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4日訊 近日,2024山東省委一號文件(以下簡稱“一號文件”)發布,再度聚焦“三農”工作,指出要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等方面,“千萬工程”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其內涵也在不斷迭代。
今年“一號文件”的出臺,意味著山東要將這套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普遍指導性的經驗,融會貫通地轉化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思路辦法和生動實踐。學思路、學精髓,更要敢實踐、會實踐,對比今年山東“一號文件”里的新點、亮點,看山東如何拿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三農”方案——
糧食穩產保供方面,放大單產優勢,守護糧食安全。去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開展噸糧田創建”,而德州早在2022年就有超過50%的“噸半糧”核心區實現產能目標,一度刷新當地糧食單產紀錄。2023年,德州“噸半糧”創建擴面提質,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建成全國首個百萬畝“噸半糧”示范區。今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中,提出“開展區域性整建制‘噸糧’、‘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由點及面推廣糧食增產經驗,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契合設備更新的“年度主題”,以基礎設施升級推動農業生產深入挖潛、農村生活品質跨越。“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老舊低效農業設施改造升級”“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大現有先進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力度,加快研制高端、智能、急需農機裝備”等內容,這無疑是對“設備更新”策略在農業領域落地生根的具體詮釋,有望推動農業結構向機械化、智能化、現代化方向調整,以硬件設施的升級助力行業生產效能的躍遷。與此同時,“一號文件”也提出,要“加強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村‘雙千兆’網絡建設,行政村5G網絡通達率達到95%以上”等內容,以新基建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提升農業農村的數字化程度,助力農文旅等新業態的發展,為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塑產業、促就業,激活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在就業崗位穩定供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升農業發展質效等方面有著基礎性意義,能夠充分激發廣大青年投身鄉村建設實踐的熱情。推動產業振興,首先要用好一方水土,把“土特產”三個字琢磨透。2022-2023年,山東連續兩年,每年有8個品牌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蟬聯全國第一;“農字頭”的山東“土特產”更是已經服務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餐桌。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挖掘‘土特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石榴、黃精、桑黃等特色產業”,意在繼續為山東“土特產”品牌梯隊擴容,讓更多特色農產品成為山東的“金名片”。
另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推動產業振興最關鍵的是要讓農民得實惠。近年來,鄉村農文旅等領域不斷涌現新的熱點、消費增長點,在延長農業價值鏈的同時也為老百姓提供了多元就業選擇,更好地滿足老百姓對增收的期待。“一號文件”也新增了“支持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新建旅游民宿集聚區10個、精品文旅名鎮20個,培育一批鄉村旅游目的地”等內容,從生產層面來講,有助于推動鄉村產業融合,培育附加值高的融合新業態;從消費層面來講,則有利于鼓勵農村地區創新文旅供給,增強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與持久性。
除此之外,“縣域”也是今年“一號文件”里的一個高頻詞。如“推進縣域電商直播基地建設”“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布局建設縣域產地公共冷鏈物流設施”“以縣域為單位,分類編制村莊規劃”“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達到200家”等等,從商貿物流到空間布局,從基礎設施到生活服務,以縣域資源統籌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城尾鄉頭”的重要銜接關口,縣城既是城鄉要素流動、資源集散的中樞,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山東堅持以縣域為核心,統籌規劃、精準施策,大力發展縣域經濟,不僅有利于挖掘本地資源潛力,也有助于整體提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全國縣域經濟的創新發展樹立了鮮活的范例。
從2004年至今,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1年聚焦“三農”問題,顯示了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堅定意志。山東緊跟中央步伐,在戰略層面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日拱一卒”的穩步實踐,持續推動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向鄉村振興轉移,不斷開啟現代農業強省建設的山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