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8日訊 10月8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解讀《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
今年9月20日,國務院批復《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趙曉暉介紹,《規劃》是全省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省級相關專項規劃和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開展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
《規劃》共11章43節,包括“規劃背景-目標任務-總體格局-規劃舉措-實施保障”5個部分。《規劃》著眼山東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在東北亞的地緣優勢,對標對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對山東的定位和要求,提出我省戰略定位為“面向東北亞、‘一帶一路’的雙向開放新高地,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岱青海藍、魅力宜居的齊魯美麗家園”。規劃到2035年建成“山清水秀、城鄉融合、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安全永續的美麗國土”,并建立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11項指標構成的規劃指標體系。
《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統籌優化農業、生態、城鎮和海洋等功能空間布局,在全省范圍內構建“一群雙核、兩屏三帶、三區九田”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具體來說,農業空間方面,重點建設萊州灣、威海、日照海域三大海洋漁業集中發展區,保護魯北、魯西北、魯西南、汶泗、湖東、沂沭、魯東南、膠萊、淄濰九大農田集中區,打造“三區九田”農業空間布局。生態空間方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和一體化治理,筑牢魯中南山地丘陵、魯東低山丘陵生態屏障,保育沿黃、沿海、沿大運河生態帶,構建“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城鎮空間方面,圍繞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完善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載體功能,持續優化城鎮體系和新舊動能轉換空間布局,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和用地效率,形成“一群雙核”城鎮空間布局。此外,《規劃》還對海洋空間、基礎設施等作出布局安排。
這是一部“多規合一”的規劃。《規劃》深度對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綜合統籌各部門“十四五”專項規劃以及各類相關規劃60余項,以“七網”建設行動為牽引,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統籌交通、能源、水利等3000余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空間布局,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對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這是一部充分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規劃。《規劃》牢牢把握國家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通過優化區域和城鄉功能布局、用地結構和要素配置,統籌安排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的空間布局,加強對重大戰略和優勢地區的空間保障和引導,為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體系提供規劃支撐。
這是一部體現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規劃。《規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洪澇風險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各類空間發展底線,夯實全省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的空間基礎。注重存量空間盤活利用,合理布局增量空間,以資源和空間利用方式轉變倒逼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
這是一部塑造高品質國土空間的規劃。《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完善各級生活圈體系,既從宏觀層面推動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資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也從微觀層面積極回應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文化、體育、開敞空間、城市安全等訴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宜居舒適的人居環境、更加普惠優質的公共服務。
這是一部“數、線、圖”一致的規劃。同步建設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將《規劃》確定的各類空間布局、控制線、指標、名錄、清單等管控要求數字化,確保規劃目標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責。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空間規則引擎等技術,借助“實景三維”“透視山東”等三維空間體系建設,構建“即時分析、實時展現”的全省規劃“一張圖”,實現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規劃,為推進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