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4-11-28 08:49:11
原標題:為非遺“創品牌”“聚人氣”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為非遺“創品牌”“聚人氣”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本報訊(記者 陳小艷 通訊員 陳笑蔚 姜群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并傳承非遺,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近期,青島市政協舉辦的“傾聽與商量”第36期協商活動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圍繞“創新傳播方式,綻放非遺光彩”等創新路徑展開討論。
據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峰介紹,青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非遺資源十分豐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非遺代表性傳承項目926項,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6項,省級74項,市級207項。為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近年來青島加強四級體系建設,全市非遺項目的門類日益完整健全,傳承人梯隊建設也逐步完善規范,“非遺在社區”工作更是形成全國品牌。非遺項目轉化發展也不斷提質升級,通過打造市級非遺傳承體驗基地,舉辦“非遺+”文創大賽等活動,不斷推動非遺與產業的有機融合,實現“非遺技藝”向“非遺效益”的轉變。
“剛才,潘局長介紹了非遺相關工作的時候,重點提到了‘非遺進社區’和‘非遺在社區’。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活動。加大非遺的宣傳和推廣力度,我們要用好‘非遺進社區’和‘非遺在社區’平臺,走到市民身邊介紹非遺、宣傳非遺、推廣非遺,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知識和非遺技藝。要不斷增加社區數量,吸納更多的社區參與到非遺的保護和傳承中來。”青島市政協委員趙洪娟認為。
市北區政協委員、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評定中心專家組成員魯漢認為,要想保護好、傳承好非遺,首先要擴大自身影響力,切實提升關注度。當前,不少城市正在積極利用VR、AR、AI、短視頻、直播等現代數字技術賦能非遺傳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青島也應該有所突破,要對既有的非遺展館進行技術升級,打造非遺虛擬人、非遺影像館、3D影院等,提升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在景點、商圈等人流密集區域,布局沉浸式非遺體驗館,讓市民和外地游客近距離感受青島非遺。要利用好新媒體,尤其是短視頻傳播非遺,吸引更多年輕人的目光。
青島市城陽區政協常委高大明提出,非遺是活態的鄉土文化,是我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的具體體現。說起非遺,很多人腦海中都會呈現出農村大集的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各種新奇的手藝輪番展現,充滿誘惑力的產品層出不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遺和大集是最佳拍檔。
“做好非遺的傳播和推廣,我們一定要發揮好大型展會和節慶活動的作用,既要組織專門的非遺展會,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傳統節慶展示非遺。在這些展會和節慶活動舉辦的過程中,還要做好宣傳和互動,提高社會關注度。”他建議。
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積極回應。潘峰表示,市文化和旅游局將推動非遺與新媒體傳播、現代科技、時尚設計的跨界合作與文化品牌打造,不斷提升青島非遺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同時,不斷加強非遺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展示,推動更多文化產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傳播中華文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