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07 08:51:01
原標題:扣準全環境立德樹人發力點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扣準全環境立德樹人發力點
來源:中國教育報
實施全環境立德樹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相較于“三全育人”,全環境立德樹人更強調學校、家庭、社會、網絡等各育人要素的協同共育。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關鍵載體和核心環節,學校要進一步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和使命擔當,扣準立德樹人發力點,主動作為、創新而為,切實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構建不同育人要素協同配合、校內校外相互融合的全環境立德樹人大格局。
融合創新,構建全環境育人課程體系
學校應秉持“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課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突出地域、校際特色,積極聯結家庭、社區、網絡等育人陣地,形成課程建設共同體,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特色課程,形成立體、多元的課程體系。開設思政教育“大課堂”,以課程為紐帶,聯結各教育場域,形成教育合力,滿足學生多元發展、個性化發展需求。
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近年來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本著“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新為上”的原則,通過用好用活本地文化名人、博物館、科技館等資源,打造了以孟子文化和母教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校園文化,以孟子智慧培養青年浩然正氣,以母教文化涵育學?!皭凵缬?、善教有格”的教風,開展“孟府孟廟孟林研學游”,開設“儒風講堂”,組織“重走孟母三遷路遠足研學”活動,豐富思政教育新樣態。同時,通過開發豐富多彩的跨學科融合課程——“志教融合”志愿服務,開展“鄒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情況調查”,組織“十八而志成人禮”活動,引領學生進社區、進景區、進研學基地,參與家鄉文化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聯結學校、家庭、社區、網絡等多個育人陣地,實現了良好的協同共育效果。
借力借勢,聯結各要素凝聚育人合力
落實好全環境立德樹人,固然需要政府擔負統籌各教育要素的責任,學校也應當積極作為,既要借力家庭、社會,強化家校社合作,又要借勢網絡,賦能自身發展。
要積極尋求社會育人的支撐作用,借勢相關政策,開拓社會育人空間。邀請社會精英、道德模范等進校開展宣講和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揮學校外聘法治副校長、城管副校長、食品安全副校長的作用,增強師生的法治意識,為學校提供安全穩定的育人環境。深度挖掘社區育人資源,為學生社團活動、假期社會實踐等提供廣闊空間。積極挖掘高校育人資源,尋求深化與高校的合作,打通與高校協同共育的通道,破解學校發展面臨的難題,為學校特色學科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學生多元發展等提供更多支撐。
強化家庭育人基礎作用,涵育良好的家風家教,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家訪等形式,引導家長注重學生的品德教育。要強化學校對家庭育人的指導,以校園開放日、校長接待日、網絡家訪等多種方式,宣講學校教育舉措,供給家庭教育微課,改善家庭育人環境,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時,發揮網絡賦能作用,借助網絡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開展線上教育和交流互動,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互補,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網絡育人新生態。
融通內外,借實踐活動涵育學生品格
學校要高度重視實踐活動在砥礪品行、涵育品格中的作用,在強化情境教學、開展項目式學習的同時,融通校園內外,豐富實踐活動平臺,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促進其知行合一,實現課程育人與實踐育人協同發力。
要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大力發展學生社團,鼓勵學生社團常態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興趣、發展特長,讓更多學生獲得人生出彩的機會,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要增加校內外文化體驗活動,依托博物館、科技館、自然保護區、歷史遺跡等資源,拓展校外研學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研學考察活動,讓學生了解歷史、親近自然、走近科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要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大力開展社區服務、環保宣講、法治宣傳、關愛弱勢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鄒城市第一中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