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12-27 08:56:12
原標題:為“TA們”筑牢權益保障網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為“TA們”筑牢權益保障網
來源:人民政協報
·“銀發族”·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
◆一年來,關注該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們,深入了解老年人在養老服務、再就業、精神文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通過撰寫提案、協商議政、開展調研活動等多種形式,全方位為老年人權益保障筑牢根基,助力更多老人擁有幸福且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讓“銀發族”樂享幸福“夕陽紅”
【關鍵詞】“銀發族”再就業
讓“銀齡”生活有樂有為
再次見到記者時,北京“老太太”馬俊青剛跳完廣場舞回到家中。
此前因為退休再就業,馬俊青接受過記者采訪。如今的她信心滿滿:“在藥店的工作做得挺好,身邊很多同事都是年輕人,學會了不少新鮮事。”
問及對新一年的期盼,她的語氣輕快,“好好工作,再學學跳舞,感覺日子特有奔頭。”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辦公廳主任呂國泉在調研中了解到,像馬俊青這樣有著旺盛再就業需求的“年輕老人”不在少數。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等今年10月聯合發布的抽樣調查數據結果顯示,我國19%的老年人從事有收入的工作。
“在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老年人群是巨大的社會資源。”呂國泉說,“低齡老年人大多身體狀況尚好,且具有經驗和技能等方面的優勢,仍然可以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大齡靈活就業者、農民工等群體一直是呂國泉重點關注的對象。“他們的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就業意愿最為強烈。但隨著年齡增長、勞動能力衰退,他們面臨不少門檻和問題。”
“多數大齡農民工受教育程度較低,接受培訓機會較少,難以適應當前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再就業更易受到限制甚至歧視,需要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關愛。”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呂國泉就此問題向大會提交提案,很快收到了相關部門的答復。
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的意見》,進一步促進農民工高質量充分就業,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全國各地紛紛舉辦針對大齡農民工等困難就業群體的專場招聘會,江蘇等多地還探索建立互助養老點,打開了一條農村老人‘再就業’的好路子,讓老人生活更有盼頭。”呂國泉說,期待未來推動政策加快落地見效,讓更多“銀齡”生活有樂有為。
【關鍵詞】數字權益
與老年人一起擁抱數字時代
打開微信“銀發守護助手”小程序,“風險防范站”“風險知識站”“銀發服務站”3個功能模塊簡潔明了。一旁,閃動的“長輩無憂熱線”的圖標格外醒目,一鍵撥打過去,熱線可以隨時為60歲以上的老人解答支付中遇到的問題。
操作著這個小程序,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璞連連稱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針對老人智能手機“用機難”問題,王璞提交了相關提案。“老人日常活動范圍主要聚焦于居住社區,使用智能手機等產品也基于社區生活場景。”王璞在調研中發現,不少老人由于缺乏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信息辨別能力較弱,更易陷入虛假信息陷阱,或被誘導不合理消費。
在王璞看來,讓老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長期性、系統化的社區支持體系至關重要。
近日,由中國社區發展協會等主辦的全國“社區智慧助老行動”啟動,將全面展開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共享智慧生活的相關工作。
在王璞看來,開展“社區智慧助老行動”等活動,能夠有效激發社會對老年人“數字困境”的關注。“要為社區提供適當資金支持,為參與老年人數字培訓的公益組織保障資源和精力投入的可持續性;創建‘智慧助老’先行示范社區,加強對優秀案例的總結、交流、宣傳及表彰,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王璞說。
王璞表示,新的一年,期待有更多優秀創新的探索實踐,更多人與“銀發族”一起,擁抱數字時代。
【關鍵詞】書香“夕陽”
讓“銀齡”生活充滿書香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已成為閱讀人群的主體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劇協副主席沈鐵梅表示,加強針對老年人的閱讀服務,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在調研走訪中,沈鐵梅高興地看到,如今,不少社區為老年居民搭建讀書看報平臺,開辟“享老”閱讀場景;在老年大學開展讀書分享會,老年人間互相交流閱讀心得;“銀齡書院”等公益組織引導老年人下載和使用聽書軟件,讓閱讀不再受困于視力障礙……
