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4月3日至8日,山東省委宣傳部開展“走運河文化體驗廊道” 主題采訪,聚焦大運河沿線高質量發展,展現各類經濟園區、貫通運河旅游航線、保護修復運河生態、加強遺產遺跡保護利用、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等方面亮點和成就。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6日訊 號稱“水脊”的濟寧市汶上縣南旺鎮,是古代大運河全線的最高點。每年的枯水季節,大運河往往會因為此處水量不足而導致斷航。明代永樂年間,為解決南旺運河通航問題,工部尚書宋禮采用當地農民白英的建議,在上游大汶河筑戴村壩,又開挖一條小汶河“引汶濟運”。
戴村壩的修建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以濟運河水道,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臟”,故把戴村壩譽為“運河之心”,它也是與都江堰齊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雨季的戴村壩,碧水似從天而降,飛流直下,形成一道如絲綢般流動的瀑布,激流奔涌。“戴壩虎嘯”景觀在京杭大運河上描繪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壯麗畫卷。
由于戴村壩引汶濟運的樞紐作用,保障了明清兩代600多年的漕運暢通,對我國南北經濟交流、文化融合、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歷史變遷,現在大汶河水經過戴村壩已不再進入大運河,而是流入東平湖,在當地發揮著蓄水、攔沙、緩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