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1-09 08:49:01
原標題:林草種業供給能力提升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林草種業供給能力提升
來源:經濟日報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盤點良種、以備新春的時節。優質樹種、草種是國家重要戰略資源,是遺傳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的重要載體,也是建設林草生態體系、產業體系、科研體系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林草種業發展情況如何?
供應結構優化
“我國是草原大國,草種質資源非常豐富,牧草種類繁多,其中具有飼用價值的牧草就有6700多種。”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司長李擁軍說。
2024年,國產飼用草種產量為5.9萬噸,國產草種市場占有率達70%。綠化草種主要以用于城市綠地建設、草坪建植等方面的羊茅、草地早熟禾、三葉草、結縷草等草種為主。
李擁軍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從草種質資源保存利用、優良品種選育培育、草種擴繁生產等多個環節發力,優良草品種選育和草種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草種自給率逐步提高。2024年,我國各類草種產量超7萬噸。
樹種方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司司長李冰介紹,近年來,我國從4個方面發力優化種苗生產供應結構:一是推進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樹種結構調整,優化林木良種供應結構,調減了樟子松、杉木、馬尾松等產能過剩樹種種子園、母樹林面積,新增生產急需的鄉土樹種、珍貴樹種75個;二是加強采種基地建設,在西北、華北和西南等人工造林及飛播任務較重的地區科學劃定一批林木采種基地,逐步提升鄉土闊葉樹種和耐干旱、耐瘠薄的灌木樹種種子供給能力;三是依托國有林場建設一批保障性苗圃,大力培育鄉土闊葉樹種、珍貴樹種、灌木樹種和優質經濟林品種苗木,重點保障國土綠化項目苗木供應;四是強化供需信息引導服務,從2018年起,國家林草局持續編制發布年度全國苗木供需分析報告,引導廣大種苗生產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
目前,全國共建成各級各類種子生產基地1400多處,其中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294個,省級林木良種基地485個。全國共有各類苗木生產基地21.4萬個,其中保障性苗圃671個。據統計,2024年全國育苗面積為1485萬畝,預計2025年可出圃苗木約240億株,全國苗木供應總體充足。
短板如何補齊
我國林草種業還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解決?“雖然國產草種生產供給能力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完全滿足草原生態修復、草牧業發展和城鄉綠化用種需要。”李擁軍介紹,目前,我國用于城鄉綠化的草品種較少,草種產量較低,高檔草坪建植主要依賴進口草種。2024年,我國進口草種6.62萬噸。
李擁軍表示,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著力解決草種“卡脖子”問題,把不斷提升國產草品種培育和草種生產供給能力作為主要目標,把著力解決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鑒定評價、草品種選育、草種生產等各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發力點,有針對性地破解草種業發展難題。未來,重點強化草種生產推廣工作,積極扶持草種業龍頭企業發展;強化草種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開展科技創新,深挖企業創新潛力,更好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強化政府部門在搭建合作平臺、完善支持政策和草種執法監管方面的職責作用;構建“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草種業發展體系,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推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促進草種業高質量發展。
“樹木種質資源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雖然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3個方面問題。”李冰說,一是在種質資源庫總體布局方面仍缺少保存名優經濟林樹種、珍貴樹種、彩化樹種以及重要鄉土樹種的種質資源庫;二是在種質資源評價鑒定方面還面臨巨大挑戰,“重收集保存、輕鑒定評價”現象依然存在,已開展深入評價的種質資源數量僅為保存總量的10%,為育種創新提供支撐不夠;三是種質資源共享利用機制仍不完善,保存的種質資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李冰表示,將圍繞“綠化、彩化、珍貴化”要求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踐行大食物觀”等重大需求,合理布局一批林木和草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擴充林木種質資源庫,增補一批鄉土灌木樹種、珍貴樹種、彩化樹種、經濟林樹種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豐富草種質資源庫,覆蓋生態修復用草、牧草、草坪草、觀賞草等草種類型,覆蓋重點生態區域,新布局一批草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
此外,完善林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標準體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推動由“重收集保存、輕鑒定評價”向“收集保存與鑒定評價并重”轉變;制定林草種質資源共享利用辦法,對種質資源申請、獲取、利用、信息反饋及惠益共享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發布可供利用的種質資源,讓育種家、企業能夠用上這些資源,真正實現資源“存起來、用起來”。
種質怎么提升
2018年以來,國家林草局相繼編制了《林草種苗“十四五”發展規劃》《林草種苗振興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了《關于推進種苗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草種業發展的工作方案》。近期,國家林草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提升飼草種業水平提出明確要求,力爭到2030年飼草種子自給率達到75%。
李擁軍透露,各地林草部門正積極推進草種繁育基地建設。截至目前,各地已建成并達產的生態修復用草種繁育基地面積近60萬畝,年產草種近2萬噸,已形成青海20萬畝披堿草種子、內蒙古10萬畝羊草種子等大規模優良鄉土草種擴繁基地。預計2025年,各地草種繁育基地達產面積將增長到80萬畝以上,可用于生態修復的草種生產總量有望超過3萬噸。依托重點龍頭企業,聚焦生產和應用實際需求,帶動科研院所開展優良草品種選育、大規模擴繁和生產技術革新等研究。“草種優良品種選育”應急科技揭榜掛帥項目已啟動,中央投入資金超1000萬元,扶持研發團隊針對羊草、披堿草、野牛草等10種具有一定科研基礎的草種開展科技攻關。
李冰告訴記者,全國布局建設“1主6分”7處國家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其中,山東分庫、新疆分庫、湖南分庫已投入使用,內蒙古分庫、海南分庫將于2025年投入使用。目前,我國已建設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原地異地庫161處,共收集保存種質資源10萬余份;各省(區、市)建設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原地異地庫388處。
2023年,國家林草局印發《林草種質資源收集工作方案(2023—2025年)》,計劃利用3年時間新收集林草種質資源8萬份,這是我國首次系統開展林草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工作。目前,全國已鑒定評價林草種質資源約1萬份,為林草良種選育研發和育種創新提供了有力資源保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