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1-15 09:11:01
原標題:山東慶云:小手藝年味濃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慶云:小手藝年味濃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文/圖
1月7日,2025德州“運河大集”新春季暨冬游齊魯“好客山東(德州)”賀年會啟動儀式在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文博園舉辦。當?shù)靥厣炙嚸袼醉椖考辛料啵簧俦镜孛癖姾屯獾赜慰蛧^。
展位上,紅白相間、造型喜慶的醒獅帽售價30元一個,前來試戴、購買的民眾絡繹不絕。“這是純手工織的嗎?”“3歲的小孩戴多大的合適?”站在展位里邊的孫紅麗,耐心回答顧客的咨詢。
她是慶云縣中丁鄉(xiāng)綜合文化站站長,也是今天醒獅帽的“代銷員”。為給縣里的大活動營造熱鬧氛圍,孫紅麗帶著鄉(xiāng)里的代表性手工藝品來參加展會,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銷售一空。
放在平時,慶云縣舉辦重大文旅活動,總會邀請手工藝人現(xiàn)場展示作品。1月7日的活動現(xiàn)場,中丁鄉(xiāng)醒獅帽加工廠的負責人苗澤梅因為太忙,才會委托孫紅麗帶產(chǎn)品參加。
“年前好幾個訂單,客戶急著要,廠里走不開。”苗澤梅說,十幾年前,她開始從事圍巾、圍脖等棉毛織物的制作。加工廠采用訂單式生產(chǎn)模式,來了訂單,她將產(chǎn)品制作環(huán)節(jié)拆解,分配給員工,有的負責編織毛線,有的負責貼上裝飾品。如今,中丁鄉(xiāng)有上百人和苗澤梅一起干活,熟練工一天能編織十幾個醒獅帽。2024年10月至今,苗澤梅對外銷售醒獅帽約5萬個。
慶云縣位于山東省西北部,靠近河北省與天津市,明代洪武年間即稱此名。近年來,各地文化旅游業(yè)帶動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案例頻頻涌現(xiàn),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人文歷史,讓慶云縣開始重新審視本地文化和旅游資源。
黨委、政府的幫助扶持,為慶云縣的民俗文化生態(tài)保護搭建了平臺。同時,當?shù)乜此撇黄鹧鄣男∈炙嚕驗榈玫娇茖W保護兼之帶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在春節(jié)來臨之際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今年70歲的李文剛,是慶云縣東辛店鎮(zhèn)北趙村人。年輕時候,他在家具廠上班,工作是給櫥柜畫畫。家具廠效益不行了,李文剛開始給人做墻繪,畫畫的手藝一直沒丟下。現(xiàn)在,他用烙鐵在三合板上作畫,熟練的烙畫手藝遠近聞名。
“網(wǎng)上買一塊三合板20塊錢,我上午畫一幅,賣50元。”李文剛說,喜歡烙畫的人挺多,但是愿意掏錢買的人少。他不一味追求掙錢,要是光想著錢,烙畫也畫不好。
這兩年,李文剛在村里開辦免費的“家庭烙畫課堂”,教室就在他家,學生是本村和周邊村的孩子們。李文剛說,烙畫是祖宗留下的一門手藝,丟了可惜,很多孩子已經(jīng)入門了,他們就是傳承和傳播烙畫手藝的“蒲公英”。
如今,慶云縣靠民俗手藝吃飯的人越來越多。
住在慶云縣城的魏玲玲,進了農(nóng)歷臘月就沒閑著。4年前,她跟本地一位師傅學習制作面點,用普通的白面加入菠菜汁、南瓜汁調(diào)色,捏成小動物的形象,或者參照生日蛋糕的造型做成“壽糕”。
三層的“壽糕”,用面捏出小動物、水果的造型貼上去,一個能賣到180元。今年,魏玲玲又進行創(chuàng)新,推出了面點年貨禮盒,里邊裝著蘋果、鯉魚造型的面點,寓意“平平安安”“年年有余”。
魏玲玲觀察,越來越多的慶云人喜歡傳統(tǒng)的東西。可能材質(zhì)、花樣變了,但是能“七十二般變化”的老手藝,跟春節(jié)緊緊連在一塊兒,是普通消費者始終難以割舍的民俗情結(jié)。
近期,游客在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一家景區(qū)選購醒獅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