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16 08:54:01
原標題:堅持產出導向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堅持產出導向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
來源:中國教育報
在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臨沂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xù)改進”理念,構建了“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根據行業(yè)需求、畢業(yè)要求、學校定位以及學科特點,修訂教學大綱、重置課程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學習、評價的深度融合,實現教學目標,達成課程目標,支撐畢業(yè)要求,更好地適應了行業(yè)發(fā)展需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
重置課程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
隨著我國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工作的持續(xù)開展,OBE理念的貫徹正逐步深入,然而,從當前專業(yè)認證的實施情況來看,OBE理念在課程層面的落實仍是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為此,學院制定了深化教學改革工作方案。調研化學相關行業(yè)發(fā)展需求和崗位要求,結合學校定位,確定化學類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修訂培養(yǎng)方案,細化畢業(yè)要求,調整課程結構。要求任課教師認真研究課程與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目標和可測可評的教學目標,促進知識、能力、素養(yǎng)協(xié)同發(fā)展,明確課程目標與畢業(yè)要求、教學目標與課程目標的支撐關系。基于“兩性一度”和思政育人要求選擇教學內容,以項目為載體,模塊化組織教學內容。例如“結構化學”將九章內容分為3個項目、5個模塊,5個模塊為量子力學基礎、原子的結構和性質、分子的結構和性質、晶體的結構和性質以及計算化學簡介,每個項目又分解成若干個挑戰(zhàn)性任務。
基于產出導向,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
針對高校“教、學、評”不一致的問題,以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為導向,構建了“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依據教學目標,設置系列評價任務,圍繞評價任務開展教學活動,以評價為主線分為7個環(huán)節(jié),即提出評價任務、線上考核、方案評析、課堂表現、課堂考核、完成評價任務和課后考核。對應教師活動的7個環(huán)節(jié)分別為:布置學習任務、檢查學習效果、指導方案設計、重點精講、課堂測驗、拓展應用和布置作業(yè)。相應學生的活動也有7個環(huán)節(jié):分析學習任務、線上自學自測、討論方案設計、知識內化、整合鞏固、完成任務、課后訓練。總之,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實現教與評的一致、學與評的一致、教與學的一致,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保障教與學的效果。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圍繞目標開展教學。對接臨沂市十強產業(yè)之一的高端化工行業(yè),從企業(yè)生產項目中提煉部分項目,開展項目式教學。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項目內容要求,確定探究任務和評價任務。根據評價任務,展開教師指導下的深度學習,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教師布置挑戰(zhàn)性任務,引發(fā)認知沖突,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精講點撥,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課后教師布置拓展訓練,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完成訓練項目。在評價任務驅動下,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實現“教、學、評”的高度融合。
收集考核評價數據。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積極的觀測者、學習結果的評判者,不斷收集學生“會不會學”“學得怎么樣”的信息。根據課前線上學習和自測的結果,研判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的短板,從而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任務;根據課上的師生互動、小組討論、隨堂測驗結果,研判學生“學得怎么樣”,及時查漏補缺;結合課后反饋、期中及期末的評估數據,研判學生的“達標情況”,提出今后教學的改進建議。
反饋研判學生學情。一是通過集體備課研討、相互聽課、流水閱卷等活動,教師之間相互反饋;二是教師自我反饋,即課后或考試結果分析后的教學反思;三是師生之間的反饋,一方面教師對每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考試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評價信息,另一方面學生將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反饋給教師,形成雙向溝通;四是學生之間的反饋,通過合作學習中的同伴互評,獲得多方面的反饋信息。
基于反饋調整教學。教師基于收集到的信息判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與困惑,分析困惑產生的原因,并迅速調整教學策略以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學生也會根據來自同伴或教師的反饋,主動調整學習方法,達成學習目標。
改革評價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多維度、多元化和多樣化教學評價,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涵蓋了他們的能力、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形成性評價的診斷、激勵、調節(jié)、發(fā)展功能,重視課堂即時評價,通過搶答、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課堂測驗等學生表現,及時收集學生學習信息,調整教學進程。鼓勵教師采用多種特色考核方法,例如“文獻翻譯與評析”“微面試”“匯報演講”“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訓練”等形式,定性定量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考查能力培養(yǎng)、思政育人、創(chuàng)新教育的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教育發(fā)展的方向,能夠促進教、學、評由分離走向融合。該教學模式采用逆向設計,先確定教學目標,再設計教學過程,以目標為核心,幫助教師解決“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的問題,幫助學生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么學”的問題。從時間角度,“教、學、評”統(tǒng)一于課堂教學中具有同步性;從內容角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學過程中的“評”三者具有共同的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有機融合,形成了“師促生學”“多元評價”的互動模式,促進了學生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思想品德的協(xié)同發(fā)展。
近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別學科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省級獎勵200余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20余篇,獲得發(fā)明專利25項,承擔省級及以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50余項。“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有力促進了課程與教學改革,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建設智慧課程和線上課程17門、數字化教材2部、省級一流課程4門,獲批省級教改課題12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講課比賽獎勵9項,獲評省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名師2人。
(本文系山東省本科教改重點項目“基于產出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結構化學’為例”[項目編號:Z2022132]、教改面上項目“‘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化學專業(yè)‘15222’全面育人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項目編號:M2023058]階段性成果)
(夏其英 王愛香 劉國魁 田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