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2024-12-13 09:30:12
原標題:反食品浪費落實到經營活動全流程各環節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反食品浪費落實到經營活動全流程各環節
來源: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對外發布《防范外賣餐飲浪費規范營銷行為指引》,進一步規范外賣商家營銷行為,落實網絡餐飲平臺主體責任,防范外賣餐飲浪費,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 本報記者 萬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對外發布《防范外賣餐飲浪費規范營銷行為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進一步規范外賣商家營銷行為,落實網絡餐飲平臺主體責任,防范外賣餐飲浪費,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
外賣商家是防范外賣餐飲浪費的重要一環。《指引》對外賣商家可能引發餐飲浪費的營銷行為予以引導,明確相關環節防范餐飲浪費的具體要求。比如,要求外賣商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減少原料、成品浪費;不得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直播或者音視頻信息。鼓勵外賣商家提升餐飲供給質量,合理設置起送價格,優化滿減優惠機制,將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納入服務人員職業培訓內容,進一步引導外賣商家將反食品浪費舉措落實到經營活動的全流程各環節。
規范外賣餐飲行業營銷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近年來,我國網絡餐飲行業發展迅速,外賣消費訂單數量龐大,逐漸成為食品浪費“易發區”之一。
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針對食品浪費“易發區”的餐飲外賣平臺,反食品浪費法專門提出,餐飲外賣平臺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餐飲服務經營者通過餐飲外賣平臺提供服務的,應當在平臺頁面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分量、規格或者建議消費人數等信息。
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反食品浪費法施行以后,外賣商家和網絡餐飲平臺積極落實法律法規要求,在防范外賣餐飲浪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外賣餐飲浪費問題仍未得到根本遏制,距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個別網絡餐飲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未能按照反食品浪費法要求,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一些外賣商家設置營銷套路,導致消費者過量點餐;一些外賣商家在菜品詳情頁未標明用量、餐食分量等信息,消費者難以正確估算食物分量,導致食物浪費等。
為此,《指引》結合網絡餐飲行業特點,緊緊圍繞防范外賣餐飲浪費的重點、痛點、難點問題,從規范外賣餐飲行業的營銷行為入手,將反食品浪費舉措落實到業務全流程的各環節。比如《指引》鼓勵外賣商家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減少原料、成品浪費,提升餐飲供給質量,合理設置起送價格,優化滿減優惠機制,明確不得制作、發布、傳播宣揚量大多吃、暴飲暴食等浪費食品的直播或者音視頻信息,進一步引導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同時發揮網絡餐飲平臺引領帶動作用。《指引》引導網絡餐飲平臺認真落實反食品浪費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進一步優化餐品信息展示方式,完善滿減湊單機制,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發布的廣告內容的監測、排查,建立健全外賣餐飲浪費評價評估機制,推動反食品浪費源頭治理。
“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工作力度,在充分尊重平臺經濟特點和經營主體自主經營權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防范外賣餐飲浪費長效機制,引導網絡餐飲平臺、外賣商家主動落實反食品浪費主體責任,進一步規范營銷行為,促進網絡餐飲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該負責人介紹說。
多措并舉治理食品浪費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對食物浪費問題的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立法、監管、廣泛宣傳等方式,多措并舉,使得“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明顯改觀。
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施行,標志著我國從法律層面開始全面遏制食品浪費現象,推動全社會形成節約糧食、珍惜資源的良好風尚。
同年6月,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教育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有關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全面落實反食品浪費措施,通過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做好生產過程關鍵點控制,防止食品變質,降低儲存、運輸中的損耗。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過度加工和過量使用原材料。同時,《公告》還提出餐飲服務經營者要將反對食品浪費納入從業人員培訓內容,主動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餐飲浪費提醒,餐飲外賣平臺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理性消費。
2023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關于防止和減少餐飲浪費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對外征求意見,將宴會餐飲浪費作為監管重點,規定餐飲企業履行相應義務,允許消費者根據偏好和食量從各類菜單中自主選擇宴會菜品、調減宴會套餐菜品并減免相應費用等一系列舉措,利于從源頭解決宴會餐飲浪費問題。
2024年6月底,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稱,2024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已監督檢查平臺企業、外賣商家85.5萬家,辦理責令整改并予以警告案件2591件,整改問題6.9萬個,公布典型案例145件,制修訂相關標準21項,宣貫標準94.8萬人次,培訓外賣商家和餐飲服務從業人員108.1萬人次。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還指導推動美團、餓了么等大型餐飲外賣平臺提供“一人餐”“小份餐”專題入口,推出外賣“碳”積分,今年以來“小份餐”訂單已超60億單。
2024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牢固樹立增產必須節約、節約就是增產的意識,堅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緊盯不放,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切實降低糧食和食品損耗浪費。
構建多方參與共治格局
《行動方案》中專門針對食物消費環節指出,食物浪費更多是由于節約意識不足或不良消費習慣導致,并提出要建立常態化長效化來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加強輿論監督,曝光食品浪費行為。
為此,在此次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指引》當中,提出要鼓勵網絡餐飲平臺、行業協會、餐飲品牌加強合作,宣傳、普及防止食品浪費知識。鼓勵外賣商家將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納入服務人員職業培訓內容,加強員工反食品浪費培訓,切實增強從業者反食品浪費意識。
同時鼓勵餐飲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發揮自律作用,引導外賣商家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自覺開展反食品浪費活動。支持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對網絡餐飲平臺和外賣商家防范外賣餐飲浪費情況進行社會監督,推動構建多方參與的防范外賣餐飲浪費共治格局。
網絡餐飲平臺企業在整個網絡餐飲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指引》結合平臺經濟特點,進一步落實落細平臺反食品浪費主體責任。要求網絡餐飲平臺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優化餐品信息展示方式,完善滿減湊單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平臺內經營者發布的廣告內容的監測、排查,采取必要措施加強平臺內音視頻內容審核監測,及時制止涉及餐飲浪費的直播等行為。鼓勵平臺對積極推廣小份餐品的外賣商家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支持,建立健全外賣餐飲浪費評價評估機制,推動反食品浪費源頭治理。
而在地方層面,我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也在積極探索便民有效的反食品浪費執法經驗。
比如,重慶市依托科技賦能及時提示預警餐飲浪費行為。引導宴席承接經營者運用餐飲服務反食品浪費預警系統,該系統能夠自動研判分析菜單,對可能超出正常消費的菜品數量進行提示預警,目前已對4.2萬場、75萬桌宴席進行提示預警。
浙江省金華市探索“共享糧倉”模式。在城區設置“共享糧倉”愛心點100余個,通過加大與企業、菜場、愛心人士等的對接,拓寬“共享糧倉”食物來源,依托“愛心冰箱”“愛心餐車”“勞動者港灣”等儲藏設備,實現食物歸集。
山東省德州市依托外賣騎手等社會監督力量組織發動制止餐飲浪費隨手拍活動,著力解決外賣點餐、婚宴和自助餐等領域的餐飲浪費行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