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4-11-30 13:26:11
原標題:廢礦坑煥新顏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廢礦坑煥新顏
來源:經濟日報
秋末冬初,走進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衛街道射箭口村,放眼望去,滿目金黃。
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片非法開采形成的廢棄礦坑,因長期開采后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礦坑,滿目瘡痍、傷痕累累,猶如大地的“傷疤”,不僅破壞了周邊自然環境風貌,還破壞了該區域的地質環境,導致水土流失,汛期極易引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
“生態欠賬”怎么還?面對這一亟待解決的難題,即墨區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推進生態修復工作。“我們專門制定了《射箭口村非法破壞土地生態修復推進工作方案》,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修復治理措施,全程跟蹤督導,嚴把工程質量關,強化項目實施全生命周期監管。”即墨區自然資源局地質礦產資源管護科負責人董炳恒說。
“同時,對于原治理區內裸露的殘丘進行了整平治理,對礦坑周邊高陡邊坡區域進行續坡回填,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重點在客土回填、土壤改良、水土保護上下功夫。”董炳恒介紹。即墨區按照因地制宜、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指導生態修復責任人采取“渣土回填+場地平整+種植土回填+擋土墻+排水溝+防護欄+灌溉工程+覆土綠化”的工程措施開展生態修復,原來千瘡百孔的礦坑實現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極大改變了該區域的地形地貌景觀,達到優質耕地水平,修復治理效果顯著。
“以前,地上都是坑,種不了莊稼,裸露的廢石殘渣一遇到刮風天氣,灰塵滿天飛,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和隱患。現在環境變好了,空氣也清新了。”射箭口村黨支部書記呂建國坦言,土地有了綠色、有了生機,不僅看起來養眼,住起來也更舒適。
增綠于山,還綠于民。項目從實施到竣工,歷經8個月時間,完成整治面積約160畝,新增耕地43.53畝。從昔日的“光禿禿”,到如今滿目的“綠油油”,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不但實現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消除地質災害隱患,而且隨著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村民也在治理后的土地上因地制宜地發展玉米、芋頭、地瓜、花生等特色農業種植,一地多收,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射箭口村礦坑“顏值”刷新的背后,是即墨區多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在生態治理推進過程中,即墨區自然資源局、區人民法院等多部門加強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線索移送、協作調查等方面協作,通過“府院聯動”模式,確保整改成效,并以此案例的成功修復為契機,建立了青島市首個耕地司法保護修復示范基地。
“通過打造示范基地,充分發揮了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進一步引導公眾提升耕地保護意識,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深入人心。”即墨區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侯強光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