正、規范、高效、廉潔運行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其次,從管理內容來說,要一體強化辦案部門的個案流程管理與實體管理。完善辦案部門在辦案中管理、管理中辦案的機制,確保每一個案件、案件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管理,一體加強辦案流程管理和實體管理,防止出現管理真空。再次,從管理范圍來說,要整體深化宏觀辦案質效分析與微觀質量評查,把數據宏觀分析功能與微觀案件評查緊密結合起來,發揮好檢察管理現代化整體效能。
問題二:
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三個管理”之間的關系?
陳鳳超:“三個管理”辯證統一于“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統一于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履職情況的感受。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履職情況的感受,既立足于個案效果,同時又不限于個案效果,是以個案效果為基礎的履職情況在政治層面、法律層面、社會層面的綜合感知。而“三個管理”的對象和內容也包括了檢察機關整體層面的履職和個案層面的履職,“三個管理”目的都是促進檢察機關更好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更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內在邏輯上,“三個管理”各有側重、彼此關聯、功能互補,共同組成檢察科學管理體系。其中,業務管理是關鍵,業務管理所需要的基礎數據、信息、情況需要由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提供,業務管理中制定的政策和措施需要通過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去實現;案件管理是檢察管理的基礎、核心,是中觀層面的管理,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業務管理的支撐,同時,又是業務管理的有效執行途徑,案件管理的優化是提升案件質量的第一選項;質量管理是檢察管理中的底線,以特定案件的質量評查、責任追究保證所有案件質量合格,質量管理也是對業務管理和案件管理效果的檢驗。只有將“三個管理”相互銜接、相互貫通,才能更充分地發揮檢察管理體系的整體作用,實現效能管理。
顧雪飛:“三個管理”分別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構成檢察管理的三層結構。業務管理側重“宏觀”,強調“大管理”格局。案件管理側重“中觀”,通過對案件進行流程、實體等全方位管理,強調對檢察權依法規范公正高效廉潔運行的監督管理。質量管理側重“微觀”,強調對個案質量的具體管理和把控,貫穿于案件辦理全過程。“三個管理”既各有側重,又有機聯系,構成全面、完整的檢察管理體系。首先,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要以業務管理為宏觀指引。業務管理涉及檢察業務的整體規劃和布局,體現一定時期、一定范圍、一定領域內檢察業務運行的趨勢、規律和特點,為有效開展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提供針對性、精準性、方向性的宏觀指引。案件管理和質量管理直接回流、關聯和作用于業務態勢運行,影響業務管理的決策指導。其次,業務管理和質量管理要以案件管理為基本抓手。業務管理最終通過具體的案件管理來落到實處,通過案件管理將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各項要求,貫穿辦案的全過程、各環節,監督保障案件實體、程序和效果,減少業務管理中的問題、異常,防止質量管理中出現問題案件,進而進入司法責任追究懲戒程序。再次,業務管理和案件管理要以質量管理為基礎保障。案件質量是檢察履職辦案的生命線,質量管理在整個檢察管理中處于基礎保障地位,業務管理和案件管理以宏觀、中觀貫穿微觀,質量管理以微觀促進宏觀、中觀,三者交互作用、同向發力,對檢察業務工作進行規劃、協調、監督,推動不斷提升司法辦案規范化水平,有機統一于“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要求。
申國軍: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是檢察管理實現螺旋式上升的現代化管理模式。業務管理是方向,注重抓宏觀、趨勢,側重于“謀全局”。即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等管理手段,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檢察工作全局,研究檢察業務發展的趨勢、規律、特點,加強業務指導,服務科學決策,是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重要保障。案件管理是基礎,注重抓條線、類型、領域,側重于“部門的案件管理”,即各業務部門既要對條線進行縱向管理,也要對重點案件類型、重點辦案領域進行橫向管理,縱橫結合、條塊結合,立足解決突出問題,推動把司法責任制落實到每一個條線、每一個辦案組織、每一個辦案領域。質量管理是要求,注重抓質量,側重于“個案管理”,即運用流程監控、案件質量檢查、案件質量評查等方式,對在辦案件和已辦結案件的審查、認定、處理等各環節進行監管、檢查,促進辦案實體、程序、效果有機統一;抓好司法責任認定追究,推動把司法責任制落實到每一個案件、每一個辦案環節、每一名檢察官,做實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三個管理”是全方位、立體化管理模式,應當從業務、案件中來,再回到具體業務、案件中去。通過辦案質效分析研判、開展質量檢查評查等發現業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意見指導具體辦案實踐,進而推動業務工作“糾偏”“修正”,不斷向前探索、向上發展,最終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問題三:
推進“三個管理”實踐中面臨哪些難題,如何解決?
