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6-13 11:13:06
原標題:培根鑄魂踐初心 啟智潤心育英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自2020年4月掛牌成立以來,設立于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的山東省高校思政課教學名師高瑞鵬工作室,努力探索把孔繁森精神和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有效路徑,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堅持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從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聊職特色的紅色思政教育品牌。
一是打造思政“金課”,為立德樹人“培根”
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模式。工作室不斷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形成了“貫通式教育+開放式教育+體驗式教育”三式教育為特色的思政教學模式。同時,通過課程思政貫通學生培養全過程,突破專業限制開設線上課程,搭建社團、紅色教育基地等各類平臺開展思政教育實踐,充分利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參與者,讓思政課“亮”起來。
工作室協同通識課、專業課教師,不斷推進英模文化融入課程、創建紅色示范課堂,以研討會、備課會、展示會等形式共同提煉通識課、專業課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行業中的英模案例,在不斷的切磋交流中共同成長。
由工作室成員孫劍、胡春霞主持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于2020年12月被立項為山東省學校思政金課建設項目。工作室主持人高瑞鵬、董秀花聯合專業課教師劉倩婧共同挖掘思政元素、一起設計的專業課程“機械CAD/CAM應用”于2021年4月被立項為山東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建設項目。2021年9月,由工作室成員孫劍、王書麗等主講的《英模引領、述往思來——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專題參加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榮獲一等獎。
構建“主課堂+”立體教學模式,實現主課堂與拓展課堂的結合。著眼“大思政”格局,搭建“主課堂+拓展課堂”的立體教學模式,以實踐課堂、網絡課堂、通識課堂、專業課堂等不斷拓展教學時空。
“行走的課堂”拓展了實踐時空。以此為主體,搭建“一體兩翼”的實踐教學新模式,推動理論與實踐有機對接。依托課程進行“專題式”實踐教學;依托假期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開展“綜合式”和“嵌入式”實踐教學,推動思政課向課堂外延伸拓展。依托知行社、法律社團、悅讀社、帷幕影社等社團創新行走式課堂,開展紅色研學和宣講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聊城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邀請社區的革命軍人為師生作“傳承紅色血脈,擔當時代重任”主題系列講座,讓紅色旗幟引領、社團跟進、學生參與,達到教師提高能力、學生受到教育的雙贏效果。
網絡課堂拓展教學時空。推動思政課向網絡空間延伸拓展,依托3門思政必修課和2門選修課的網絡資源共享課教學平臺,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學資源,打造“紅色講堂”系列微課品牌,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滲透力和影響力。
通識課堂拓展人文視野。圍繞思政課教學目標,開設“孔繁森精神”“經典閱讀”“聊城地方紅色革命人物”“電影欣賞”“音樂欣賞”等人文通識選修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豐富了思政課堂的內涵空間。
二是傳承紅色基因,為立德樹人“鑄魂”
工作室立足聊城,挖掘曾在聊城戰斗和生活過的金方昌、馬本齋、孔繁森等紅色人物事跡打造紅色案例,舉辦專題講座,講好聊城故事,傳播聊城紅色文化;以紅色為主題,開發電影欣賞、音樂欣賞、閱讀欣賞等課程。開發了“聊城紅色故事”選修課,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講好聊城故事和聊職故事,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讓思政課“厚”起來。
傳播紅色文化,涵養思政教育。工作室借助紅色書庫、黃河大合唱藝術團、魯西“四史”體驗館等平臺,讓學生走進歷史、了解歷史,啟迪學生心靈,發揮思政教育鑄魂育人的功能。工作室成員參與紅色宣講隊伍,通過黨課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面向黨員干部、社區群眾、高職學生和中小學生4個群體進行宣講,播撒紅色種子,把思政課上到百姓的心坎上,讓思政課“活”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打造英模文化品牌。工作室充分利用冀魯豫邊區革命歷史資源,以英模精神鑄魂、以工匠文化筑夢,讓學生通過了解不同時期的英模人物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堅定理想信念。
工作室充分利用孔繁森“曾是一名優秀技校生”這一勵志典型,打造孔繁森精神和紅色基因學習、研究、傳承高地。工作室成員參與編寫、出版了《孔繁森的初心可以這樣講》《新時代的召喚:孔繁森精神》《追憶與傳承——聊城革命人物故事》等系列專著。
三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立德樹人“潤心”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雙輪驅動,讓學生在學科教學之中感受其所蘊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的關鍵節點。學校開展系列主題活動,積極與各種傳統節日相契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于實踐活動中,拓展德育途徑,豐富教學內涵,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自覺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力軍,能夠給予學生更為深刻的感知,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四是創新志愿服務,為立德樹人“啟智”
以“通識—專項—實踐”3輪聯動形式推進。工作室培養學生在奉獻愛心的同時,提升職業素養,塑造服務社會的優良品德。以知行社、大學生法律協會等學生社團為依托,通過校內外活動,結合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不斷豐富課程體驗。
以思想引領為中心促學生勇擔使命。志愿服務是促進青年學生全面發展的新途徑,也是高校立德樹人、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工作室注重通過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走上社會大舞臺,了解社會需求,在實踐中增長才干,把個人追求和國家發展、社會需要緊密結合起來。
工作室成員注重在活動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用活動引領青年。通過活動為廣大青年樹立先進典型、指明前進方向。以講好“我心中的英模故事”為主題策劃了系列活動,加強學生思想交流,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思政教育是一項立德樹人的偉大事業,工作室將把名師工作室建設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模文化的“宣傳隊”,永遠保持滿滿的正能量,做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跑人”。
(高瑞鵬 孫劍 胡春霞 王書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