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4-08 13:44:04
原標題:“奔跑經濟”撬動千億消費產業鏈,提升城市品牌價值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丁雅梔 崔瑾玥】“今年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跑了三場馬拉松。”剛跑完廈門馬拉松的徐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馬拉松賽事幾乎停擺3年后,徐凡再次穿上速干衣和跑鞋,穿梭在各個舉辦馬拉松和越野賽事的城市間,重啟了熟悉的“奔跑旅程”。進入2023年以來,各地競相組織路跑賽事(根據世界田聯競賽規則,“路跑”賽事包含馬拉松、半程馬拉松以及覆蓋多個不同完賽距離的比賽),公眾的參賽需求也迎來“報復性井噴”。從賽事消費,到構建“跑步生態圈”,再到“體育+旅游+文化”,參賽者們正在“馬不停蹄”地撬動千億消費產業鏈。
“參賽帶貨”成消費新驅動
4月2日,世界田聯精英白金標賽事廈門馬拉松鳴槍開跑。在起跑點3.5萬人中,不乏專業馬拉松選手、初出茅廬的新手,以及像廖洪濤一樣的業余路跑愛好者。他們頭戴遮陽帽,身著速干衣,腳踩專業跑鞋,腰間還圍著迷你腰包。
廖洪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是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必需裝備。他以自己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雙跑鞋上千元,速干衣大幾百,算上護腿、跑步襪、補給營養品,總價值達好幾千元。
路跑裝備一直是各大品牌的掘金池。而徐凡在近年來發現了一個新趨勢,那就是參賽的知名跑者在體育領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擁有了自己的“流量”。在眾多跑友的關注和追隨下,“參賽帶貨”正在成為路跑裝備提升品牌影響力的新方式。
在跑步達人身體力行的“帶貨”之下,國產品牌也逐漸創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此前有媒體在2022年末統計了近5年間北京馬拉松跑鞋品牌的占有率,前十榜單上的國產跑鞋的占比不斷增加。一位市場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23年3月,中國選手何杰和楊紹輝在無錫馬拉松刷新了塵封逾15年的中國馬拉松紀錄,而他們參賽所穿的國產跑鞋也成為公眾在賽事之外的關注點。
“一部2.5小時的城市宣傳片”
馬拉松不僅是一項體育賽事,更是一場城市的狂歡,帶動起覆蓋吃住行游購娛的全產業鏈。根據全球著名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體育2020年發布的《中國馬拉松人群與消費洞察報告》,衍生旅游方面,50%的跑者有外地參賽的經歷,過去一年平均花費為4598.84元。外地參賽的跑者,71%會品嘗當地美食、特色小吃,64%會在當地旅游觀光。
徐凡給記者細數了她的賽事開銷:“報名費一般在120元到200元之間,在一些熱門賽事中,報完名5分鐘內就要訂好酒店,否則酒店價格會更高,位置也不理想。此外還有交通費和餐食費。”她計算了此次參加廈門馬拉松比賽的費用,報名費、火車票、酒店住宿費和餐食費等加起來人均約為2000元。
對于主辦城市來說,舉辦馬拉松賽事還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機遇之窗。2023年4月初開跑的重慶馬拉松就巧妙融合了城市特點與賽事特點,舉辦了一場以“馬拉松火鍋”為亮點的消費節。而即將開跑的揚州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則側重展示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揚馬”的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季衛忠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揚州是國內唯一用歷史人物來命名馬拉松賽事的城市。“因為鑒真和尚出生在揚州,他曾六次東渡的人生經歷,與提倡堅韌不拔的馬拉松精神不謀而合。”在路線設計方面,揚州此次起用了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認證的跑步路線,不僅專業性高,更貫穿了揚州市最著名的景觀。季衛忠告訴記者,即將開賽的“揚馬”約有兩萬人參加,40%為外地游客,其中包括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參賽人員。“揚州也是為數不多由政府直接參與賽事舉辦的城市,致力于全力保障賽事,向外界展示最美的揚州。”
體育產業專家馮一博近些年一直在從事“文體旅”融合的研究,他在采訪中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越來越多的主辦城市已經意識到路跑賽事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他們會在參賽包中附送景區門票、公交地鐵卡、特色伴手禮等,還會聯動餐廳、酒店對參賽選手補貼優惠。比賽在保證專業品質的同時,也在不斷增強文旅屬性。馬拉松正在成為城市的會客廳,演化成一個全民歡慶的節日。此外,媒體傳播會讓城市品牌價值快速提升:“轉播一場馬拉松至少需要兩小時30分鐘。在這個過程中,城市的景觀、風土人文、保障能力等各方面都會在轉播鏡頭中充分向公眾展示,相當于一部城市宣傳片。”
擴大“體育人口”促提升空間
在中國,參與馬拉松的人群數量正快速上升。根據《2023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國共備案133場路跑賽事,其中全馬賽事有61場,半馬及其他項目72場。馮一博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盡管已呈現“井噴”式增長,中國馬拉松的經濟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提質增量。比如,在賽事策劃中避免同質化。此外,主辦方也應充分注意辦賽風險,兼顧賽事的推廣價值和安全性等。
當前,2023年國內規劃的賽事數量已超過疫情前,并出現很多新趨勢。“很多城市正在打造路跑賽事矩陣,很多文旅景區也在打造特色賽事,多元化的賽事產品供給正在滿足不同類型跑者的需要。”馮一博進一步表示,“體育產業對于促進消費具有巨大帶動作用,核心就是持續擴大體育人口。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發力,讓更多的人崇尚健康,養成運動習慣,成為體育人口。這樣,‘奔跑的經濟’這塊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