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 今年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攻堅年”,面對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重任務,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持續優化服務,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閃電新聞記者從今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保系統加大環評簡政放權力度,創新環評服務水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審批服務,加強“三線一單”和規劃環評宏觀引導,實施環評事中事后靶向監管。數字顯示,山東是全國部分省級行政權力事項下放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
今年7月,省政府頒布《關于調整實施部分省級行政權力事項的決定》,其中,建設項目環評省級審批權限除跨市的項目外均予以下放,實現了應放盡放、減無可減、放無可放,是全國下放力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同時,針對受疫情沖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積極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在生態環境部豁免10大類30小類的基礎上,山東省進一步擴大實施范圍,延長實施期限,確定對22大類47小類原需登記表備案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長期豁免管理;在生態環境部對17大類44小類試點告知承諾的基礎上,山東省確定對18大類46小類開展試點。同時,積極服務民生保障,將生豬養殖項目納入告知承諾審批,提高生豬養殖項目服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實行告知承諾項目5273個,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審批效率。
在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介紹,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不斷創新環評服務水平。一是提供精準服務。今年4月,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優化環評審批服務助推重大項目建設的若干措施》,提出了推進環評審批提質增效、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強化空間管控宏觀引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審批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助推重大項目建設等十項措施,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二是再造運行流程。制定出臺了《建設項目環評文件評估審查內部程序規定》,對環評的審前服務、受理、評估、審查和調度通報等環節明確流程、時限和要求,實行并聯提速,報告書類項目環評審批時限統一提速至25個工作日;報告表類項目提速至18個工作日,審批效率明顯提升。三是完善重大項目落地機制。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對接發改、交通、工信等部門,梳理全省重大項目1330個,省級審批重大項目31個,按月調度項目進展,逐一明確聯絡員,提前介入,主動了解企業在生態環境方面的政策需求,研究解決措施。針對企業反映的普遍性問題,多次召開行業對接會,進行答疑解惑和政策解讀。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運營出現暫時性困難,對此,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統籌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審批服務,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疫情防控與生態環境保護一起謀劃、一體落實,確保疫情防控不松懈、項目建設不耽誤。一是通過“網上辦”審批服務、“不見面”技術審查、“零接觸”現場踏勘,減輕企業負擔,減少人員接觸,方便辦事企業。二是疫情防控期間,對國家和各地黨委政府認定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建設項目,臨時性的豁免環評手續。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醫療機構應急新增的CT、車載CT、移動DR等X射線影像設備豁免輻射安全許可手續,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對1116個疫情防控急需的三類建設項目提供了環評應急服務。
中央要求,要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山東省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了由分管省領導任組長的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工作組,省生態環境廳組建專班集中辦公,統籌推進落實各項任務。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介紹,今年以來,省級技術組對各市“三線一單”初步成果進行了多次集中審核,開展了京津冀、環渤海、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省際銜接,形成了全省“三線一單”成果,已經通過生態環境部技術審核,正在籌備省政府發布相關事宜,為實現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奠定基礎。還修訂完善了規劃環評召集審查程序,出臺了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實施細則,明確區域管理機構的主體責任,要求結合產業定位特點開展現狀評估,成果由項目環評共享,大大簡化了環評文件編制內容,縮短了環評編制時間,降低了項目成本。
今年11月,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的若干意見》,在優化小微企業環評審批服務、激發小微企業活力的同時,持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通過完善環評溯源和過程監管,壓實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嚴懲環評領域弄虛作假行為。葛為硯表示,山東出臺的《山東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技術復核工作方案(試行)》,重點復核化工石化、紡織化纖、冶金機電、建材、醫藥、火電、造紙、危險廢物處置、核與輻射等高污染、高風險、生態影響大的行業,對一批存在質量問題的環評編制單位和編制人員按規定進行了處理,倒逼環評編制單位提升能力水平,提高環評文件質量。
閃電新聞記者 郝愛印 王舒薇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