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5-01-22 09:17:01
原標題:以優秀鄉村文化涵養鄉風文明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優秀鄉村文化涵養鄉風文明
來源:光明日報
【面面觀·藝術鄉建】
中國鄉土社會擁有豐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遺產,這構成了鄉村傳統文脈的基石,也是滋養鄉風文明的重要源泉。每個鄉村都在世代相傳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人文史話、傳統技藝、民俗習慣、節慶活動、地方美食等鄉土文化,它們都是構成鄉風文明的內核與精髓。
在傳統文脈的不斷演化與變革中,鄉風文明的內核也隨之改變,它與鄉村所處的時代相呼應,也成為關聯鄉村社會凝聚力與認同感的重要來源。村與村,人與人的緊密聯系,往往需要鄉風文明來達成溝通,從而增強鄉村社會整體的穩定性。鄉村需要傳統文脈涵養鄉風文明,這是高校開展藝術鄉建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什么樣的文脈就會孕育什么樣的鄉風。一方面,要發掘整理以鄉村為基礎的傳統文脈,形成一種符合社會價值的新形式,以此改善鄉風文明、引領鄉風美。中國美術學院師生走進偏遠山村,對古村落建筑彩繪、木雕技藝展開搶救式記錄,運用數字化手段,精細掃描雕刻紋理、彩繪圖案,分類整理成冊,為這些瀕危技藝留下翔實資料;西安美術學院聚焦西北鄉村民俗,對傳統秦腔臉譜繪制、皮影鏤刻技法深入調研,訪談民間藝人,還原技藝傳承脈絡,讓古老藝術重見天日。
另一方面,針對傳統文脈的創意也尤顯重要。通過創新性解讀、積極正面重構,傳統文化能夠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四川美術學院在鄉村設立實踐基地,引入“藝術+民宿”項目,邀請村民參與民宿裝飾設計,將蜀繡、竹編等元素融入室內外布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河北鄉村助力打造“文化集市”,組織村民將剪紙、面人等手工藝品展銷,配合現場制作演示,吸引游客駐足。耳濡目染下,各地村民也在嘗試加入這種傳承形式,從而在高校教育本職工作發揮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在云南大理漾濞縣,己路河村農民自發開起了自己的品牌專賣店,古老技藝在市場活力激發下煥發生機,融入了現代生活。
鄉風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與教育息息相關。從結合傳統文脈的角度出發,教育的實踐性與鄉村文化實際需求相契合,孕育出一種深刻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在鄉愁記憶與鄉村創意的共同作用下,新的城鄉紐帶關系逐漸形成,和諧共生理念深入人心。不少開展藝術鄉建的學校將優秀的鄉風文明轉化為豐富的教學成果,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部分地方院校開設鄉土文化課程,邀請民間藝人進校,如講述剪紙、皮影制作等技藝,手把手教學生創作。山東省某縣中小學將本地柳編技藝引入勞技課堂,孩子們學習編筐、簍等簡單物件,不僅鍛煉動手能力,更在觸摸柳條、遵循編法中領悟先輩勤勞堅忍品質,傳承文化基因。
以優秀鄉村文化涵養鄉風文明是一項系統且持久的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組織、村民多方聯動。高校在參與鄉村建設時要明白,唯有守護好鄉村文化根脈,創新傳承利用方式,才能讓鄉村文明之花長盛不衰,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讓鄉村成為人們詩意棲居的精神家園。
(作者:陳勁松,系云南藝術學院副院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