“閱讀,真正成了老年生活的溫馨時刻。”沈鐵梅說,“推進老年閱讀工作,既是保障老年人基本閱讀權益、開展全民閱讀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的必要舉措。”
她注意到,不久前,民政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老年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層面專門對推進老年閱讀工作作出系統性部署。豐富讀書活動、擴大老年讀物供給、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優化老年閱讀環境,有助于滿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助力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可以說,老年閱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變得更充實、豐富、精彩。”沈鐵梅注意到,“《指導意見》還提出,要打造老年人閱讀、休閑、養生、會友的多業態疊加復合空間,讓廣大老年人擁有專屬的閱讀和交流空間。”
“這些舉措進一步貼近了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讓閱讀更易‘扎根’在老年人的尋常生活里。”沈鐵梅介紹說,全國多地已經在探索中不斷擴展閱讀的邊界,“希望在政策的推動下,探索創造更多的老年人‘閱讀﹢’,讓老年人閱讀權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讓‘銀齡’生活充滿書香。”
·“她”·
◆這一年,婦女權益保障的制度和機制在實踐中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保障婦女權益的法治屏障更加堅實,婦女享有的各項權益更加廣泛充分。全國政協委員們圍繞就業性別歧視、生育支持政策、女性身心健康等“她”問題,深入基層一線,傾聽所需所盼,推動了一項項工作落地見效,急難愁盼得以解決。
守護“她”權益 呵護“她”成長
【關鍵詞】“媽媽崗”
“媽媽崗”,“位”來不止于此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首批“媽媽崗”用人目錄;上海市印發《關于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支持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工作環境友好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
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讓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吳海鷹高興不已,“今年以來,北京、廣東、山東、安徽等多地在支持女性靈活就業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探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吳海鷹提交了《關于采取積極措施支持“全職媽媽”再就業的提案》,提出要鼓勵用人單位在車間、生產線、管理崗位等設立“媽媽崗”,同時在社區公益項目中設立“媽媽崗”,為全職媽媽們更好地兼顧工作與家庭提供服務。
“提案‘落地有聲’,是作為政協委員最有成就感的時刻。”吳海鷹說,“更重要的是,讓更多女性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今年6月26日至30日,參加全國政協“樹立正確婚戀觀,賦能育齡婦女創就業,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專題調研期間,吳海鷹高興地看到,不少全職媽媽因為重回職場而變得更加開朗自信。
10月31日,圍繞“保障生育婦女就業權益 營造生育友好社會環境”,全國政協舉行婦聯界別協商座談會,多位長期關注婦女權益保護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再次提出對“媽媽崗”的關注和肯定。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媽媽崗’的推廣和實施還面臨著一些挑戰。”吳海鷹表示,確保崗位的質量和數量、平衡企業的成本和效益、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等,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
“長遠來看,推行‘媽媽崗’是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切實舉措,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具有深遠影響。”吳海鷹表示,相信“媽媽崗”的“位”來不止于此,“新的一年,期待有更多‘媽媽崗’式的創新范例涌現,多措并舉助力女性就業。”
【關鍵詞】數字賦能
數字時代,綻放“她”價值
“一路奔跑,勇敢迎接挑戰,在磨礪中收獲成長。”近日,在接受記者回訪時,陜西榆林清澗縣數字就業中心AI標注培訓師李阿倩這樣總結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如今,數字就業為這個縣城的眾多女性青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為了讓數字技術賦能更多女性,今年1月,全國總工會印發《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方案》,從構建女職工數字技能學習培訓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女職工數字工作技能等5個方面作出了具體工作安排。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馬璐一直很關注女性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提交了《關于推動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的提案》。
