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2-06-13 14:54:06
原標題:青島市南區:重塑金融發展新格局
來源:中國日報網
“金融”是市南區產業發展的底色。作為青島最早的金融集聚區,開埠之初,市南區就擁有了大清銀行青島分號、德華銀行和謙順銀號;上世紀20至30年代,中山路區域已發展成當時有名的“洋行一條街”;上世紀90年代后,大批金融機構紛紛落戶東部城區,香港中路成為青島的第一條金融街。市南區的發展歷史,也是青島金融的發展史。
站在新的發展階段,市南區乘著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東風,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深化“金融賦能”,構建金融和類金融機構加速集聚的“強磁場”,打造區域性財富金融、科創金融高地。
在2022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青島市南區委書記王鋒再次向創投風投界的精英翹楚發出邀約:成為市南區的“最鐵合伙人”,共同開啟市南區“金融新紀元”。
提升發展力,搭建金融資本投放“新平臺”
在“寸土寸金”的市南區,高附加值的金融業無疑是區域轉型的強大引擎,也是夯實既有優勢產業的最優選項。為了實現金融業突圍發展,市南區不斷為金融資本開放新場景,發力財富金融、科創金融,聚焦實體經濟振興發展的24條產業鏈,實行“一產業一載體一政策一基金”,持續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用金融賦能數字經濟、高端商務、時尚消費、航運物流、文化旅游等市南區的主導產業。
2022年5月20日,青島市南區舉辦“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服務企業”大會,表彰2021年度市南區高質量發展“最鐵合伙人”(攝影 董志剛)
城市更新建設是當下青島各級各部門正在開展的重點工作,如何解決更新建設過程中資金方面的巨大缺口?市南區充分發揮金融業集聚優勢,多次舉辦專題對接活動,組織區屬平臺公司與銀行進行交流,建立對接機制,快速直接地滿足項目的融資需求。
據介紹,截至目前,市南區累計達成融資意向20億元,未來三年,還將有超過600億元的資金投向城市更新領域。
與此同時,市南區致力于恢復老街區的金融功能,打造比肩上海外灘的金融聚集區。按照“三年任務、力爭一年完成”的要求,以5A級景區標準提速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在前期已投入176億元的基礎上,未來三年將再投入130億元。未來的中山路街區,資本將加快聚集、文化將更加厚重、業態將更加豐富、人氣將更加旺盛,將塑造成為全國歷史城區更新的典范。
加速創新力,開放金融資本裂變“新場景”
投資未來的人,才能擁有未來。市南區科技產業雄厚,基礎扎實,不僅集聚著10家國家級和省級科研院所,還擁有各類創新平臺166個、高新技術企業236家、人才24萬人,10家企業主導或參與了國家或行業標準制定,累計擁有知識產權2643件,數字經濟年均增長20%以上,新經濟發展勢頭迅猛。
為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市南區將科創金融作為發展重點,著力構建風險投資、孵化貸、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科技金融產品的供給體系。通過市南區產學研創新聯盟,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技術轉移中心等創新平臺,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經濟等成果加快轉化落地。國家工信部聯合中科院共同設立的青島數字萬融科技公司和銀聯旗下銀航云科公司等山東區域總部在市南區相繼落地,在數字金融、供應鏈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業態集聚優勢。
為了發揮好科技創新與金融協同發展的“連接器”作用,市南區以金融為先,結合“招引”與“培育”,加速實施“小金花”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引導重點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擴充上市培育資源,為工業互聯網、高端制造、“四新”經濟提供資本加速器,計劃五年培育各類“專精特新”企業350家以上,建成行業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00個以上,發布100個以上的工業賦能場景,推動以軟件信息、人工智能等為主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實現倍增。
“這些都是金融資本偏愛的投資項目源,也是未來資本市場的爆點,目前市南區在培育的上市企業超過20家,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籌建金融科技研究院,聚集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助力青島未來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現金融科技企業突破100家的目標。”市南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優化服務力,厚植金融資本成長創富“新生態”
據統計,市南區目前擁有133家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占到青島市的一半;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2%、占全市總量的33%;市南區還擁有6家A股上市公司,1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65家企業在齊魯、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是山東省金融機構最集聚、業態最豐富的城區之一。為了助力金融業態提質升級,厚植金融資本成長創富“新生態”,今年以來,市南區從政策體系、營商環境再到產業生態、城區氛圍,全方位協同發力,進一步完善支持金融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借助創投風投集聚高質量資本力量,撬動財富金融和科創金融加速發展。
流動性是金融資本的特質,渴求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的環境。市南區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的目標,制定出臺優化營商環境40條,推出了新修訂的20條惠企新政和配套政策,“免申即享”惠企資金從往年的1.9億元提升到今年的5.1億元。
同時,市南區還設立了100億元產業引導基金,1億元應急轉貸基金,對新引進金融機構和企業最高獎勵1.5億元。為了打造創投風投發展的最佳生態,市南區將加大對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投早投小”的創投風投機構招引和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實繳資金規模給予最高5000萬元的獎勵,培育證券市場私募股權基金等各種基金,基金管理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
除此之外,市南區還聚焦集聚金融人才,加快推進全國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試點,深化落實“1+2+N”的人才政策。同時,加快引進國際一流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管理咨詢機構、資產評估公司等高端機構和優秀團隊,保障金融機構健康發展。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更多的有識之士看好市南區、投資市南區。據了解,近期已有華民財欣投資基金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戶市南區。
增添吸引力,打造外資金融新高地
市南區金融業正在加速對外開放。今年一季度,英大泰和人壽青島分公司落地市南區,市南區的各類外資金融機構達到28家,占全市的四分之三,提升了外資金融的集聚度和區域開放度。
2022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上,青島市南區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青島市南區委宣傳部供圖)
外資金融機構扎堆市南區,看中的是區位優勢、產業優勢、政策環境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更看好市南區發展金融業的決心與信心。
英大泰和人壽青島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機構選址時,市南區作為青島市政治、經濟、金融中心,也是青島市最為發達的城區,營商環境非常好,是英大泰和人壽青島分公司的首要選擇,“辦事務實高效,真心為企業分憂解難,市南區積極協調工作,并協助我們選址,使我們能夠快速完成籌建工作。”
“外資金融機構落戶青島,不僅構建起業態豐富的金融產業鏈,而且對青島企業‘走出去’起到了強大的支持作用。企業融資更加便利,融資渠道也更多元化。”市南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招引特色外資保險、外資資管等機構補鏈、強鏈,按照機構類型給予最高600萬元獎勵,強化外資金融集聚特色。每年新增金融機構和企業100家以上。” (中國日報青島記者站)
【責任編輯:蔡東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