陳鳳超:在新舊觀念更新、管理模式迭代之際,各地檢察機關存在管理抓法不一、制度建設不統一、管理創新舉措指向性不明等問題,特別是舊的觀念如果不徹底轉變,具體管理措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都無法提高,在具體管理實踐中往往容易陷入對過去理念指引下的管理方式的路徑依賴,甚至導致管理的目標和管理的方式錯位,管理效能無從談起。此外,在構建新的符合科學發展的“管理大廈”過程中,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重視不夠,管理的知識培訓、實踐指導體系沒有及時有效建立起來,適應檢察管理工作需要的懂管理、會管理、善管理的管理隊伍建設成為一個亟待重視和破解的難題。
一是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深悟“三個管理”要義。在新的管理理念指引下,要堅持正確政績觀,進一步明晰抓實高質效辦案是核心,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是主線,案件質量檢查評查和司法責任追究懲戒是抓手。二是加強檢察管理基礎理論研究,推動管理模式更新。三是高度重視管理隊伍培養,提升管理素質能力。不僅加強宏觀理念上的培訓,同時注重微觀管理實踐的示范指引,加強管理實踐的示范引領,營造管理的氛圍,用管理理念引導工作開展、管理體系建設,打造流程順暢、責任明確的管理鏈條,促進各管理主體各負其責、嚴負其責。
顧雪飛:“三個管理”作為檢察管理體系建設的新課題,在推進實踐中,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完善提升。一是管理信息傳遞不夠充分,可能短期內局部出現“干什么”“怎么干”不夠清晰等狀況;二是配套制約機制不足,一些單位、部門和個人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現“懈怠”“躺平”等行為;三是各部門、各條線管理的手段不一、標準不一、強度不一,可能出現邊界模糊、權力交叉、管理重復等問題,影響管理實際效果。
針對這些問題,一是明晰工作目標任務,解決“干什么”的問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檢察工作全局,認真貫徹“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基本價值追求,實行清單式推進、項目化管理、銷賬式落實。二是完善相關配套制度,解決“怎么干”的問題。明確“三個管理”中的責任主體和權責邊界,厘清檢察長、部門負責人、檢察官等具體管理職責,推動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加強檢察一體化管理,解決“干得好”的問題。堅持黨組統攬,強化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對檢察業務的全面管理,對重大檢察辦案的決策、指導和監督,對重點業務管理工作的指導、調度。同時,將發現的辦案程序、實體等方面質量問題具體落實到人,確保見人見案見責任,提高管理剛性。
申國軍:自“一取消三不再”“三個管理”提出以來,檢察機關及法學理論界對于“三個管理”的理論研究尚不夠深入,實踐中的配套機制也亟待完善。在具體的推進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管理理念難以轉變、管理方式不夠科學、管理路徑尚未明晰等一系列問題,實踐中需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統一思想,切實轉變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取消不必要、不恰當、不合理考核,不是不考核,更不意味著“躺平”,是引導檢察干警把工作重心放到“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上。各級檢察機關、各業務條線及案件管理部門的任務沒有減輕而是更重了。二是抓好落實,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檢察業務管理組織體系。各地應從推進“三個管理”的高度,落實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檢察業務管理組織體系的具體舉措,確立“全員參與、權責明晰,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大管理”格局,形成“三個管理”的合力。三是加強研究,明確落實“三個管理”的具體要求和實現路徑。結合各地具體實際,積極探索和實踐“三個管理”的具體要求和實現路徑,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復制性的管理模式。切實、真正把檢察管理從簡單的數據管理轉向更加注重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上來,更加注重對重點案件類型、重點辦案領域、重要業務態勢的分析研判上來,更加注重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上來,推動檢察管理提質增效。
問題四:
如何全面一體抓實“三個管理”?