“數字技術發展所催生的遠程辦公等靈活就業模式,讓很多女性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成為可能,也讓她們找到了人生出彩的新舞臺。”馬璐提出,通過構建多元化女職工數字技能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營造“政府主導﹢單位支持﹢社會參與”的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友好環境、建立健全有利于提升女職工數字創新創造的體制機制等措施,能夠進一步消除性別數字鴻溝,推動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
調研路上,馬璐高興地看到,不斷完善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擲地有聲。
“一年來,全國總工會圍繞數字技能培訓,進行了諸多的探索和實踐,如開展巾幗勞模工匠數字技能培訓班,推動建設女性數字工匠學院、女職工數字賦能創新工作室等平臺。”馬璐表示,全國各地也通過開展培訓班、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為女職工應對數字經濟浪潮“保駕護航”。
“相信在未來,越來越多的女性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參與者、數字中國建設的推動者。”馬璐說。
【關鍵詞】反家暴
“反家暴不再是‘家務事’”
今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在最高法工作報告中表示:“家暴不是‘家務事’,反家暴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
這句話,說出了重慶靜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靜的心聲。作為連任三屆的全國政協委員,彭靜10余年來一直堅持為反家暴、維護婦女權益呼吁奔走、撰寫提案。
“30多年前剛做律師時,去農村地區宣傳反家暴,她們中不少人會驚訝,覺得這只是家事。”8年前,彭靜見證并推動我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慢慢地,更多女性開始有意識地尋求法律幫助。”
“從反家庭暴力法出臺到婦女權益保障法重新修訂,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治體系不斷完善,廣大女性有了更多為自己合法權益發聲的底氣。”彭靜說,“反家暴不再是‘家務事’。”
近年來,在履職調研中,彭靜發現,經濟控制、遺棄、語言暴力等容易被忽視的家暴形式也值得關注。
“對于這些隱匿性更強的家暴形式,認定、舉證、人身安全保護令執行等都更加艱難。”在彭靜看來,反家暴不僅是法律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要盡快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提升家暴處理效率,防止暴力再次發生。”彭靜說。
除關注夫妻間存在的家暴外,彭靜也一直呼吁立法保護遭遇、目睹家暴的未成年人。
“對于孩子來說,自己親身遭受或者目睹家暴,都是極大的精神傷害。未來,孩子們也會長大成人、變成父母,但是兒時被家暴的陰影會深深影響著他們對于下一代的教育。”在彭靜看來,在調解糾紛過程中,集合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心理疏導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公安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家庭暴力告誡制度貫徹實施的意見》,“反家暴,再次向前推進了一步。”彭靜期待,新征程上,全社會能夠合力筑牢反家暴“防護網”,共繪和諧穩定“同心圓”。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一直以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都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眾多政協委員也積極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建言獻策,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撐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一片“晴空”
【關鍵詞】安全保障
系牢未成年人“安全扣”
寒假即將來臨,“孩子們如何安置”成了不少雙職工家庭憂心的難題。
“每年寒暑假,都是青少年意外事故的高發期。”全國政協委員、云南工商學院董事長李孝軒介紹說,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始終是李孝軒的牽掛。
“青少年安全教育應該是一門必修課。不僅要學習安全常識,還需要有演練科目和專業老師,讓學生甚至監護人熟練掌握相關技能。”一年來,調研路上,李孝軒欣喜地看到,全國多地通過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安全教育系列活動,增強了孩子們在緊急情況下的救助能力。
“校園欺凌,同樣是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和身心健康的社會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孝軒提出,防治學生欺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包括司法機關在內的各方力量齊心協力加以防治。
