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5-01-16 08:45:01
原標題:喜慶優雅蛇形文物珍品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喜慶優雅蛇形文物珍品
來源:人民政協報
農歷乙巳年是蛇年。生活中,大部分人對蛇這種冷血爬行動物都不大有好感,認為其是惡毒、冷血的代名詞,但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卻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文物中,蛇的形象常見于各種藝術品、佩飾和儀式用品中,這些文物不僅展示了古人對蛇的崇拜,也反映了他們對宇宙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在乙巳蛇年即將來臨之際,本文介紹幾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與蛇有關的幾件文物,帶領讀者領略與蛇有關的文物及文化的特殊魅力。
十二生肖俑——陶蛇俑
生肖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圖騰崇拜和神話傳說。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蛇常常被視為智慧和神秘力量的象征。在《山海經》等古籍中,有許多關于蛇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伏羲與女媧的傳說等。這些故事中的蛇,往往與創造、再生和變化有關,體現了古人對蛇的敬畏和崇拜。
蛇生肖的確定與古代天文觀測緊密相關。古人通過細致地觀察天象,發現某些年份的氣候和物候變化與蛇的活動規律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例如,蛇在冬季的冬眠習性與自然界的休眠期相吻合,這種周期性的變化與古人對時間循環的理解相契合,與某些星宿的位置和運動有著內在的聯系,這種天象與動物行為的對應關系促使古人將蛇納入十二生肖體系中,形成了獨特的蛇生肖文化。
南北朝時期,民間開始用生肖俑隨葬,以鎮墓避邪。到了唐代,銅鏡、金銀器以及墓碑上經常出現十二生肖的紋飾,墓葬中的生肖俑也越來越多。
國家博物館藏十二生肖俑——陶蛇俑是1955年在西安市東郊韓森寨附近工地發現的一座唐墓中出土的。陶俑的造型為蛇首人身,蛇首部分經過精細雕刻,展現了蛇的頭部特征,人身垂直站立,身穿交領寬袖衣,這種服飾風格在唐代較為常見,體現了當時的服飾文化。衣服長至足部,顯示出唐代服飾的寬松和飄逸。兩手籠袖拱于胸前,這是一種典型的唐代禮儀手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禮儀和文化。
盛唐時期,隨葬生肖俑的習俗逐漸流行。這些生肖俑大多數為拱手站立的獸首人身文官俑,主要的用途就是鎮墓辟邪。陶蛇俑的造型特點,體現了唐代工匠對細節的極致追求。蛇首的設計,既表現出了蛇的靈動和神秘,又與人身和諧統一,這就要求工匠具備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蛇首的眼睛和舌頭等細節,都被精心雕刻,使得整個陶俑顯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人身部分,則采用了唐代流行的服飾風格,交領寬袖的設計,既體現了唐代服飾的典雅,也使得陶俑整體造型更加協調。
玉蛇文物的故事
明代青玉蛇形佩是一件小巧精致的玉佩,通常佩戴在身上作為裝飾物。在中國古代,玉佩不僅是一種美麗的飾品,還承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這件蛇形玉佩采用的是青玉。青玉色澤溫潤、質地堅硬,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玉石。青玉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雕刻成蛇形后,更顯得靈動優雅。玉佩的表面經過精細的打磨和雕刻,蛇身、頭部都栩栩如生,顯示出工藝師的較高技藝。青玉的溫潤質感和細膩的雕刻工藝相結合,使得這件玉佩極具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
這件玉佩的制作工藝也非常值得關注。制作玉雕需要極高的技藝和耐心,特別是蛇形這種較為復雜造型的雕刻。在古代,玉雕師需要根據玉石的形狀和紋理來設計蛇的形態,巧妙地利用玉石的自然美感,使得每一件玉佩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玉佩的線條流暢,蛇身彎曲自然,頭部微微抬起,給人一種動態的感覺。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增強了玉佩的靈動感,使其更加生動逼真。
清代青玉蛇形墜是一件精美的玉制飾品,采用的青玉色澤溫潤、玉質細膩、瑩潤堅硬,雕刻成蛇形后,顯得非常典雅。刀法精細圓熟,構思新穎,風格獨特。蛇身卷曲,頭部微微抬起,傳神而生動,惟妙惟肖。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凸顯出玉石的天然美感。
玉墜的用途多樣,可以作為項鏈的墜飾,掛在胸前,或作為衣物上的裝飾品。這種設計不僅方便佩戴,還能增強整體造型的美感。蛇形墜的獨特設計,使得它不僅是一件裝飾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通過這種飾品,古人希望借助蛇的象征意義,獲得智慧和靈活性的庇護,祈求生活順遂平安。
這件玉墜還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和審美趣味。蛇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佩戴蛇形飾品不僅是一種美麗的裝飾,更是一種信仰的表達。玉墜的設計簡潔而優雅,符合古代的審美標準,同時也具有實用性。它的小巧尺寸使得佩戴方便,不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同時又能夠彰顯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清代十二生肖玉蛇,是一件小巧精致的玉雕作品,該文物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玉雕工藝的技藝,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件十二生肖蛇采用的是玉石,雕刻精細。蛇的造型栩栩如生,細節處理精致入微,蛇身的紋理以及頭部的神態都被刻畫得非常逼真。蛇在十二生肖中代表著智慧和應變能力,常常被賦予吉祥和神秘的象征意義。通過這件文物,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人們對生肖文化的重視和崇拜。
總體來說,這幾件玉蛇各具特色,無論是從工藝、材質還是文化內涵上來看,件件都是精品,為蛇年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菏澤孩兒模
孩兒模,又稱泥模、娃娃模、火燒模、泥餑餑,是一種陶制泥玩具,在宋代即已出現。孩兒模的樣式非常豐富,有人物模、植物模、動物模等多種類型,造型簡練,質樸率真。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孩兒模是玩泥巴、比本領、“過家家”的重要道具之一,具有寓教于樂、愉悅身心、啟迪智力等多種功能。
菏澤孩兒模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其內容豐富多樣,包括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戲曲形象、曲藝雜技等。在山東菏澤地區,孩兒模通常用陶土、木塊制成,采用陰刻、陽刻、淺浮雕等多種工藝形式,呈現出生動活潑的造型。這種玩具不僅是兒童的玩具,還承載著教育和文化傳承的功能。
這兩件館藏孩兒模紋飾為蛇形,蛇的造型逼真,蛇身蜿蜒曲折,鱗片清晰可見,整體設計簡潔大方,質樸純真。通過玩蛇形孩兒模,孩子們可以學習到許多關于歷史、文化和道德的知識。蛇形孩兒模不僅是一種兒童玩具,還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和象征意義。
可以說,蛇生肖及其相關文物,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蛇的崇拜和敬畏,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然規律和時間循環的深刻理解。這些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信仰的窗口,還讓我們得以窺見古人的生活習俗、審美觀念以及宗教信仰。通過它們,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代的智慧和藝術對話,感受那個時代的精神和氣息。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在農歷蛇年來臨之際,讓我們繼續砥礪前行,挖掘更多獨屬于蛇的風韻。
(作者系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