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4-12-31 09:00:12
原標題:村里來了大學生村醫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村里來了大學生村醫
來源:光明日報
仲冬時節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洛須鎮洛須村,氣溫已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高原上凍得人站不住腳。
清晨,鄉村醫生更求才巴整理好設備,踏著薄霧出了門,“每天走村入戶的工作得按時完成,今天還得給幾位老人量血壓、測血糖……”感冒還未痊愈,更求才巴說話時帶著濃濃的鼻音。
今年4月,在甘孜州人事考試網上看到該州招聘大學生鄉村醫生的公告——有助理醫師資格證的人員可以免筆試,通過面試后可納入事業編。26歲的更求才巴激動了:“去基層鍛煉,這是個好機會。”一個月后,更求才巴正式成為一名鄉村醫生,為洛須村500多位村民提供近在身邊的醫療服務。
這只是“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的一個縮影。
為了更好地提高鄉村醫生素質能力,打造一支專業化、規范化的鄉村醫生隊伍,自2023年起,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開展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以下簡稱“專項計劃”)。截至2024年12月,專項計劃錄用的近7000名大學生鄉村醫生均已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扎下去,把優質醫療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排則麗耶大夫來了,我們都很高興。”談起大學生鄉村醫生,阿卜力米提·米曼豎起大拇指,“特別是對不方便出門的病人、老年人,排則麗耶大夫都照顧得很周到。”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達木斯鄉雙泉村,人們口中“最偏僻山坡上的村子”——距離縣城有120多公里,開車至少要3個半小時。“除了包車要花錢,在縣里住宿也要花錢,去看一次病至少得用上兩三天。”回想起過去到縣醫院看病做檢查的經歷,阿卜力米提語氣里透著一個“愁”字。
村民看病不便的情況,在今年有了變化。排則麗耶·阿卜杜拉是自治區報考2023年專項計劃人員中的佼佼者。來到雙泉村后,這個00后姑娘展現出了嫻熟的工作能力。
給村里的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上門診療,叮囑他們按時服藥,重點關注孕婦、特殊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健康狀況……村民有什么不舒服都能第一時間找到她,排則麗耶的每一天都格外充實。
“在基層工作我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一課是學會如何交流。”排則麗耶說,“老年人對新事物的看法和年輕人不一樣,在診療、隨訪的時候,我得把醫療知識、醫療政策一點點講給他們聽,讓他們樂意接受。”
“我又沒生病,交醫保有啥用”“為什么醫保年年要交”……如何讓老年人理解醫保的重要性,排則麗耶花了一番工夫:“醫保是國家給我們的保障,誰也說不準什么時候會生病。但如果你有醫保,看病時就能少花一些錢……”面對村民一股腦兒拋出的問題,排則麗耶沒有絲毫不耐煩,一一解答。
踏上從醫路,就要做好吃苦奉獻的準備。洛須村海拔4200多米,生活在這里,首先要適應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家住青海省玉樹州,從小在城市長大的更求才巴克服身體不適,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村里幾乎都是牧民,無論春夏秋冬都要去山上放牧,因此村里患慢性病、關節病的人比較多。”更求才巴說,“這些病痛很難在短時間內治愈,高原上條件特殊,對這些患者更要盡心、細心。”
蒼穹遼闊、草山連綿,行走在夏季的高原是一種享受。但是,在開車“找村民”的路上,更求才巴卻無暇顧及眼前的美景,心里盤算著怎樣才能快點走進草山深處,抓緊時間給大家多做幾項檢查。“其實,走村入戶的工作,夏季比冬季還難做。”更求才巴感嘆,“牧民們分散在草原上,距離格外遠,基本上一天只能走訪一戶。而冬天大多數牧民都回到村子里生活,比較集中。入戶走訪效率會更高,無非就是路上冷了點。”他笑著說。
“年輕人正是干勁兒足的時候。”短短幾個月,風雨無阻,這個小伙子一次次深入牧區,也走進了村民的心里。
干得好,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從小立志成為一名醫生的排則麗耶深知,走上醫學之路并不容易,需要不斷提高自己。從新疆維吾爾醫學專科學校畢業后,她考上新疆醫科大學,學習維吾爾醫學專業。
從校園里的“優等生”,轉變為基層的“全科醫生”,排則麗耶一開始并不適應,“有些病癥在學校的時候學過,但真正獨立上手去處理還是會緊張。只有不斷增加實踐經驗,才能變成合格的基層醫生”。
今年5月,剛來雙泉村不久的排則麗耶接到一通求救電話:一位50多歲的大媽突然在家中暈倒。排則麗耶判斷,病人是低血糖發作了,“這個病人患有糖尿病,她之前用藥不規律,所以才導致低血糖發生”。
看著書里的知識點變成眼前真實的案例,排則麗耶壓下內心的緊張,對病人施救。幸好搶救及時,這位患者恢復了意識。排則麗耶對病人和家人詳細叮囑了用藥與飲食要求,她還經常在隨訪中監督病人按時服藥。“有些病人的臨床表現與書里不完全一樣,這就要求我不斷拓寬知識面,學習最新的醫學動態。”基層工作經歷讓排則麗耶認真思考起學習的重要性,工作間隙也抓緊時間捧起書,希望能讓自己懂得再多一點。
與此同時,排則麗耶正為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而爭分奪秒,周末也顧不上回縣城與家人團聚。“把自己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讓村民們更加健康,我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排則麗耶語氣堅定。
