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2023-04-08 13:43:04
原標題:中國種企目標盯著“世界一流”,多家企業講述發展雄心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海南特派記者 楊沙沙】“力爭早日進入全球種業前五”“到2035年爭創世界第一種業企業”……《環球時報》記者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感受到中國種子企業的雄心勃勃。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國兩會以及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俄烏沖突、極端天氣、高通脹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糧食價格近些年經歷劇烈波動,糧食安全成為世界關注的重大問題。在此背景下,種子作為“農業芯片”,對保障糧食安全意義重大。中國種子企業打造全球一流企業需要多久?《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今年的關鍵詞是兼并、重組”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剛結束,4月1日,被稱為“中國種子行業最大盛會”的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就接棒在海南三亞召開。據稱此次報名參會人數超過3000人,重量級院士專家、國內龍頭種子企業等悉數到場。《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跟博鰲論壇井然有序相比,種子大會主辦方似乎沒有預料到會有如此多的人參會,準備顯得不足。
但臺上嘉賓的發言,顯然是醞釀已久,各育種領域的頂級科研工作者直擊種子行業痛點,提出解決之道。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 按照“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的戰略部署,我國種業振興領域各項工作全面展開。
不同于歐美幾大種子企業壟斷市場,中國種子企業小而多。2022年8月,農業農村部答記者問中提到,國內有兩家全球前十強的農作物種業企業,但多數種子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全國7372家種子企業涉及水稻、玉米、小麥、蔬菜等30多種作物相關業務,資產總規模2700多億元,種子銷售收入740多億元。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是中國其中一家躋身全球前十的種子企業,不過與世界巨頭仍有著不小差距。
“發達國家種業企業最顯著特征,就是對技術、人才、資源、資本等創新要素具有較高集成組裝能力,像電腦主板一樣,使科研、生產、市場、投資等都能找到相應‘接口’,推進創新成果快速產出和轉化。”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漁業漁政管理局和全國畜牧總站負責人2022年8月表示,做大做強種業,必須要做優做強一批具備集成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種業龍頭企業。
“對于中國種子企業來說,今年的關鍵詞是兼并、重組。”在采訪中,多名企業家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提及,雖然中國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種子市場,但跟美國杜邦、孟山都(目前已被德國拜耳收購)等國際種子巨頭相比,中國種子企業還有很大差距。只有通過兼并重組,才有希望比肩歐美種業巨頭,盤活國內種子研發、育種、商業化等環節。
種子企業的IPO難題
實際上,中國種子行業近些年在海外一直有布局。2016年,中國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高價并購瑞士先正達。《華爾街日報》當時報道稱,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外資收購,先正達是全球第三大種業公司。合并后,國際人士稱,全球農化格局呈現中美歐“三足鼎力”。2017年,隆平高科與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對美國陶氏益農巴西特定玉米種子業務的收購。
而中國種子企業內部的兼并、重組、上市等,進展不大。《華爾街日報》3月29日報道稱,期待已久的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IPO(首次公開募股)將不得不再多等一點時間。3月28日晚間,上交所取消先正達發行上市審議會議。先正達之前計劃通過此次IPO籌資逾90億美元,如成功,將成為逾十年來A股市場最大IPO。對于先正達上會取消一事,業內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透露,先正達募資額太高,目前A股市場正處于全面注冊制落地的關鍵期,可能是為了平穩市場。
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有限責任公司毛雨曾幫助國內一些種子企業上市輔導,她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梳理中國種子企業的上市流程:上市輔導、申報及審核、注冊及發行三大步驟。由于中國種子企業多數體量比較小,毛雨一般建議企業去主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上市。一家種子企業理想狀態下,一年左右可以上市。
但實際情況是,中國種子企業成功上市的案例非常少。“持續盈利能力、內部控制的規范性是影響農業類項目公司IPO的主要問題,”毛雨稱,農業類項目處于競爭激烈的行業環境中,且易受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多種不確定性影響。因此,證監會交易所高度關注農業類項目的持續盈利能力問題。
下一個種業巨頭會是誰
盡管上市比較難,毛雨表示,近些年來,資本市場對中國的種子企業“還是非常友好的”。毛雨所在公司也成立很多區域產業基金,幫助種子企業融資上市。但這個投資門檻需要滿足相應板塊的要求,要具備核心技術且具有相應的研發能力。
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大荒墾豐”)總經理劉輝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和國際種業巨頭相比,中國種子企業目前迫切需要做強做大,“做強的核心是創新,研發新品種,做大就需要考慮并購,通過兼并重組迅速做大”。劉輝表示,種子企業跟其他行業不同,育種周期特別長,審定一個新品種需要5到7年。北大荒墾豐目前每年的研發投入在1億元左右,占全年營收的5%,在國內種子行業中居于前列。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種子企業研發總投入57.5億元,不如拜耳、科迪華等任何一家的研發投入。
為了加強研發能力,北大荒墾豐目前建立的研發平臺,對標的就是當年的孟山都。“沒有強大的利潤,就無法支撐巨大的研發支出,”劉輝也向記者表達了資本的重要性,“我們的目標是5年后營收達到100億元,按照現在的水平,應該進入全球前五了,肯定需要資本助力”。
“無論上市或是被并購,獲得資本的加持,是很多創新育種企業者的夢想,”海南博收種業創始人張曉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相他更愿意將公司打造成“中國的坂田”。坂田是一家日本蔬菜種子公司,其研發的西蘭花種子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在65%—70%之間。張曉升希望做一家技術型并保持持續創新的高價值蔬菜種子公司,而不是一家資本打造的公司。他也認為,要打造“中國版種業巨頭”,核心是讓公司積極創新,保證持續的競爭力,這樣才有不斷擴大的市場。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