除了生命安全,近年來,電競酒店、劇本殺、密室逃脫等新興業態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挑戰,也引起了李孝軒的關注。他在全國兩會上建議,將密室逃脫、劇本殺等公共產品納入立法、修法監管范圍,建立前置審查、限制性分級機制,及時跟蹤監測,支持打造益智類、法律推理類、主旋律類娛樂產品。
李孝軒還注意到,這一年,很多中小學以“疏”代“堵”,把劇本殺搬進了學校、圖書館、法庭等,“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增加了對中華傳統文化、法律等知識的了解,這不失為一種‘巧解’。”
“新的一年,我還會繼續關注青少年觸網安全、游戲防沉迷等問題。”李孝軒說,希望捧出更多帶著“泥土”的履職“作業”,為他們系好“安全扣”,助力他們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問題
守護青少年的“心”世界
“近年來,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得到了多方面的健全完善,但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高發、多發、低齡化的態勢還未根本扭轉。”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蔣毅如是說。
2024年全國兩會上,“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入2024年工作任務之一。
一個月后,4月8日至12日,蔣毅跟隨全國政協調研組來到湖北,專題調研“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成長”。
黃石市大冶濱湖學校,一位哽咽的心理老師給蔣毅留下了深刻印象。“當時這位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位孩子的畫作,從毫無章法的凌亂線條到畫紙上開始有了顏色和內容,能真切感受到老師半年來的付出。”蔣毅告訴記者。
回京后,蔣毅再次跟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參與了兩次相同主題的京內調研活動,他發現,心理輔導師資力量短缺問題不容忽視。“只有少數學校配備了專職心理教師,他們中也有一些沒有相應的心理輔導理論知識。”蔣毅說。
10月18日,全國政協聚焦“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護青少年成長”議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蔣毅結合本職工作及調研見聞,提出加大對心理與腦認知前沿技術研發投入及心理和認知科學科普力度的建議,“同時基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篩查結果,應及時關注重點問題人群,做好及時、精準干預。”
通過參與一系列的協商議政活動,蔣毅對青少年“心”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見證了人民政協在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的責任擔當。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項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專業性特點的系統工程,相信在政府和全社會廣泛重視、各方面齊心多維發力下,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之路,守護好孩子們的‘心’世界。”蔣毅語氣堅定地說。
【關鍵詞】天下無“拐”
“讓收買、拐賣兒童行為無處遁形”
12月19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二審宣判,駁回余華英上訴,維持一審死刑判決。
這個判決結果,讓長年關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的全國政協委員、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蔣勝男拍手稱快,“這一判決結果,再次向全社會傳遞了拐賣兒童必將受到嚴懲的強烈信號。”
“我國刑法對‘拐賣’罪行的懲罰,經歷了從無到有,從輕判向嚴懲的演進。”蔣勝男注意到,自3月18日起至12月31日,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
“一年來,多起備受關注的拐賣兒童積案被偵破,因拐賣而分離的家庭重新團聚的故事頻見報端。”蔣勝男說。
“我國對拐賣兒童犯罪的零容忍態度,體現了立法對兒童的特殊、優先保護。”在調研中,蔣勝男曾經見過因孩子被拐而支離破碎的家庭,“在尋親過程中的痛苦和創傷,其他人無法真正感同身受。”
近年來,蔣勝男將目光聚焦到重聚家庭。“即使生活回不到原點,也要幫助被拐婦女兒童家庭有個新起點。”她建議,要建立打拐行動后續聯動機制。
“比如,受害者原戶籍、學籍等因受害失蹤而被注銷的,應予綠色通道盡快恢復。受害者回歸家庭后,所在地社區、社會組織等應定期回訪,及時關注他們的身心需求,避免受到二次傷害。”蔣勝男說。
蔣勝男在調研中發現,一些欠發達地區“重男輕女”等思想仍較為嚴重,她認為,這也是拐賣兒童無法徹底鏟除的原因之一。
“應把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罪的判例作為普法宣講素材,通過網絡、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蔣勝男表示,要普及民眾反拐賣意識、加強法治宣傳,讓“全民打拐”入腦入心,讓收買、拐賣兒童行為無處遁形。“相信終有一日,我們能夠實現‘天下無拐’的愿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