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1-09 08:47:01
原標題:新媒體賦能學校音樂教學方式變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新媒體賦能學校音樂教學方式變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省菏澤第一中學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音樂教學中,學校音樂教師不斷深入研究學情和教材,堅持由淺入深、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展開系列教學。教師通過使用新媒體,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音樂課堂、變革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對音樂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鑒賞力和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充分運用網絡音樂資源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菏澤第一中學通過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網絡音樂資源,讓音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教師利用新媒體塑造形象生動、意境逼真的教學情境,改善了音樂課堂氛圍,打破了學校以往由教師主宰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學品質與教學效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引人入勝的教學目的。學校音樂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享受音樂,將學生生活中的音樂與教材鑒賞內容相融合,開展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相較于傳統音樂課堂,網絡音樂資源中的清晰課件、動態曲譜等教學工具,讓傳統器樂教學更加直觀且生動。在進行換氣練習教學時,學生會用到APP中的白板功能,教師直接邀請學生在曲譜上作曲;動態曲譜帶有伴奏,學生可以跟隨伴奏演奏。同時,新媒體課堂也為學生提供了合作與探索的廣闊環境。
學校通過數字化手段,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開闊的音樂展示舞臺。例如,音樂教師會組織學生在全校師生面前進行一場精彩的期末匯報演出。在舞臺表演時,學生用口風琴演奏的兩首動人曲目——《貝加爾湖畔》和《雪絨花》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和喝彩聲。舞臺演出不僅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是他們團結協作、勇敢表現自己的體現,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可能性。另外,在音樂教學中引入的數字技術也進一步幫助學生明晰樂器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引導學生想象屬于自己的音樂故事,體會不同的音樂情感。學校音樂教師通常會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數字技術,引導學生在哼唱環節依托數字技術聆聽不同音色,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課堂的靈動氛圍。在尋找旋律特征的環節中,教師結合樂譜,引導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不同旋律的特征,使學生快速調整學習思路。
利用新媒體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
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高中音樂要求學生在掌握一些基本樂理知識之后,能夠獨立創作作品,這對學生藝術創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菏澤第一中學的音樂教師依托新媒體,將一些較為復雜、抽象的樂理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樂理知識。教師會結合課程目標與內容,提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識層次和音樂基礎,采用為學生所熟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學生在聆聽樂曲時能有效抓住音樂要素,如情緒、速度、節奏、音色等來創作音樂作品,優化相關情節設計。在創編過程中,學生會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能力遷移,體會創意實踐的樂趣,達到提升音樂核心素養的目的。
學校音樂教師遵循“學生主體、分層教學”的教學原則,深入挖掘“‘五育’并舉、學科交融”的教學手段,深化“單元教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中,設計“師生對唱”“為歌曲加入聲勢律動”“配樂朗誦”“為歌曲加入伴奏”等課堂活動,提高音樂教學的趣味性、主體性、多元性和發展性,構建了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功能。在布置音樂作業時,學校音樂教師會鼓勵學生運用音樂制作軟件,通過這一方式,既能鞏固作品主體旋律,又能培養學生創作音樂的能力和追求創新的精神。課后,教師設計多項跨學科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所擅長或喜愛的內容,實現分層設計。在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將多種新媒體技術應用于音樂教學
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
學校音樂教師利用區塊鏈技術,將線上線下的音樂進行融合,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轉化為數據并進行分析,以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另外,區塊鏈還可以協助教師記錄學生對于樂曲的理解程度,并形成評估報告。通過區塊鏈所選的系統,學生也能夠選取學習內容,完成教師所安排的音樂作業。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的探索與協作,實現音樂自主學習。學校將投影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融合,實現了對音樂教育方式的革新。一是營造真實的音樂情境,使學生對音樂要素的理解更加精準,提高對音樂的敏感度。二是進行精確的演奏或示范,將學生平時很少能看到的演奏技巧用虛擬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三是創建可視化的感性體驗通道,使學生的音樂素養與音樂技能得到切實提升。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絡空間進行學習,通過使用虛擬現實設備,利用各種樂器開展韻律訓練,增強對音樂的掌控力。此外,在虛擬教學環境中,學生還能創造新的學習工具,讓自己成為樂器的制作者與設計師。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到音樂教育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認識范圍,突破了學生對音樂認識的時空限制,還讓學生得到了更為豐富的感官體驗。
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校音樂教師為學生創造以“問題”為背景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問題”情境中產生思考,進而在“問題”環境下進行單元話題探索,增強對作品的深刻認識,通過音樂實踐和音樂展示,提升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和人文素養。除了傳統的片段教學、學科技能教學,學校還與時俱進地更新了音樂微課教學。教師從課程標準出發,結合教學實際,全方位運用多媒體技術,圍繞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微課制作。除了制作微視頻,教師還制作了學習任務單、在線微練習、學習資源等配套組成部分,并要求學生基于學校網絡平臺進行微課學習。音樂微課有效融入教學各環節,輔助教師解決了相關教學問題,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創新實踐能力。
菏澤第一中學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創造出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對教育理念進行持續更新,提升了學生音樂實踐的“含金量”,加強了音樂課堂的“沖擊力”,充實了教學內容,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彰顯了學校音樂教師嫻熟運用信息技術打造優質音樂課堂的能力。
(段紅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