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4-16 08:51:04
原標題:推進集團化辦學 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推進集團化辦學 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酉陽自治縣”)以集團化辦學為抓手,以教學模式優化為載體,通過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深化教研等全方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資源互通共享,激活教育均衡發展動能
酉陽自治縣通過差異化組建教育集團19個,構建了緊密型、“名校+”學區型、銜接型、合作型四大辦學模式,形成“總校引領、分校跟進、城鄉聯動”的協同機制。例如,重慶市酉州高級中學校與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深度融合,全面接入后者的管理模式和教學資源,實現教材、課程、教研同步,并引入“雙師班”課程和全日制同步課堂,使縣域學生共享名校師資。同時,建立“教育規劃、課程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管理、研究培訓”五大共享機制,推動跨校教研、送課下鄉常態化開展,僅2024年一年就組織干部教師交流770人次,培訓2萬余人次。
在硬件資源整合上,酉陽自治縣實施“三同步”管理模式,統一教學質量監測與反饋系統,精準診斷薄弱環節并進行針對性改進。例如,重慶市酉陽縣車田中心小學校、重慶市酉陽縣板溪鎮中心小學校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小學校教共體幫扶下,教學質量躍升,多次在市級交流中展示經驗。酉陽自治縣義務教育標準班額占比提升12%,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增長26.6%,城鄉教育差距顯著縮小。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破解了“優質生源外流”“鄉鎮教師流失”等難題,更形成了“多校共品、一校一色”的辦學格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初級中學校依托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校的教研支持,開發了思政校本課程。
教研創新驅動,構建質量提升閉環體系
酉陽自治縣聚焦教學質效,打造“研—教—評”一體化閉環。依托“九思語文工作室”“N次方數學工作室”等教研平臺,開展課題共研和精準幫扶,近3年立項市縣級課題30余項,涵蓋農村教育、紅色思政等特色領域。例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小學校的藝體教師評價機制改革獲得市級獎項,其開發的“土家擺手舞與體育課程融合實踐”被納入市級課題。同時,酉陽自治縣創設“總校課題引領+分校實踐轉化”機制,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二中學校教共體通過總校統籌學科銜接課程研發,指導初中成員校優化教學策略,使高中入學適應性指標提升18%。
數字化賦能成為教研創新的重要抓手。酉陽自治縣創建的“育人酉數”平臺已覆蓋27個教學場景,動態監測優質資源覆蓋率、教師專業成長率、學生綜合素質達標率、家長滿意度指數、教育均衡指數等核心指標。該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定位教學薄弱環節,如2024年監測發現部分鄉鎮小學英語聽說能力達標率不高,酉陽自治縣19個教共體隨即啟動“‘雙師’課堂+AI智能糾音”專項提升計劃,半年內達標率躍升至89%。這一模式入選重慶市“雙減”工作優秀案例,并被國家教育部門專題報道。
機制改革破局,筑牢持續發展制度基石
酉陽自治縣以制度創新破解教育堵點,建立“專班+政策+考核”“三位一體”保障體系。成立督導專班,出臺縣域《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明確“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優先配置教育資源”原則,未來將新建13所學校,其中包括4所幼兒園、3所小學、3所高中。在師資建設上,創新“縣管校聘、集團培用”機制,設立教師編制“周轉池”,動態調整副高級崗位配額,2024年評選縣級名師15人、名校長4人,培育市縣級骨干教師616人,2名教師入選國家級別榮譽榜單。
考核評估機制是改革落地的關鍵。酉陽自治縣實施“捆綁式”考核,將成員校辦學質量納入總??己梭w系,并對“名校+”學區實行單獨考核。例如,2024年對重慶酉陽縣麻旺中學等6所鄉鎮薄弱校實施“教學質量進步獎”專項激勵,推動其平均分差從23.7分縮至9.5分。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建立畢業生3年成長檔案,追蹤教育成效。
在政策協同上,酉陽自治縣挖掘“組團式”幫扶等政策潛能,與山東省東營市第一中學、重慶市第八中學校等22所名校合作,構建“跨區域教研共同體”。例如,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派駐管理團隊入駐重慶市酉州高級中學校,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計劃,一年內培養學科帶頭人12名。此外,酉陽自治縣設立集團化辦學專項基金,用于教師培訓、課程研發和設備升級,為持續創新提供動能。
酉陽自治縣教育系統通過資源整合、教研創新與制度突破,讓多所鄉村校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躍升”的轉變,教育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胡斌 朱镕江 甘再富 張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