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2-09 13:13:02
原標題:讓更多人受益個人養老金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讓更多人受益個人養老金
來源:經濟日報
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我國全面實施。人社部等5部門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將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推開至全國。中國人民銀行等9部門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作出重要部署。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兩年進展如何?相關政策舉措有哪些新變化?
建構夯實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
鄭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教授):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標志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建立。同年,《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發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36個城市(地區)先行實施,意味著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質性推動落地階段。兩年來,試點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制度總體運行平穩,截至2024年11月底,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超7200萬人。2024年12月,人社部等5部門印發《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個人養老金制度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
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屬于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范疇。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主要包括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具有重要意義。從國家角度看,有利于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僅靠單一支柱難以構建完善的養老保險體系,多支柱相互配合已成為國際共識。從參保人角度看,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養老需求。第一支柱具有較強的剛性,制度整齊劃一,屬于“規定動作”;第二支柱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屬于“單位自選動作”;第三支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屬于“個人自選動作”。這三個動作組合在一起,基本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養老保障需求。從高質量發展角度看,對金融市場結構優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以及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此次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專門針對試點遇到的問題進行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豐富產品種類,增加選擇空間。新增產品范圍,在原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四類金融產品的基礎上,將國債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范圍,即擴展為五類金融產品。新增產品目錄,將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納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豐富儲蓄存款和公募基金項下的產品品類,推動將更多養老理財產品納入。鼓勵開發符合長期養老需求的產品,如個人養老儲蓄、中低波動型或絕對收益策略基金產品等。
第二,增加提前領取情形,滿足更多特殊需求。2022年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規定了一種正常領取情形(即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和兩種提前領取情形(即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定居)。新發布的《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三種可申請提前領取的情形,包括參加人患重大疾病、領取失業保險金達到一定條件、正在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三,豐富領取渠道,提供更多便利。原來的政策規定,參加人達到領取條件,可向商業銀行提出申請。新規在保留商業銀行作為領取渠道的基礎上,將各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包括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增加為新的領取渠道。
第四,完善領取方式,尊重個性化選擇。原來的政策規定,參加人可選擇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但領取方式一經確定不得更改。新規在保留參加人可選擇領取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參加人提出變更領取方式,商業銀行應當受理”的規定。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圍繞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未來,需從以下方面著力促進個人養老金長期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目前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實際范圍通常被局限在開戶銀行的平臺上,對于非該銀行代理的保險、基金、理財產品以及非該銀行的儲蓄產品形成了一定的購買壁壘。應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平臺,參加人登錄該平臺即可全面查詢、選擇并交易所有個人養老金產品。
二是做好投資風險提示。不同個人養老金產品的風險程度存在較大差異,風險提示至關重要,既要做好不同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資產配置公示和風險等級確定工作,又要根據所確定的風險等級,分類展示個人養老金產品,讓參加人對產品風險一目了然。
三是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相關金融機構要做好個人養老金投資咨詢服務,以“銷售適當性”為原則推薦合適的產品。探索開展默認投資服務,即鼓勵金融機構在與參加人協商一致的情況下,當參加人未作投資選擇時,根據其年齡和風險偏好等進行默認投資,在此過程中需充分保障參加人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個人養老金相關產品持續擴容升級,其供給優化有哪些新特點?
優化供給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
劉云龍(北京工商大學中國養老金融研究院院長):個人養老金制度是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柱。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有利于通過個人養老金融投資和儲備提高養老保障水平,促進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養老金融是綜合運用信貸、保險、債券、股權、理財等金融工具,滿足社會成員的多樣化養老需求,服務銀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總和,包括養老金管理、銀發經濟融資與風險管理、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及老年群體金融權益保障等。發展養老金融是促進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的關鍵著力點,需加快建立完善養老金融體系,全力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
從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來看,個人養老金是我國養老金融發展的突破口。截至2024年11月底,試點兩年時間,36個城市(地區)超7200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可見,居民期望增加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
