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12-09 09:38:12
原標題:發展新型教學能力 培養高質量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發展新型教學能力 培養高質量人才
來源:中國教育報
我國正處于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型的關鍵期,恰逢互聯網技術和科技創新爆炸式發展的新機遇,高等教育作為實現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環節,事關勞動者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塑造。近年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工程圖學基礎課程教師聯合材料、機械等學科的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創新團隊,深入開展了圍繞新型教學能力的教學實踐,在課程建設與教學創新方面持續發力,發展教師與科技創新相匹配的教學能力。學校教學創新團隊積極從教學認知力、教學實踐力、教學研究力、教學創新力四個方面提升高等教育發展質量。
轉變教學認知力 鞏固教學能力基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學創新團隊的新型教學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習者、學習內容、學習資源、教學模式、引導者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其核心標志是學習效果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創新與優質為特點。
教學認知力是基礎,與以往對教師吃透課程知識點就能教好一門課的傳統認知觀不同,當前的高等教育要求每名教師都要參與到“教書”和“育人”的人才培養全鏈條中,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繼而明確教師的育人方向和方法至關重要。因此,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非常注重教學改革、創新與轉化的教學研究方向性價值體現。同時,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學校教師應對課程、專業、人才培養各個層次都有較高且全面的認知水平。
近年來,學校教學創新團隊基于現代腦電技術深入探索圖學認知的機理和規律,并將其用于教學資源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各環節,構建了覆蓋全課程的圖感訓練庫和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模型平臺,有效支撐了學生圖形感知力和立體思維水平的培養,并結合材料、機械等專業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工科院校學生的專業素養。
夯實教學實踐力 提升新型教學能力
教學實踐力是核心,現代化的優質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的構建是新時期教學實踐的核心,學校教學創新團隊歷時5年,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雙線式課程內容為基礎打造了二維表達與三維構型兼顧的雙線式課程內容體系,并配套課程的特色化教學資源與模式建設,加快“一課一模式”的推進速度。在課程建設中注重數字化、智能化的教學手段與工具的研發、應用和推廣,逐步打磨精品教學內容、教學資源與教學環節,形成優質化教學內容、資源、模式的聯動機制。教師的教學實踐力由知識教授能力向學習引導能力、資源建設與聚合能力、學習評價能力等新型核心能力轉變。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飛速發展,教學研究力作為支撐,不僅是教育教學類專門人才應該具備的能力,更是教師可持續專業化發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教育教學問題的凝練,以各級各類教學研究項目為抓手,將“提出問題—研究方案—教學實踐—教學反思—優化方案—成果凝練”這樣螺旋上升的教學研究與改進的過程,作為教學的新常態,學校教學創新團隊近年來主持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10余項,有效支撐了材料、圖學、機械等工科類方向教學研究的延續性。在教研組織方面,除了依托傳統的基層教學組織之外,團隊還建設有華東地區國家級別工程圖學虛擬教研室,突破教學研究的時空界限,實施基于全國范圍內的課程與行業教學研究,促進“大師資”和“大教研”的落地實施。通過增強教學實踐力和研究力,促進了新型教學能力的發展。
發展教學創新力 構建教學新生態
教學創新力是動力,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環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教學創新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教學理念與教學理論的創新與應用、創新性教學內容與資源的構建、教學方法與策略的創新使用、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
學校教師的教學創新力培養和激發從創新的內驅力和外驅力兩個方面出發。在內驅力方面,學校從教學管理政策和教學競賽方面大力支持教師的教學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在外驅力方面,學校以科技創新和前沿技術催生新思路、新內容和新模式,構建起充分激發、釋放學習生命力與創新活力的創新性教學新生態,以支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人才培養方面開辟新賽道、打造新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學創新團隊深入實踐了混合式教學和數智化教學模式改革,獲得全國第三屆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此外,基于教學創新團隊的不斷發展與建設,學校還獲得了包括國家一流課程、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內的十余項教學成果,更好地支撐了科技快速發展背景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
(本文系山東省本科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Z2023150]、山東省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Z2023030]階段性成果)
(鞠虹 張宗波 王珉 牛文杰 曹清園 張大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