陳鳳超:“三個管理”的落實和推進是系統工程,在把各個子系統建設好的同時,注意在統一目標導向下提高各子系統的相互協同性,以及具體機制建設上的融通性。從系統性的角度看,協調有序促進各管理子系統建設,可促進提升各子系統的相互支撐性,從而提升管理的效能。從空間上來看,“三個管理”的推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具有連續性,確保管理的步伐始終圍繞檢察履職辦案而跟進,因應高質效辦案的需求而發展。從具體實施的角度看,各個子系統有其側重點,具體表現為業務管理重宏觀,抓規律趨勢;案件管理重中觀,抓環境機制;質量管理重微觀,抓落實完善。全面一體落實“三個管理”必須把握好各個管理子系統的關鍵點、風險點,提升管理的針對性、實效性,服務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顧雪飛:全面一體落實“三個管理”,要充分考慮各級檢察機關的履職特點、工作任務和辦案模式的差異性,做到上下一體、各有側重和作用互補。從不同層級來看,省級檢察院重在發揮指導領導作用,研究制定貫徹落實黨中央、最高檢和省委決策部署、重點任務的總體目標、工作思路和推進措施等。市級檢察院重在發揮承上啟下作用,加強本地檢察辦案質效分析研判,確保上級檢察機關各項管理要求在基層落地落實。基層檢察院重在發揮基礎作用,將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實體、程序、效果要求落到實處。從部門職責來看,案件管理部門重在發揮檢察業務管理樞紐作用,加強辦案質效分析研判會商,找準影響檢察辦案質效的“癥結”。辦案部門重在嚴格按照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要求推動辦好每一個案件,引導和督促每名檢察官當好高質效辦案的“第一責任人”。檢務督察部門重在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司法責任追究懲戒等工作。
申國軍:各級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各部門、各部門檢察人員都是落實“三個管理”的主體,應當立足檢察職能同向發力、各有側重,推動“三個管理”在檢察實踐中走深走實。業務管理,相對于案件管理、質量管理,是更為宏觀的管理。一是把握檢察業務發展的方向;二是把握檢察業務發展的全局;三是把握檢察業務發展的重點。案件管理,最主要的是辦案部門的案件管理,側重于對條線、類案、辦案領域的管理。一是案件管理的重點。結合本條線、各類案件類型、各個辦案領域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建立健全各類辦案規范指引;根據案件類型和復雜難易程度,采用獨任檢察官或者檢察官辦案組的組織形式等。二是建立健全辦案質量標準。辦案部門要適應新的業務發展需要,適時研究制定新的各業務條線的辦案質量標準。三是案件管理的方式。完善疑難復雜案件請示指導和重大敏感案件督辦制度;重視發揮辦理申訴案件的反向審視功能。質量管理,既是業務的“質量”,也是案件的“質量”,業務管理、案件管理不能離開“質量”談管理。質量管理,最主要的還是辦案部門的管理,要發揮辦案部門對個案從程序到實體全方位的監管作用。一是落實完善辦案部門負責人、主辦檢察官等主體對個案的審核把關責任;二是建立案件質量檢查機制。
問題五:
如何通過“三個管理”有效落實司法責任制?