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目的,就是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具備條件的人員在年輕時進行養老儲備,并通過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實現積累資金的保值增值,在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職業年金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份積累,為老年生活再添一份保障。個人養老金的運營管理由三個階段構成:一是繳費階段,二是投資階段,三是領取階段。在繳費階段,目前個人養老金繳費上限是每人每年12000元。在投資階段,參加人在符合規定的范圍內自主決定個人養老金的投資計劃,包括具體的投資產品、投資金額等。在領取階段,可以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這三個階段的稅收安排采取“EET模式”,即繳費可從稅前所得扣除,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領取時個人養老金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國際養老金發展實踐看,養老金改革與稅制改革、金融改革互聯互通。自2024年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下一步,需落實落細稅收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策激勵作用。
試點兩年,個人養老金制度運行平穩,但“三低”狀況依然存在。一是相對于開戶人數,實際繳存人數比例低;二是相對于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12000元繳存上限,個人實際繳存比例低;三是實際繳存中用于投資的資金比例低。因此,推動個人養老金健康發展,亟需促進養老金金融、養老產業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金融生態協同發展。
目前,個人養老金相關產品持續擴容升級。截至2024年12月10日,個人養老金產品目錄包括857款產品,其中儲蓄產品466款、基金產品200款、保險產品165款、理財產品26款。除保險產品外,理財、儲蓄、基金等產品均具有運營穩健、長期增值的特征。其中,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和風險相對平衡,波動較平緩;儲蓄產品本金收益有保證,適合具有保本需求的消費者;基金產品風險水平相對較高,也有望獲得更高的長期收益,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較高的消費者。
總體來看,個人養老金產品供給優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新特點。一是允許國債投資。投資者不但可以獲得無風險收益,而且能獲得長期限利差收益。二是允許特定養老儲蓄。由四大國有銀行提供,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三種方式,有5年、10年、15年、20年四種期限,可獲得高于同期限商業存款的利差收益。三是允許指數基金投資。首批推出85只權益類指數基金,其中跟蹤寬基指數的產品78只,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7只,包括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中證A500指數、創業板指數等寬基指數基金、ETF聯接基金。相較此前權益占比較高、主動管理型的養老目標基金,指數基金投資的價值在于:被動投資,費率降低;緊盯市場或行業指數,分散風險,波動降低;指數構建公開透明,便于投資者選擇。
中國人民銀行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健全金融保障體系、促進養老財富儲備和保值增值作出重要部署。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需逐步豐富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品類,落實好相關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機構研發符合參加人養老需求、具有長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支持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開發專屬個人養老金儲蓄產品;完善個人養老金提前支取機制,保障參加人特殊需求。
試點兩年來,先行城市(地區)成效如何,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
總結借鑒個人養老金試點
楊曉奇(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老齡經濟與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作為我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制度設計,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城市(地區)先行實施已有兩年,積累了寶貴經驗。
貼近生活強化宣傳效果。個人養老金制度在發達國家已發展多年,在我國還是新生事物,如何貼近不同年齡段群體做好宣傳、讓廣大居民主動參與是首要前提。石家莊市創作拍攝了兩部短劇,分別在“石家莊人社”微信公眾號、抖音以及銀行網點、公交、地鐵等人流密集場所滾動播放。其中,一個短劇聚焦年輕人的現實生活,他們有體面的工作,主動儲蓄意識不強,想投資但對金融知識了解不多,防范風險意識不足,對未來養老比較迷茫。短劇抓住年輕群體這一普遍特征,及時宣傳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益處,既能被動儲蓄,又可投資理財,風險也相對較小。另一個短劇瞄準中年人的生活寫照,他們的工作已相對穩定,有一定儲蓄,距離退休時間不是很遠,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后資金封閉期不是很長,能享受到稅收抵扣優惠政策,有意愿也有能力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兩部短劇有的放矢貼近兩類目標人群,顯著提升了宣傳效果和影響力。
深入調研挖掘目標人群。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符合條件的人群都對個人養老金感興趣,部分群體收入較低,無法享受稅收優惠紅利;部分群體考慮資金封閉期太長、流動性差等還在觀望。如何精準鎖定目標人群,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的關鍵。上海市人社局和大數據中心合作,鎖定辦理或關注職業年金和職稱信息查詢、養老保險待遇測算、人才資格認定等業務的人群,通過浮窗或彈窗定向推送個人養老金相關信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規定,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可在繳納環節享受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優惠政策,廣州市通過數據統計、實地走訪等進行摸底調研,錨定符合稅收優惠享受范圍的群體,并以這些群體為目標開展宣傳和服務。實踐證明,這部分人群對個人養老金的關注度較高。
加強服務提升操作便利。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從開戶到投資需經歷多個環節,尤其到投資階段,還具有一定風險。因此,持續提升服務效能,是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的重要保障。呼和浩特市人社局聯合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12333服務熱線、各商業銀行等開展個人養老金“暖心服務送上門”活動,在線為參保群眾進行個人養老金業務咨詢和開戶辦理,并強化主動服務理念,不僅在全市公布商業銀行個人養老金服務電話,而且相關金融機構提供上門開戶、繳費等服務。
完善產品做好投資服務。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后如何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從而實現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是參保群眾廣為關注的問題。個人養老金產品涉及理財、儲蓄、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對非金融領域的投資人而言,很難快速作出相對正確的投資選擇。青島市鼓勵金融機構做好專業投資服務,光大銀行青島分行深入街道社區,在樓長的配合下挨家挨戶宣傳個人養老金產品,幫助客戶進行投資選擇。招商銀行構建了一套基于客戶視角的資產配置方法,針對不同人群的風險承受程度,設置“保障打底”“穩健增強”“進取提升”三個維度,方便不同人群進行投資選擇。養老金融成為青島市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發力點,不斷豐富完善產品圖譜,拓展客戶選擇范圍,有效滿足了不同群體投資需求。青島市也是我國北方地區率先集合了特定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以及商業養老金的試點城市,其養老金融產品豐富,市民開戶數和繳存額穩步提高。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市累計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171.96萬個,繳存額7.75億元,按照青島常住人口1037萬人推算,約6個青島人就有1人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調查表明,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吸引力有差異,30歲至50歲的中高收入人群是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繳費和購買產品的主力軍,吸引他們最主要的原因是“提前為退休養老做準備”和“抵稅”。隨著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不斷擴大覆蓋面、提高繳存額是長期的系統工程。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建議充分利用人社部信息平臺,加強與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數據庫比對分析,持續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