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14 08:43:01
原標題:職業教育培養工匠人才如何發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職業教育培養工匠人才如何發力
來源:中國教育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力爭到2035年,培養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引領,帶動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同時指出,“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黨管人才總體安排統籌考慮,支持各地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
工匠人才作為一種新的提法,是產業工人隊伍的骨干和主力,在技術技能人才隊伍中發揮著引領、示范作用。隨著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中高職銜接的不斷加強,尤其是中國特色學徒制已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職業教育培養工匠人才的條件已經具備。接下來,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1
構筑工匠人才
培育制度保障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了“一體兩翼、五重點”的工作任務,標志著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職業教育從校企“雙主體”走向政、產、學、研多主體,從服務人才培養走向產教科協同發展,從雙邊協作走向團隊實體化協作,從局部協作走向區域協作、行業協作。
《意見》提出,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方面鼓勵更多高等學校、開放大學開設勞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學歷教育班、高級研修班,舉辦勞模工匠創新培訓營,持續深化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訓和國際交流活動;另一方面,鼓勵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職業學校實習實訓教師,以他們的實踐經驗和特有技術專長來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和技術技能訓練、解決生產一線難題。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推動職業教育更加緊密地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培養更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這一系列要求,使職業院校可以在區域產教聯合共同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中更好地培養工匠人才,實現了產教融合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新跨越,為各級工匠人才和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建立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是從新手到專家的過程,技術技能的形成具有累積性、實踐性和進階性。為此,工匠人才的培養一方面要求延長教育鏈,建立校校協同育人的機制,實行中高職銜接、中本銜接、中高本銜接,甚至本碩銜接培養,系統設計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系統提升技術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企業辦學主體作用,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意見》要求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職業學校為基礎,政府推動、社會支持、工會參與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這就要求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實行中國特色學徒制,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
同時要健全工匠人才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鼓勵企業把工匠人才培養納入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依托企業培訓中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網絡學習平臺等,培養各級工匠人才。
3 形成育訓一體化發展格局
長期以來,人們重視學歷文憑,不重視職業資格證書,致使職業培訓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由于缺乏國家資格框架,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缺乏有機聯系,職業資格證書不能與學歷證書進行轉換,極大地制約了職業培訓的發展。
《意見》提出推進學歷教育學習成果、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為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互轉換創造了條件。
當前應盡快完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完善能力標準,建立起在國家資格框架下與學歷證書對等的職業資格證書;完善先前學習認可制度,通過學分銀行,將職業培訓與職業教育有效銜接,在提升工匠人才技能水平的同時提升學歷層次,使育訓結合走向育訓雙贏。
4 對現有產業工人培養培訓
工匠人才是產業工人隊伍的中堅力量,要加強工匠人才隊伍建設,職業院校必須敞開大門,加大對現有產業工人的培養培訓力度。
一是實施產業工人繼續教育項目。目前,我國技能人才占就業人員的比例達到3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意見》提出實施產業工人繼續教育項目,鼓勵更多高等學校、開放大學開設勞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學歷教育班、高級研修班等,來提升產業工人的學歷水平和職業素養,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和空間。
二是發揮國家各類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作用。《意見》要求發揮國家各類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作用,為產業工人提供在線學習、資源共享等便捷服務。這將有助于打破地域和時間限制,為產業工人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
三是打造全國產業工人智能化技能學習平臺。《意見》提出打造全國產業工人智能化技能學習平臺,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為產業工人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推薦服務。這將有助于提升產業工人的學習效率和效果,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加精準的支持和幫助。
(作者系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教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