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25-04-10 09:22:04
原標題:古泉復噴涌 流水再叮咚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古泉復噴涌 流水再叮咚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付麗麗
泉水被稱作“地下水的天然露頭”。
清明時節,冬麥新綠、嫩柳舒條。在陜西渭南市富平縣齊村鎮街子村南的千年古泉——藥王泉池,清澈的泉水一股股地涌出。滿臉喜悅的村支書胡國勝說:“這附近,還有油坊泉等三口古泉咕咕往外冒水呢!”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隨水利部在陜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調研發現,在我國華北平原、汾渭谷地等不少地區,一度干涸、斷流的泉眼近年來又“活”了過來。山西晉祠千年古泉難老泉30年來首次復流,山東濟南的趵突泉、黑虎泉持續噴涌……而這背后,是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不懈努力。
富平縣地處陜西關中平原和陜北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0%。“20世紀70年代以來,地下水成為富平經濟發展的主要水源,導致地下水位下降,這是溫泉河古泉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富平縣水務局局長劉天奇說。
劉天奇介紹,2000年以來,東雷二期抽黃灌區為富平縣提供農業灌溉用水,使得全縣農業灌溉水源由以地下水為主轉換為以地表水為主。尤其是近年,富平縣通過采取地下水超采區超載區治理、關停自備井、開展水源置換等舉措,使地下水位逐年上升。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濟南因泉水聞名。但上世紀九十年代,趵突泉、黑虎泉等濟南名泉曾多次停噴,趵突泉最長停噴時間達926天。
“影響泉水噴涌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降水,二是地下水開采。”濟南市城鄉水務局泉水保護處處長潘炳江說。為了讓古泉早日“活”過來,濟南市實施封井保泉、涵養水源、生態補源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泉水持續噴涌。
涌在地表,功在地下。古泉復涌是我國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推進泉域治理保護的一個縮影。北京斷流多年的陳家莊泉等81處泉眼實現復涌;1982年斷流的河北邢臺百泉,自2021年7月以來持續復涌,形成水域面積約790畝……近年來,水利部會同相關部門就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印發多份方案,針對華北地區及10個重點區域精準施策,多地泉眼出現復涌,泉域保護治理成效顯著。
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超采區劃定成果顯示,與2015年相比,全國地下水超采區面積總體下降,超采量、超采程度顯著降低,本次地下水超采量較上一輪減少50.3億立方米,減少31.9%;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8.83萬平方公里,減少51%。
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也為泉水保護增添了技術“羽翼”。潘炳江介紹,濟南在趵突泉、白泉等泉域建成了213個地下水位監測點,形成比較全面的地下水水位監測體系,水位監測數據同步上傳至濟南智慧水務平臺大數據中心,可以遠程分析、管理泉水保護數據。
從泉水復涌到穩定噴涌,泉域治理保護為人民美好生活、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完善地下水綜合治理體系;強化地下水取水總量和水位雙控,完善地下水監測評價預警體系;加強泉水調查監測。持續開展華北地區等地下水超采治理,鞏固拓展北京、河北等深層地下水人工回補試點成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