像排則麗耶一樣,想要繼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大學生鄉村醫生還有很多。如何讓年輕人身處鄉野也能持續不斷地“充電”?基于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傅衛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進一步組織開展全面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提升大學生鄉村醫生在醫防管等方面的綜合服務能力,以便于他們更好地勝任基層崗位。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組織開展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實施基層衛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目前,村醫隊伍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比例已超過45%。傅衛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將繼續大力引導大學生鄉村醫生和其他符合條件的在崗鄉村醫生盡快考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并且將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村醫逐步納入鄉鎮衛生院的職稱評聘,讓村醫有更加廣闊的職業上升空間。
留得住,讓更多有志青年在基層施展才華
在基層,點滴的小事累積在一起,就是切實的成就感,這份成就感讓洛須村成為更求才巴的“第二個家”。
最讓更求才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腸梗阻的患者。今年8月走村入戶時,他發現一個年輕姑娘狀態不佳,詢問家人后才知道女孩已經腹痛了好幾天。經過初步檢查,更求才巴判斷是腸梗阻的癥狀,并建議去縣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他們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擔心住院會花一大筆錢。”更求才巴回憶,“但這個病不能再拖了,一旦惡化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在更求才巴的勸說下,一家人終于松了口。他立刻帶女孩趕到縣醫院。因為治療及時,女孩很快康復。
“作為醫生,看到病人轉危為安的那一刻非常高興。”走在村子里,村民們都熱情地招呼才巴醫生進門來,喝一碗自家熱熱的酥油茶。感受到大家對自己越來越信任、越來越依賴,他更覺得責任重大。“現在有不少大學學弟學妹專門聯系我,詢問在村里工作的細節,他們也想要報名專項計劃,成為一名鄉村醫生。”談及未來,更求才巴說,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留下來,讓自己服務的村民再多一點。
“大學生鄉村醫生是我們醫療隊伍的后備軍。”談到專項計劃實施后為基層帶來的變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蘇曉川連連感嘆,“村醫隊伍的年齡結構得到優化,村醫隊伍的知識水平也大幅提升。這些年輕人會成為基層醫療的中堅力量。”
過去一段時間,不少偏遠地區的村醫多為“赤腳醫生”,整體年齡老化、學歷層次較低,且多為“半工半農”,對崗位認同感并不強。據統計,2023年專項計劃已招錄的大學生平均年齡為24歲,97%的人為35歲及以下;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比例為12.5%;大學專科學歷為87.5%。長久來看,大學生鄉村醫生隊伍的年輕化與專業化將為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帶來質的飛躍。
如何讓大學生鄉村醫生長期留任基層?對于不少正在求職的年輕人來說,“工作穩定、待遇合理”是最具吸引力的理由。過去,在北京市延慶區,鄉村醫生招聘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由于地處遠郊,年輕人不愿意來,甚至來了還會走。2017年至2020年,延慶區流失了五名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的鄉村醫生,而2021年至2022年間甚至沒有招到人。
“今年招聘結果讓人驚喜。”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建輝介紹,“通過納入鄉鎮衛生院聘用管理,大學生鄉村醫生薪酬待遇更加穩定,預計收入較之前增加3倍左右,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明顯增強。今年,延慶區招錄到21名大學生鄉村醫生。”
不僅如此,專項計劃編制保障政策也極大地提高了應屆高中畢業生報考鄉村醫生崗位定向生的積極性。今年,北京市定向生報考191人,遠高于2023年報考人數。
據了解,除落實專項計劃要求外,山西、山東、浙江等地還通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定向培養、基層衛生人才招聘等途徑,將一些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納入鄉鎮衛生院聘用管理,實現“鄉聘村用”,讓鄉村醫生隊伍更加壯大。
“當前,我們正在對還未取得編制的鄉村醫生的保險制度進行完善。大學生鄉村醫生在服務期滿后還可以在村與村、縣與縣之間流轉,拓寬服務范圍。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校園,加大專項計劃的宣傳力度,讓更多有志青年在基層一線創造價值。”蘇曉川信心滿滿。
(本報記者 李春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