陳鳳超:檢察權運行是“三個管理”的重要內容,司法責任制的有效落實是檢察權規范運行的重要保障,二者內在統一于“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和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因此,應將落實司法責任制科學、有機地融入“三個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天津市檢察院按照最高檢《關于人民檢察院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不僅制定了辦案主體的職權清單,從分工角度按條線對檢察官、部門負責人、檢察長的職權進行明晰,還研究制定了責任清單,對各環節、各主體可能會承擔的司法責任、監督管理責任、司法瑕疵責任的主要、常見情形進行了場景化、具象化的列舉。在有機融合上,天津市檢察院積極探索建立“訴訟辦案、風險防控、推動治理、明晰責任”一體化四維度全流程辦案機制,對現有以訴訟辦案為主線的辦案機制進行升級優化,將風險防控、推動治理、明晰司法責任與訴訟辦案一體推進,其中,司法責任就是其中重要一維,既依據職權清單對各辦案主體進行職權配置;同時,也在辦案系統中對應各環節對辦案主體可能承擔的司法責任、監督管理責任、司法瑕疵責任的內容進行可視化提示,充分發揮司法責任的預防警示作用,切實將司法責任制貫穿在司法辦案的每一個環節。加強對案件質量評查結果的運用。對評查出的不合格案件,綜合考慮辦案主體的主觀過錯、客觀方面、辦案證據情況以及其他因素,嚴格區分司法責任與一般過失、司法瑕疵的界限,以司法責任的個案追究發揮司法責任制的懲戒、警示作用,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提供內在機制保證。
顧雪飛:實施“三個管理”的過程就是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過程。應通過“三個管理”推動前端厘清責任、中端制約監督、后端激勵約束,形成司法責任制運行閉環,推動案件的高質效辦理。首先,在源頭上厘清權責。健全完善和嚴格落實檢察官職權清單、檢察輔助人員職責清單、入額院領導辦案清單、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清單,進一步細化不同主體在各個辦案環節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具體內容。其次,在過程中強化制約監督。加強對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的針對性分析研判,圍繞司法責任制落實易發風險點,將辦案部門自我管理和案件管理部門專門管理相結合,及時發現和糾正具體辦案中存在的問題,精準加強對檢察權運行的內部制約監督。再次,在結果上提升雙向效應。充分運用“正負面清單”,融入“三個管理”職責要求,科學研判司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管理問題和治理成效等,將其作為檢視一個單位檢察工作履職成效的重要參考。優化和加強檢察人員考核,突出對依法全面充分履職和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導向引領,融入“正面清單”貢獻度、案件質量檢查評查、司法責任追究懲戒等情況,作為干部評先樹優、晉職晉級、員額管理等的重要依據,真正兌現管理的獎懲作用。
申國軍:“三個管理”是全覆蓋參與、全鏈條閉環、全過程監管的檢察管理體系,“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作為主線,將不同的管理主體、管理環節、管理方式有機串聯起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應加強“管案”與“管人”的銜接。第一,加強協同機制建設。業務部門、案管部門、檢務督察部門、政工部門等各司其職、各有側重,共同抓實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實現權力與責任的平衡、放權與管權的統一、管案與管人的結合。第二,加強約束機制建設。把責任落實、責任認定、責任追究與業務管理、案件管理、質量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對辦案中存在故意和重大過失情形的,堅決依規追究司法責任;對案件質量評查、業務數據檢查、案件流程監控等發現的相關問題線索,依規移送檢務督察部門處理。第三,加強激勵機制建設。把案件質量檢查評查、司法責任追究等情況作為檢察官入額、退額以及晉職晉級、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引導檢察官提高辦案質效。在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制過程中,既要全面準確落實責任追究,促進嚴格依法辦案、公正司法,又要通過明晰責任,鼓勵擔當作為、依法履職。對在司法辦案工作中,雖有錯誤后果發生,但盡到必要注意義務,對錯誤后果發生僅有一般過失的,不追究司法責任,依法維護檢察官合法權益,保障檢察官依法履行職責。但也要注意“三個管理”與“落實司法責任制”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三個管理”主要是通過“管案”,促進檢察人員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落實司法責任制主要是通過“追責”,促進檢察人員更好高質效辦案。前者是對宏觀業務和微觀個案的管理和評價,后者是對檢察人員是否承擔司法責任的評價。
(文章詳見《人民檢察》2025年第1期)
服務號
訂閱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