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3-03-10 09:43:03
原標題:讓鄉村教師有奔頭、有勁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讓鄉村教師有奔頭、有勁頭
來源:中國教育報
■兩會關注
鄉村教師是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在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如何打造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強師?多位代表委員對此建言獻策。
補好短板——
專項計劃補充大批鄉村教師
“近年來,國家持續推進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特崗計劃,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銀齡講學計劃’等幫扶措施,為我國農村補充了大批優質教師,中西部地區的鄉村教育因此受益巨大?!比珖舜蟠?、河南省周口市東新區許灣鄉希望小學校長李靈說。
許多代表委員也有相似的感受。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對一個場景印象頗深?!皫啄昵拔艺{研過一所學校,開座談會時看到學校里大多是老教師,少數年輕的都是代課教師。今年再去調研時,教師大多是充滿活力的青年人。”張淑琴說。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曾是深度貧困地區。近年來,黨中央對這類地區的教育高度重視,給予了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極大支持。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教師培訓中心副主任、臨夏開放大學副校長董彩云告訴記者,如今當地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公務員平均水平,教師的工作勁頭更足了。
“但也要看到,教師數量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董彩云說,一些學校沒配齊配足專任教師,一名教師承擔多門學科教學任務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鄉村學校教師隊伍不穩定等問題較為突出。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文屏鎮中心小學校長甄蘭芳調研發現:“一個鄉鎮有11所小學,卻連一名專職音樂教師都沒有?!闭缣m芳建議,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師資配備新標準,解決農村小規模學校師生配比不合理的問題;繼續加強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音體美專職教師配備;在培養環節增設師范班,在本地招收定向生,畢業后服務家鄉教育,增強隊伍穩定性。
鄉村振興——
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鄉村教育發展
鄉村教師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這與鄉村振興的國策密不可分。
在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看來,一方面,鄉村教師隊伍的規模、結構與質態決定著鄉村教育的質量,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先導性、內源性力量;另一方面,鄉村教師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在鄉村社會治理、現代科技推廣、鄉土文化傳承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何讓鄉村教師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代表委員將“提升綜合素質”作為關鍵。
“農村現代化離不開鄉村教育的發展,而鄉村教師的素養直接決定了鄉村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比珖f委員、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蘭臻扎根鄉村教育35年,她表示,近年來教育數字化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打下堅實基礎,接下來要開辟連接城鄉的教研信息“高速路”,讓各種好課、高標準專業培訓在網絡高速路上“奔馳”,讓鄉村教師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同行。
同樣為鄉村教師發展奔走呼吁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自2016年起,東北師大附中開始實施“深耕計劃”,邵志豪帶領學校骨干教師開展對口幫扶,已覆蓋10個省區20個縣。
邵志豪認為,鄉村教師發展的一大瓶頸是缺少同伴資源,即缺少成長共同體?!耙粩嗵嵘l村教師素質水平,為他們提供資源共享的平臺,讓他們可以通過網絡獲得更多所需資源。要建立以縣域為單位的專業成長共同體,讓鄉村教師不再是無援的‘孤島’,而是可以‘抱團’共同成長的團隊。”邵志豪說。
對于以高質量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感到責任重大。他表示,要通過多種教育幫扶形式打通區域人才發展的“神經末梢”,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更要注重實現從“輸血”到“造血”,從“扶智”到“提質”的雙重轉向。
丁建寧認為,鄉村教師在鄉村振興中有三重身份。一是引領者。鄉村教師應當為社會培育一批有鄉土情懷、有志于投身鄉村振興的人才。要通過教育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二是建設者。要重塑鄉村教師“新鄉賢”定位,推動以教育為核心的創新要素輻射到基層管理、經濟發展、科技服務等社會治理環節,助力鄉村治理良性發展。三是倡導者。要引導鄉村教師開發本土教育資源,深化教育對象對鄉村發展的認識,激發其對鄉風文明的價值認同,強化其投身鄉村振興的自覺。
強化保障——
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鄉村長期從教
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宏偉事業里,要讓鄉村教師有奔頭、有勁頭。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第二中學校長庹慶明說:“要出‘硬核實招’,從提高待遇、解決實際生活困難等方面給予鄉村教師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尊嚴感和幸福感,還要改革教師隊伍評價體系,從思想、價值、需求、質量、制度5個方面明確評價導向,為建設有素質、有能力、有情懷的高質量鄉村教師隊伍指明方向。”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志勇在針對縣域高中的調研中發現,縣教育局局長、高中校長和教師認為提高教師待遇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最有效舉措的比例分別達68.4%、77.1%和86.6%。因此,張志勇建議,提高中西部地區新入職縣中教師待遇保障水平,為中西部地區縣中新進教師設立為期3至5年的生活補貼,按照中央和省級政府出臺的保障性住房進校園政策,支持教師周轉住房建設。
“最偏遠的地方最需要教育堅守?!比珖舜蟠?、黑龍江省漠河市立人學校校長馬建國建議,“希望國家設立專項幫扶計劃,讓邊境地區學校與名校實現精準結對幫扶;設立邊境高寒地區教師特殊津貼,在編制、住房、職稱評聘上予以傾斜,吸引更多年輕、優秀教師長期在邊疆、鄉村地區任教?!?/p>
“不僅要用待遇留人、環境吸引人,更要用事業打動人?!崩铎`建議,努力創設教師成長機會和能力提高環境,暢通城鄉教師交流機制,讓鄉村教師有職業發展成就感。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建議,對鄉村教師加強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的培訓,全面提升鄉村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創新鄉村教師編制管理,加大編制統籌力度,加快解決結構性緊缺問題;依法保障鄉村教師待遇,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鄉村長期從教。
(本報記者楊三喜、韓曉萌對本文亦有貢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