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2-22 13:42:02
原標題:公共數據“活起來”更要“跑起來”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公共數據“活起來”更要“跑起來”
來源:經濟日報
真正讓公共數據“活起來”“跑起來”,需要用制度創新打破“數據鐵籠”,用技術賦能實現安全效率并重,用場景驅動激活市場活力。公共數據只有真正為公眾所用、普惠共享,才能回歸其數據要素的本質,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
推動數據價值化,公共數據須先行一步。作為數字時代的“新石油”,公共數據開發利用已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更是對我們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量。
國家數據局的一項測算顯示,2024年我國公共數據調用量超5361億次,支撐起了“一網通辦”“單一窗口”等高效政務服務,而數據驅動的產業創新,更是催生了智能駕駛、精準醫療等一批萬億級應用市場。
基于當前公共數據使用實際,中辦、國辦于去年10月印發了《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強調要把推動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擺在最突出的位置。強化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前提是對公共數據獨特的“三重屬性”要有科學認識:
一是權威性。公共數據來源于政府部門、公共機構或公共服務企業等,涉及公眾利益、社會管理、資源環境、經濟運行等多個領域,公共數據質量高、覆蓋面廣,能夠為金融、交通、醫療等領域提供可信賴的數據資源。比如,北京市通過整合交通數據來優化信號燈配置,提供實時公交到站信息,讓全市擁堵率下降了15%。
二是賦能性。公共數據既是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燃料”,也是推動社會治理從“經驗決策”轉向“精準治理”的“導航”。公共數據的動態更新與跨域融合,讓城市“智慧大腦”變得更加聰明。比如,環保部門借助實時監測數據定位污染源,應急響應效率可提升40%。
三是共享性。公共數據的開發利用,讓數據價值能實現普惠共享。比如,山東某市通過開放信用數據,幫助中小微企業省去了繁冗的融資審核流程,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之一。
盡管潛力巨大,但公共數據開發利用仍面臨多重障礙。據報道,有省份政務系統對接的50多個部門中,僅有30%的數據可跨層級調用,制度壁壘讓數據“各自為政”,而權責不清又導致“數據孤島”林立;也有用戶反映,公共數據質量參差不齊,不少公共數據存在重復或字段缺失,數據“不好用”、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客觀上也影響了數據價值的實現。此外,一些基層單位因技術能力不夠、收益機制缺失等,陷入了“不敢用、不愿用、不會用”的尷尬循環。
破解上述難題,真正讓公共數據“活起來”“跑起來”,需要在制度、技術和場景上“三箭齊發”。
用制度創新打破“數據鐵籠”。近日,國家數據局宣布將于3月1日起正式上線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通過統一賦碼、互聯互通,讓供數單位在平臺發布數據資源和產品信息,用數單位找數據“像網購一樣便捷”。同時,通過構建公共數據“一本賬”,加強授權運營規范化、透明化,進一步降低全社會用數成本。
用技術賦能實現安全效率并重。在充分保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價值的轉化,就必須做到數據“可用不可見”。實現這一要求,要善于運用數據沙箱、區塊鏈等技術賦能,構建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讓用數單位便捷建模用數又不接觸原始數據,既能釋放數據價值又能保障隱私安全。
用場景驅動激活市場活力。以具體的數據應用場景為導向,通過數據的流通、應用和價值化,充分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推動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涌現,從而激發市場的創新活力。這其中,要更加注重對多元市場經營主體融合生態的系統構建,以場景牽引開發,打通數據要素價值實現路徑。
數據為民,方得始終。公共數據只有真正為公眾所用、普惠共享,才能回歸其數據要素的本質,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